廖公祠

廖公祠

廖公祠現稱“廖長官紀念館”。廖公名儼,唐大順中小溪場(今安溪縣)長官。招集流民,有功於地方,邑人懷其德,於五代後周顯德(954~960年)中,邑令王直道偕邑紳建廖公祠於邑署大門內西側崇祀。

宗祠簡介

清乾隆二年(1737年),知縣王植偕廖氏裔孫修葺,時任翰林院庶吉士、邑人李天寵撰《重建五代長官廖公祠特記》,頌廖公開發小溪場之功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知縣莊成偕廖氏裔孫拓建,翰林院編修、邑紳李宗文撰碑記。   歷經滄桑,祠已圮廢。旅外鄉賢廖榮光追思祖德,倡建廖長官紀念館。其子苑生承父遺志,首捐巨資,海內外鄉賢及廖氏宗親熱烈回響,踴躍捐資。擇址鳳山南麓,1992年冬開工,1994年秋主祠竣工。祠坐西向東,規制仿古,宮殿式建築,三進布局,古香古色,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既頌前徽,亦資攬勝。主祠中門鐫聯曰:“未有清溪縣;先有廖長官。”左門:“丹心扶社稷;鐵骨護河山。”右門:“奠定開場績,領先建縣功。”縣長陳長昭作重建廖公祠碑記。1996年旅居新加坡族親捐建山門,2000年縣人民政府建安溪鳳山碑林及長官頌碑,廖公祠建委會建芳名亭。至此,廖長官紀念館全部完工。楊成武題書館名。是年12月1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何少川、中共安溪縣委書記洪澤生、海外宗親代表廖興漢等為廖長官紀念館和安溪鳳山碑林竣工剪彩,旅居新加坡僑胞及族人百餘人參加剪彩儀式。如今,廖長官紀念館已成為茶鄉旅遊景點之一,各地遊客絡繹不絕。

上苑廖氏宗祠

位於官橋鎮上苑村,繫上苑(曾用名象坂、象苑、上坂)廖氏發祥地。始建於宋初,由廖儼的長子廖君平建。祠坐甲向庚兼寅申,後負鐵峰山,前對彌勒山,左犀山,右駟馬山二峰拱護,潭溪流水環繞。造型保留中原規制,土石木結構,一廳一內埕,埕周圍牆,一大門兩邊門。大門口外埕左右各豎二副旗桿石夾,外埕左前有一象牙形池塘,形如“七星墜地,兩象交牙”。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大門橫額“廖氏宗祠”。楹聯:“汝南鍾祖德;極北拜君恩。”上聯意指祖籍地汝南,下聯意指其父避亂隱居斯地,但始終忠於皇帝。宗祠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由二十三世廖良藻等鳩工重修。得當時邑內聞人唐仁堯、胡文苑書贈對聯,唐聯曰:“曾憩斯堂,仰中丞遺躅,已知世澤原來綿遠;且逢肯構,喜廟貌重新,更羨甲第從茲肇開。”胡聯曰:“數仞高堂,安祖廟集嘉賓,創造規模千古舊;一門盛事,頌詩書習禮樂,衣冠文物萬年新。”1984年,三十四世族彥廖榮光捐資,眾裔孫協力修建,祠貌煥然一新。龕上懸掛“御史中丞”匾額,祠堂大門及旗桿石夾,依舊保留古蹟。部口柱聯:“縣誌敘官推第一;溪場著績屬開先。”花心柱聯:“象苑開支山並峙;清溪著績水俱長。”龕聯:“黃衣承奠開基祖;朱筆常點上苑人。”左巷門聯:“追溯源流汝南郡;功勳記載清溪城。”南巷門聯:“鄉評久重長官譽;國族還分上苑支。”

上苑廖氏厚家宗祠

位於官橋鎮上苑村厚家角落。由十三世廖復亨始建,後幾經修葺,古貌新顏。祠坐東南朝西北,大厝式建築,土木結構,二進十間,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有楹聯:“厚德芳徽揚後世;家規名訓紹先賢”、“厚乃長官武威衍派;家屬君善世彩傳芳”、“厚福兒曹鍾英毓秀;家馨萬世亮節高風”、“厚德敦仁,父慈子孝揚先哲;家風遞世,兄友弟恭啟後昆”等。

善益廖氏大宗祠

位於官橋鎮善益村,由十三世廖廷琇於元大德年間(1297~1307年)從上苑分居犀山下後始建。祠坐辛向乙兼酉卯,周圍山川名為“仙人撒網”,有“七星墜地”,坐犀山行龍出脈,轉坐彌勒山,下日月輔夾,前有白葉尾金山拱面,左右兩澗夾流匯歸明堂,如玉帶環腰,左臂小山鰲頭寨,右臂蹁躚內向龜山。宗祠歷經修葺,至20世紀30年代,地基下陷,古老陳舊,族人共商成立修建會,推舉鄉賢廖冰清聯絡海內外族親籌募巨資,於民國29年(1940年)修建。拆除中座,地基填高4尺,按原基、坐向和高度建成兩落雙護厝,土石木結構,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1986年鄉賢廖善德籌集資金重新對祖祠內裝修,祠貌煥然一新。宗祠大門楹聯:“象苑分支千古秀;犀山拓葉萬年新。”兩邊柱聯:“長官著譽無雙品;上苑分支第一家。”中堂:“溯清溪民社,肇基卜年最遠;啟善益宗支,始大食報逾長。”左右堂:“善哉俎豆馨香千秋血食;益矣衣冠文物萬古英靈。”部口柱:“玉水環腰,百世衣冠懸玉帶;金山拱面,千秋簪笏拜金章。”邊柱:“善與人同,修十義治七情克篤前烈;益以興利,齊八政教三物垂裕後昆。”前廳柱:“善人為化芝蘭室;益友相摩綿繡胸。”新廳祠門:“新圃騰芳一庭秀茂;廳堂煥彩滿室榮華。”前塘祠門:“前面明山青玉案;塘中秀水碧風荷。”

尚卿歐陽廖氏家廟

位於尚卿鄉新樓村大鼎尖下三旗格,又名“新廳祖宇”。家廟坐巽向乾,背負大鼎山,前為魁榜洋,左依儒林山,右傍金鳳山,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由於年久失修,斷壁頹垣。1985年族親廖慶明、廖烏奎等人聯絡旅星宗賢廖樹財、廖道養等海外宗親,內外通力協作,集腋成裘,集資人民幣10多萬元,按原基原樣翻建,當年落成。宮殿式建築,石木結構,四麵條石砌體,崢嶸俊秀,雄偉壯觀,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大門放在下落左邊角間向西,正門聯曰:“聖恩天廣大;文治日精華。”正門上方門額刻有“歐陽廖氏家廟”六個大字。進入大門,門內兩柱聯為:“文武衣冠聯北闕;甲科門第紹東田。”登上台階,大廳正面是神主龕,石柱上鐫著:“甲第古開閩越,尚卿甫忝兩朝文獻;鼎台今作廟摩,金宇重光百代恩榮。”上方龕額寫著“新廳世澤”。正龕左、右分別是衣冠龕、功德龕,鐫上“列附堂衣冠千年踵起;祠本宗功德奕世流芳。”中、左、右三龕頂額分別懸掛著“文獻傳芳”、“中憲大夫”、“世德揚休”三塊鎦金匾額,金光閃閃,燦爛奪目。大廳兩旁八根石柱上鐫刻著四副對聯,部口聯寫著:“祠左右三合秀水,出繞清紫名山漾海日;堂前後疊震巽龍,直邀金玉乾馬上御階。”家廟被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列為文物保護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