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全傳

廉政公署全傳

自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香港由此真正迎來了廉潔的黃金時代,成功地實現由亂到治的歷史性轉變,並成為公認的世界最廉潔的地區之一。本書通過十六個獨立的故事來講述香港廉政公署從成立至今的承辦的重要案件,從成立時與香港警察的鬥爭,到最近的周正毅案和黃宏生案。讀者從中可以了解香港反貪法律制度、程式和理念,對內地反腐鬥爭也有一定借鑑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香港廉署破案如神,並能屢屢扳倒高官,令腐敗分子聞風喪膽,其反貪經驗引起了全球關注,反貪模式也為全球反貪機構所效仿。可以說,精確的職能定位、合理的制度設計、嚴格的法律規定和科學的程式保險,為香港成就“廉政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對於目前尚處於腐敗高發期,並竭力走出腐敗泥沼的國家和地區來說,不啻為經典的教案。

本書選擇了十六個較有特點的案件,對三十餘年來香港廉署所偵辦的大案概貌作了一個透視。

序言

聞名世界的廉署咖啡

咖啡自問世以來,深受國內外許多人喜愛,尤其是戀愛中的男女,約會的時候,坐下來一邊品著咖啡一邊品著濃情,咖啡和濃情相得益彰,情便和面前的咖啡一般,濃烈且酣暢。

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的咖啡令人生畏,那就是香港廉政公署的咖啡。

凡是被請進廉署問話的人,工作人員會出於禮貌問一聲:“想喝點什麼?茶還是咖啡?”

這是廉署為客人準備的飲料,無論是那些成為嫌犯被請進這裡來的人還是來這裡工作的人,都可以選擇這兩種飲料之一。香港廉署的反貪力度太強了,只要被請進問訊室飲咖啡的人,幾乎難以逃脫罪名。天長日久,廉署飲咖啡成了一個“被調查”的代名詞,只要被廉署請去飲咖啡,便意味著“你有麻煩了。”

在香港,如果有人前往廉署辦事,出來後一定要對同伴朋友生意夥伴解釋:“我是去過ICAC,但沒有飲咖啡。”此時所說的咖啡,就不是真正的飲料咖啡,而是表白自己,並沒有涉嫌貪污腐敗罪案。

香港廉政公署向所有來此的人提供兩種免費飲料,咖啡或者茶,二者任選其一。實際上,這兩種飲料,並不僅僅只提供給那些因為犯罪嫌疑被抓進這裡或者被請進這裡的準罪犯,也不僅僅限於來此辦事的其他人等,包括廉署工作人員,也可以免費得到這兩種飲料。正因為如此,所有來到廉署的人,均可以擁有二選其一的優待。因為飲廉署咖啡,在香港成了一個特殊名詞,加上香港人又十分迷信,就算是去廉署辦事,出於某種忌諱,也會拒絕飲用咖啡。只有內地的一些記者,知道廉署咖啡聞名於世,去廉署採訪的時候,會特意要一杯咖啡來嘗一嘗,品味一下是否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味道不一樣。

與其說香港廉署的咖啡有名,不如說廉署本身有名。

總部設在德國柏林,以提升政府公信力、遏止貪污腐敗行為為主要目標的“國際反貪組織”,亦稱國際透明組織,每年都會對全球各國以及地區的商界人士、分析員和一般市民進行“清廉指數”調查。這項調查進行了多年,而且抽樣的範圍極富有代表性,因此,準確度極高。據這個組織所做的調查顯示,香港的“清廉指數”,在回歸之前,排名世界第18位,而1999年則排名第15位,2000年排名第16位,2003年又上升到第14位,其後的幾年,基本保持了這一位置,成為整個亞洲排名僅次於新加坡的“清廉之都”。

此外,設於瑞士的“國際管理髮展學院”亦進行一項“全球競爭力”調查,這項調查報告顯示,1999年,香港排名世界第7位,2000年排名世界第14位。對照這兩個排位,有人得出一個結論:清廉指數和全球競爭力是成正比的,清廉指數越高的國家或者地區,其全球競爭力也就越靠前,顯示其全球競爭力強,國民平均所得高,經濟發展程度好。

世界著名的研究機構“美國傳統基金會”和經濟自由指數報告連續9年將香港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他們指出,香港的成功,基於4大原因,其中首要的就是廉潔的政府,其次才是法治精神、獨立司法制度和低稅率制度。而國際諮詢機構“政經風險顧問公司”2003年分別抽樣調查了1072名在亞洲工作的外籍雇員,了解他們對全球各地廉潔情況的看法。報告顯示,香港排名世界第14位,比前一年上升一位。

不僅一些國際機構對香港的清廉指數進行評估,香港廉署自己也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評估,他們每年都會在市民中進行抽樣調查,以考察自己的工作實績。近年來,廉署的這項調查顯示,香港市民98%對廉政公署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

一個部門的市民支持率高達90%以上,簡直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即使是與香港同在一個洲的亞洲其他一些國家的反貪部門,恐怕連進行這樣一項調查的膽量都沒有,更別說能夠獲得超過五成以上民眾的支持。

這些正面的數字,或許有人不相信,也可能有人認為會有遺漏甚至以偏概全的現象。那么,我們來舉一個反面的數字。

近3年來,香港廉政公署因觸犯法律被司法機關調查或者起訴的,每年平均不超過3人,在廉署1310餘名職員中,僅占千分之二。而且,這些觸犯法律的職員中,幾乎沒有一例與職務犯罪相關。

以2004年為例,在這一年中,香港廉政公署相關人員涉及非刑事投訴有20多宗,其中有幾宗是被查實的,其餘的均查無實據。所謂非刑事投訴,亦即一般性的程式以及態度方面的投訴,1300餘名工作人員幹了一年的工作,其中只有20次左右有市民對他們的工作表示不滿,這個數字相當有說服力,也難怪廉署的市民支持率高達90%以上。同樣是這一年,整個廉署工作人員涉及刑事的事件有5宗。對於這5宗事件,廉署內部極其重視,L組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調查工作,結果發現,其中2宗查無實據,只有一宗涉及比較輕微的非法借貸。即使如此,廉署也非常慎重地將案情向律政司報告,最後,律政司經過研究,決定不提出檢控。

香港地區法律或者是廉政紀律中,沒有任何一條規定廉署工作人員不能投資股票交易,對於那些在廉署工作10年以上的資深人員來說,他們的收入不低,均是中產階層以上人士,有了積蓄便想到投資,而股票是投資的最好途徑。因此,將自己的錢投進股市,應該不算是過分的事,更與職務犯罪扯不上關係。但事實卻是,香港廉署1300多名職員中,竟沒有一人投資股票。這在80%以上的人投資股票的香港,又是一個不可思議。

廉署的一名高級職員說,香港是世界金融之都,廉署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維持金融秩序,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員可能接觸到與股價變化相關的信息,比如某公司的財務狀況之類,利用這種訊息賺錢是很容易的。這名高級職員表示,廉署人員之所以不參與股票交易,是因為他們覺得,如果這樣做了,對普通投資者不公平。

反貪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但對於腐敗案件的容忍程度,世界各國態度並不完全相同,歸結起來,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適當容忍度,一是零容忍度。所謂適當容忍度,也就是規定一個數值,作為腐敗案件的立案起點。之所以有些國家規定一個適當容忍度,基於一個法律上的爭議,即受賄行為的界定。比如說,有些國家和地區所設定的零容忍度,在另一些國家和地區,很可能不合適。比如說某些幣值低的國家,一美元往往可以兌現本國貨幣幾千甚至幾萬元。比如說,像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如果收受價值一元的財物也可被定性為受賄,那也就是說,你只要抽對方一根煙,就可定性為受賄罪了。正因為如此,有些國家的容忍度是數百元,有些是數千元,甚至有些是數萬元。也有很多國家,水漲船高,隨著腐敗現象的日趨嚴重,容忍度逐步升高。

對於腐敗案件,香港執行的是“零度容忍”政策。

香港廉署官員斬釘截鐵地說:“哪怕貪一元錢,那也是貪,我們也要查。”

香港之所以成為世界清廉之都,與這個“零度容忍”是分不開的。

在研究香港廉署31年來的工作實績時,我們發現一個極其特別的現象,廉署對腐敗抱持著“零度容忍”政策,每一個廉署工作人員都極其努力且敬業,被廉署送入監獄的罪犯不計其數。但就刑罰來說,香港卻顯得有些寬容,甚至給人一種處罰不力的印象。香港黑警察葛柏受賄近500萬港元,結果被判有期徒刑4年,據說還屬於最重的。事實也正是如此,僅因與腐敗有關的罪名而入獄超過10年以上的,沒有一人,而罰款倒是非常之高,最高達到1400萬港元。與之相比,內地在對於腐敗案的刑罰上卻要嚴厲得多,被槍決的高官已經很多人,腐敗之風仍然剎不住。如果內地也像香港一樣,最高只判幾年,結果會如何?那些貪官恐怕會明目張胆,因為就算他們坐幾年牢出來,當不成官還可以當老闆,還有大把的錢花。

也有人說,那是因為香港高薪養廉。

這個所謂的高薪能高到哪裡去?普通的廉署官員,只是比公務員薪資高出10%左右,與中國內地目前公安司法人員和普通公務員收入比例是同等的。不錯,一名普通廉署官員的月薪大約在1.6 萬港元上下,與內地公務員相比,確實是一個較高的數字。然而,這個數字與香港普通的公司職員相比,並不高到哪裡去。亞洲經濟危機之後,香港經濟經歷了持續多年的低谷,普通公司職員的薪酬,才低至萬元以下,此前,連清潔工都可以拿到萬元薪酬。就算普通公司職員的薪酬平均為1萬港元,廉署職員的所謂高薪,也沒有高到一倍以上。

香港廉署,令那些貪官噤若寒蟬。但是,如果將香港那一套照搬到內地來,是否有效,筆者頗以為值得懷疑。

當然,本書並非探討香港廉署制度是否適合內地問題,筆者寫此書,只是希望通過50餘年來香港廉署所偵辦的大案,對其概貌作一個透視。因為時間持續了30餘年,而香港廉署所偵辦的案件數以萬計,筆者不可能一一列舉,這確實是一件憾事。

目錄

序篇 聞名世界的廉署咖啡

第一章:出師第一案

巨貪出逃

廉署組建

污點證人

首戰告捷

第二章 警界大地震

兩個警司的戰爭

四大華人探長

樹倒猢猻散

警廉大衝突

第三章 佳寧王國的崩潰

一夜暴富的佳寧神話

從輝煌到崩盤

殘忍的謀殺

窮追17年

第四章 艱難的起死回生

衝破特赦令

相關人士拒絕作證

兩個污點證人

最後的情感衝擊

第五章 廉警第一次握手

海外信託事件

廉警聯合辦案

和時間賽跑

特殊使命

第六章 聯交所衝擊波

絕密任務

八七大股災

港督下達手令

黎明開始行動

第七章 天王的墜落

耶路撒冷行動

深夜通緝令

狼狽的逃亡之路

最後的較量

第八章 證人神秘死亡

證人在出庭前被殺

黑道追殺令

殺手的漫長刑期

意外的司法衝突

第九章 廣南集團群體貪污案

亞洲小姐引爆熱點

廉署獵鷹行動

葡萄一樣的串案

面臨香港輿論攻擊

第十章 明星頂包案

雨霧迷漫的清晨

明星的背後

迷離的現場重建

監獄中的醒悟

第十一章 第二次廉警衝突

明星警察被捕

香港神探冼錦華

行動背後的秘密

妓女們的證詞

董建華緊急調停

第十二章 極度貪官陳裘大案

最完美的偵破

曾經是香港典型

貪污過程錄像

峰迴路轉的審判

第十三章 上海首富落馬案

一夜拘捕20人

周正毅的發家史

高風險的資本魔方

資金鍊斷裂的高台跳水

香港特首簽署命令

第十四章 功敗垂成的舞影行動

舞影行動震懾香港

大富豪力捧星夢子

娛樂圈造星黑幕

楊受成樹大招風

美麗香港的清道夫

第十五章 驛馬星行動

小公司掀起大波濤

非法拘禁風波

媒界掀起聲討浪潮

第十六章 創維數碼風暴

廉署偏向虎山行

黃宏生的風雨人生

眾說紛紜的舉報者

黃宏生留下的思考

結束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