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裔傳

”顧謂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復戰沒,世有忠節,深可嘉也。 當時皇帝駐紮在大名,一聽到康保裔戰死了震驚難過,皇帝兩天不上朝,追贈康保裔為侍中。 康保裔大戰無數,身上有七十處戰傷。

原文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於兵。保裔在周屢立戰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將破契丹於石嶺關,領登州刺史。尋知代州,移深州,領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賜以上尊酒茶米。詔褒之,為高陽關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於河間,保裔選精銳赴之,會暮,約詰朝合戰。遲明,契丹圍之數重,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保裔曰:“臨難無苟免。”遂決戰。二日,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繼彬為洛苑使。繼英等謝曰:“臣父不能決勝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顧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惻然曰:“爾父王事,贈賞之典,所宜加厚。”顧謂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復戰沒,世有忠節,深可嘉也。”保裔謹厚好禮,喜賓客,善騎射,弋飛走無不中。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筈鏑相連而墜,人 服其妙。屢經戰陣,身被七十創。貸公錢數十萬勞軍,沒後,親吏鬻器玩以償。上知之,乃復厚賜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戰,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敵乃退。當時諸將多失部分,獨重貴、凝全軍還屯,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上聞而嘉之.
(節選自《宋史·康保裔傳》)

譯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陽人。祖父是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時戰死了。父親是康再遇,跟隨太祖討伐李筠,也死在戰場上。康保裔在周朝時多次立戰功,等到康再遇戰死之後,皇帝下詔書讓康保裔代替了父親的職位,跟隨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澤州。又和一些將領在石嶺關打敗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還做過涼州觀察使。後來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詔回朝內,因為母親年老需要勤加贍養,賜給他上等的尊酒茶米。皇帝下詔書嘉獎了康保裔,又讓他去做了高陽關都部署。契丹兵大舉入侵,諸將與契丹人在河間開戰,康保裔親選精銳的士兵參與戰鬥,正趕上傍晚,同契丹人約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們重重包圍,手下勸康保裔換掉盔甲騎馬突圍逃跑,康保裔說:“面臨大難不能苟且偷生。”於是就決戰。打了兩天,殺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塵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後彈盡糧絕,援兵卻遲遲不來,所以戰死了。當時皇帝駐紮在大名,一聽到康保裔戰死了震驚難過,皇帝兩天不上朝,追贈康保裔為侍中。封康保裔的兒子康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康繼彬為洛苑使。康繼英等奉旨謝恩說:“父親沒有打勝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給我們,我們就感到僥倖了,我們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說完就流淚哭得爬不起來了。皇帝悲傷地說:“你爹是為國家而死的,封賞,當然要厚重。”然後皇帝對左右的大臣說:“康保裔的父親、祖父,全部戰死沙場,現在他也戰死了,他們祖輩都有忠心,絕對值得褒獎。”康保裔為人恭謹仁厚知禮節,好結交賓朋,擅長騎馬射箭,箭無虛發,射飛鳥走獸沒有不射中的。曾經手握三十支箭,拉滿弓射出去,筈鏑一個個被射了下來,人人都佩服他的射術之妙。康保裔大戰無數,身上有七十處戰傷。借了公家的數十萬錢款犒勞軍隊.死後,親屬和部下賣掉器物珍玩來償還。皇帝知道後,就重重賞賜他。
當康保裔與契丹人血戰的時候,援兵卻遲遲不至,只有張凝、李重貴分別領兵策應,遇到契丹兵交戰,康保裔被敵人包圍,李重貴與張凝去救援,卻腹背受敵,從申時到寅時全力作戰,才把敵人擊退。當時各個將領都損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貴與張凝回到軍屯,張凝建議上奏將士立功情況的文書.李重貴嘆息說:“大將陷敵陣亡,而我們卻計算功勞,有什麼臉面呢!”皇帝聽說了這事,就嘉獎了李重貴與張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