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金秋圖

幽燕金秋圖

《幽燕金秋圖》創作於1994年,作者是竇憲敏、侯德昌、耿安輝等人。《幽燕金秋圖》是一幅鴻篇巨製,長16米,寬3米,是迄今為止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作品,也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件標誌性作品。 《幽燕金秋圖》一直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多次見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亮相。幾乎每晚都會出現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也是央視出鏡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畫作品。

簡介

全圖 全圖

上面題著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一詞“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聞名中外的劃時代巨作《幽燕金秋圖》是由侯德昌主筆完成的。 1994年,中央決定對人民大會堂進行大修,經過慎重考慮,有關部門選中了以畫風雄強著稱的侯德昌主筆,創作巨幅中國山水畫。1994年國慶節前夕,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的牆上掛上了《幽燕金秋圖》。這是一幅鴻篇巨製,長16米,寬3米,是迄今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作品,被譽為是一件史詩性的作品。

創作背景

1994年,中央決定對人民大會堂進行大修,東大廳包括在內。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是國家舉辦重大外事活動和重要會議的場所,掛在這裡的畫,必須表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表現陽剛之氣、雄強之氣、磅礴之氣,表現浩蕩的祖國之情、民族之情、時代之情。在審查裝修圖時,原先設計的一張大畫是油畫,未獲通過。經過慎重考慮,有關部門選中了以畫風雄強著稱的侯德昌主筆,創作巨幅中國山水畫。

在徵求了張仃先生和有關人員的意見後,侯德昌決定以北國長城入畫。隨後,他招來了學生耿安輝、竇憲敏來京協助創作。

1994年國慶節前夕,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的牆上掛上了《幽燕金秋圖》。

繪製場景

這幅畫大致描繪由北戴河老龍頭到居庸關一帶的秋景。作者抓住氣勢宏大雄強這一基調,創作時十分重視意境的營造和整體氛圍的渲染,行筆、用墨、構圖、著色都講究力度,講究氣質,講究豪情的表達。畫家以運筆如刀的書法功力跌宕用筆,傳統的馬牙皴法,富於變化的山石結構,明暗虛實的細微處理;或骨法用筆,水暈墨彰;或闊筆潑墨,墨色交融。這一苦心的操作,使中景尤其動人。

幽燕金秋圖 幽燕金秋圖

《幽燕金秋圖》的遠景,是逶迤的群山,峰巔連綿,推向長空。這是雄強之勢的延伸,亢奮之情的繼續。磅礴萬物,揮斥八極,上逼雲霄,將自然山水、宇宙天地融為一體的遠景,展示了“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氣魄。壯闊的空間,仿佛出現了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的物之大象,在雄壯的交響曲伴奏下,“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精神得到昭示,表現了雄強博大的民族魂,激越亢奮的時代情。

十幾年來,《幽燕金秋圖》幾乎每晚都會出現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是央視出鏡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畫作品。《幽燕金秋圖》獲得了巨大成功,人民大會堂又多次邀他作畫,迄今已有6幅作品掛在其中。除《幽燕金秋圖》、《松濤深處聽泉聲》外,還有掛在常委廳的山水畫《松瀑圖》、東大廳的巨幅隸書《到韶山》、澳門廳的書法《九九歸字圖》和山水畫《黃山臥龍松》。

畫幅尺寸

這是一幅鴻篇巨製,長16米,寬3米,是迄今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作品,被譽為是一件史詩性的作品。

各方評價

作品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江澤民同志說:「畫的氣勢很大,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

張仃、白雪石、秦嶺雲、盧光照等藝術大師給作品以充分肯定。

藝術評論家趙金光先生認為,畫的中景是藝術家的春秋之筆,是描寫今天,是現實;遠景是寫明天,是未來,是藝術家的樂觀的憧憬。

社會影響

《幽燕金秋圖》 《幽燕金秋圖》

十幾年來,《幽燕金秋圖》幾乎每晚都會出現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是央視出鏡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畫作品。

2000年,卡達王儲來訪,被《幽燕金秋圖》深深震撼,十分喜歡,想請侯德昌複製一幅帶回去。因為作品已成為國家和民族的一個文化符號,維繫著深遠的政治影響和民族感情,侯德昌考慮之後婉拒了王儲的要求。

央視出鏡 央視出鏡

《幽燕金秋圖》獲得了巨大成功,人民大會堂又多次邀他作畫,迄今已有6幅作品掛在其中。除《幽燕金秋圖》、《松濤深處聽泉聲》外,還有掛在常委廳的山水畫《松瀑圖》、東大廳的巨幅隸書《到韶山》、澳門廳的書法《九九歸字圖》和山水畫《黃山臥龍松》。

除人民大會堂外,侯德昌先生還在中南海、中央軍委八一大樓等重要場所及申辦奧運會等重大活動繪製巨幅作品,均引起了強烈反響。

主創簡介

侯德昌,1934年1月30日出生於河南輝縣市孟莊鎮,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攻陶瓷美術設計專業,1961年畢業並留校任教陶瓷美術設計專業,20世紀70年代後期教國畫山水課並潛心創作研究山水畫。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76年,他書寫的“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17個大字被製成金字鑲嵌於毛主席紀念堂瞻仰大廳。1992年,他為申辦奧運會主筆創作了百米長卷《中華魂》,形象地再現了祖國河山的壯美;1994年國慶前夕,他為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主筆繪製了大型山水畫《幽燕金秋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稱讚。1995年和1997年,他為中南海創作了《山永壽松長青》等多幅山水畫;1999年,他為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創作巨幅山水畫《長城雄關圖》等。

由於藝術成就突出,創作態度嚴謹,特別是擅作大幅書畫,侯德昌幾乎每年都會接到為國家重要場所繪製巨幅山水畫和書寫大幅書法作品的任務。毛主席紀念堂瞻仰廳內的金字隸書“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就是侯德昌所書寫。

竇憲敏,1954年生,河南輝縣人,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河南太行畫派研究院院長,參與《中華魂》的創作,曾繪製《紅旗渠全貌圖》,《青藏鐵路全貌圖》,《太行豐碑》等長卷。

耿安輝,1960年生,河南輝縣人,1989年考入美術學院國畫系學習。現為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書畫家》雜誌社編輯部主任。擅長山水畫,以平實樸素的表現手法,營造出氣勢凜然、生動清新的山水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