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記趣

幼年記趣

《幼時趣事》(又名:童趣)節選自清代文學家沈復作品《浮生六記·閒情記趣》。文章通過描寫兒時觀察蚊飛,觀察花台草木,驅打蛤蟆表現了作者天真活潑,好奇心強的物外之趣。2012年經改編後本文收錄於人教版初一語文課本第五課。

簡介

《幼時記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1.【余】我。

2.【童稚(zhì)】童年。稚,幼小。

3.【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 毛,比喻極細小的東西。

4.【藐(miǎo)】小。

5.【必細察其紋理】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紋理:這裡泛指花紋。

6.【故時有物外之趣】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7.【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擬, 比。

8.【私】私下裡。

9.【心之所向】心中所想的景觀(鶴舞)。

10.【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

11.【昂首觀之】抬頭觀看這奇妙的景象。之,代詞,指群鶴舞空的景象。

12.【項為之強】脖子因為這樣都僵硬了。強:同僵,僵硬。

13.【素帳】白色的蚊帳。

14.【徐噴以煙】:慢慢地用煙噴。是"以煙徐噴"的倒裝句。徐:慢慢的。以:用。

15.【作青雲白鶴觀】當做青雲白鶴看。

16.【唳】(鶴,鴻雁等)高亢地鳴叫。

17.【怡然】喜悅的樣子。

18.【稱快】喊痛快。

19.【凹凸】高低不平。

20.【叢雜】多而雜亂。

21.【其】這裡指自己。

22【以叢草為林】把叢聚的草當作樹林。以......為......,把......當做......

23【邱】同丘,土山。

24.【壑】山溝。

25.【神遊其中】想像在裡面遊歷的情景 。

26.【鬥草間】即斗於草間,介詞“於”省略。之,指“二蟲斗”。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拔:移,搬開。而: 表修飾,翻譯為“著”。蓋:這裡是“原來是”的意思。

27.【觀之正濃】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厚的時候。

28.【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

29.【拔山】搬開土山。拔,移,搬開。

30.【而】修飾,裝飾。

31.【蓋】這裡是“原來是”的意思。

32.【為所】……被……

33.【方】正,剛剛。

34.【呀然】驚訝的(驚叫一聲)。

35.【而】表承接,然後。盡:全。為:被。為所:表示被動,“……被……”的意思。

36.【方】正在。

37.【出神】精神過度集中而有點發獃。

38.【呀然】哎呀地(驚叫一聲)。

39.【鞭】名詞活用作動詞,鞭打。

作品譯文

我回憶童年小的時候,能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要細心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中想像的景觀(鶴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我仰起頭觀賞這種景象,脖頸因為這樣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衝著煙霧飛叫,當做青雲白鶴看,果真像鶴在雲頭上高亢地鳴叫,高興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牆邊,雜草叢生的花台邊,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體和花台一樣高,凝神細看。把叢聚的雜草當做樹林,把昆蟲螞蟻當做野獸,把泥土瓦礫凸出的地方當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當做山溝,想像在裡面遊歷的情景,感到心情舒暢,自得其樂。
一天,我看見兩隻蟲子在草間相鬥,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很大的東西,像搬開大山撞倒大樹一樣闖過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他舌頭一吐兩隻蟲子就被它都吞下去了。我那時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驚叫一聲,感到害怕;等心神定下來,就捉蛤蟆,鞭打它幾十下,把它驅趕到別的院子去。

《浮生六記》分為

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閒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遊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已佚)

卷六 《養生記道》(已佚)

《幼時記趣》出自《浮生六記》第二篇《閒情記趣》。

文章分析

★文章概括:

三件趣事:

1、觀蚊如鶴

2、細視神遊

3、鞭打蛤蟆

文章中心:通過記敘童年時三件物外之趣的事,表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以及抵制強暴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文體:散文、文言文。

*考點

1、重要實詞

余、故、私、或、素、徐

2、重要虛詞

之、其

“之”:(1)代詞作用。例:驅之別院。之,它,代蛤蟆。(2)作結構助詞用。例:故時有物外之趣。之,表偏正關係,的。(3)作動詞用。至之市,之:到……去。

其:它的。例:必細察其紋理。

3、課下注釋(蘇教版2012版初一上學期的語文教材中第七課。)

★《浮生六記》

清朝王韜的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只有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版本

聞尊閣版《浮生六記》是最早的鉛印板,有楊引傳序和“尊聞閣王”王韜跋。楊引傳序言中說“六記已缺其二”。王韜曾說少時(1847年前)曾讀過這本書,可惜沒有抄寫副本,流亡香港時,常常懷念它。王韜在1877年為尊聞閣版所寫的的跋中沒有說少時曾見過全本。

1936年林語堂將《浮生六記》四篇翻譯成英文,分期連載於《天下》月刊。後來又出版漢英對照單行本,並作長序言。林語堂在序言中寫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還猜想“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本全本”。

過後不久蘇州冷攤上便來出現“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實為後人偽作。

俞平伯曾根據《浮生六記》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記年表》。

《浮生六記》目錄

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閒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遊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 (已佚)

卷六 《養生記道》 (已佚)

本文被蘇教版初一語文教材所收錄。

世界各國譯本

此書有多種文字的譯本。可查有三種英譯本,還有德、法、丹麥、瑞典、日本、馬來譯本各一。

英譯本

最早的英譯本是1936年林語堂的漢英對照本,後來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記》英譯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鵝出版社的白倫和江素惠的英譯本。該譯本將由江蘇南京譯林出版社作為“大中華文庫”之一種出版。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林語堂譯。

英文版全文:

Yu yi childish, to date, penetrative broader. See insignificant, will mark the micro texture. So when the store.Summer mosquito into rem, private underlying group dance empty crane. Their hearts, or it is 100 thousand or crane. With a view to the strong. And stay in grain tents, mosquitoes by xu, spray smoke cigarette, make flying blunt, as crane concept albatron Li clouds, wow ChenKuai crane.On wall, children small grass bump, often contacts, and its squat, fine mesh machine together. With grass, with for plexus worm in soil for beast, ant debris for convex He for high, concave, travel, unbounded.1st, saw two worms fights between grass, view, a monster, pour a mountain, a toad. A tongue to try and insect. More young, but without thought, fear;? God, catch toad, whip away.this dozens, neither.[1]

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 tr. Black, Shirle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Shen Fu; Pratt, Leonard; Su-Hui, Chiang。New York: Viking Pr, 1983;ISBN

德譯本

Shen Fu:Sechs Aufzeichnungen über ein unstetes Leben.Müller & Kiepenheuer, 1989 ISBN 3783380464

法譯本

Shen Fu: Six secrets au fil inconstant des jours;Bruxelles,Éditions F.Larcier,Traduit du chinois par P. Ryckmans. 1966

丹麥譯本

Kapitler af et flygtigt liv. SHEN FU. Omstag, 1986

瑞典譯本

Pilblad i strömmen.En kinesisk konstnärs självbiografi,Shen Fu,1961。

日譯本

《浮生六記:うき世のさが》沈復作,佐藤春夫·松枝茂夫譯,東京:岩波書店,1938年9月

馬來文譯本

Hidup Bagaikan Mimpi. (Fou Sheng Liu Chi). Riwayat Hidup Sa-orang Pelukis Dan Sasterawan Tionghoa. SHEN FU; DRS LI CHUAN SIU.

課後考答:

1.文章中哪個詞語能概括文章內容,文章寫了“我”兒時的那幾件事?三件事位置調換好不好?(整體把握,體會構思)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觀蚊如鶴。二 神遊山林。三 鞭打蛤蟆。調換不好。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2. 你認為作者獲得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哪些字詞集中表現了這種“趣”?其實古詩中(如李白的詩)也有體現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麼嗎?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緻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詞語:“果”“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3. 作者兒時看到一個“癩蛤蟆”,為什麼說是龐然大物?

(“龐然大物”的出現,是錯覺;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蛤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受強刺激而突然產生的。)

4.推測作者將癩蛤蟆“驅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5.作者在文中所寫的“昆蟲”司空見慣、平凡至極,為什麼寫得興趣盎然、充滿生機?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1)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2)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3)要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