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為什麼買不到

幸福為什麼買不到

《幸福為什麼買不到:破解物質時代的幸福密碼》,是美國著名的消費者行為研究專家、貝勒大學行銷學教授詹姆斯•A.羅伯茨於2011年推出的一部力作。在該書中,羅伯茨帶領讀者對美國人的全民消費主義進行盛大巡檢,分析、診斷物質主義的病症、成因及影響。羅伯茨揭示,洶湧的物質主義裹挾著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使其陷入精神壓力與財務窘迫的惡性循環之中。他在書中提出了一系列科學性和實用性兼備的解決方案,以期幫助我們逃離物質主義、提升幸福感。

基本信息

圖書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幸福為什麼買不到》書封《幸福為什麼買不到》書封

我們身處物質主義時代。鋪天蓋地的廣告及市場行銷人員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你擁有越多,就越幸福。於是我們努力工作,拚命掙錢,企圖累積更多金錢和物質財富;廣告商、市場行銷售人員等物質主義的支持者們更是發展出蠱惑人心的消費文化和種種策略,推動社會沒完沒了地消費。

然而,研究一再表明:金錢和物質財富並不能使我們更加幸福;殘酷的社會現實則告誡我們:對金錢和物質財富的瘋狂追求及其背後的物質主義是我們一次又一次陷入危機的根源。

《幸福為什麼買不到:破解物質時代的幸福密碼》,是美國著名的消費者行為研究專家、貝勒大學行銷學教授詹姆斯•A.羅伯茨於2011年推出的一部力作。在該書中,羅伯茨帶領讀者對美國人的全民消費主義進行盛大巡檢,分析、診斷物質主義的病症、成因及影響。羅伯茨揭示,洶湧的物質主義裹挾著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使其陷入精神壓力與財務窘迫的惡性循環之中。他在書中提出了一系列科學性和實用性兼備的解決方案,以期幫助我們逃離物質主義、提升幸福感。

本書有望成為廣受現代讀者追捧的名書,因為它不僅是一篇批判物質主義的檄文,也是一部高明的心理按摩傑作,更為我們指明了通往幸福、豐盈、燦爛生活的現實路徑。

媒體和名人推薦

柳傳志: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全民消費狂潮和物質主義,使美國夢演變成美國人的噩夢,並將美國一次又一次拖入經濟衰退之中。中國夢要成為現實,中國人也必須遠離物質主義,在更有意義的人生追求中實現幸福和富足。

任志強: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每個人都在走著不同的道路,各自有著不同的生活追求,但對“幸福”應有共識,就像所有的人都想上天堂而絕不願下地獄。最可怕的是:一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向何處去。

莫讓人生把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不知目的的徘徊中,當把前進路上一覽無餘的美景變成積累起來的收穫時,幸福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俞敏洪: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在《幸福為什麼買不到》中,詹姆斯•羅伯茨向我們揭示:追逐金錢、累積財富、瘋狂購物、炫耀性消費及一切閃亮之物,都無助於我們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閱讀此書,或許能讓浮躁和功利的現代人擺脫各種焦慮,去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

吉姆•蘭德爾:《毅力:如何建立自律的習慣》的作者

“《幸福為什麼買不到:破解物質時代的幸福密碼》出色地解釋了美國人為何如此痴迷於消費。該書迫使讀者正視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僅此一點,該書就特別有價值。”

M.約瑟夫•西爾吉:《生活質量心理學》的作者

《幸福為什麼買不到:破解物質時代的幸福密碼》展示了物質主義的負面影響,並提出了解決良方。羅伯茨的聰明才智及有益洞見應該受到高度評價,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及整個國家都在試圖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阿普利爾•萊恩•本森:《買還是不買:我們為什麼過度購買、如何才能停止過度購買》的作者

詹姆斯沒有迴避過度消費的不受歡迎的真相,鼓勵我們回到過去,關注甚至嘲笑我們對閃亮之物的痴迷。書中的重要研究發現和實用練習有助於我們擁抱我們的價值觀,更好地理解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獲得足夠的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的東西。

作者、譯者簡介

詹姆斯•A.羅伯茨(JamesA.Roberts),美國著名人文學者、貝勒大學行銷學教授。最近15年,羅伯茨博士主要從事消費者行為研究,尤其聚焦強迫性購物、信用卡濫用及物質主義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其成果常見於頂級行銷學與心理學刊物,曾兩度獲“年度最佳論文”獎。羅伯茨同時是一位廣受尊崇的名師,其講授的行銷學課程與消費文化課程業已成為品牌,直接受益者包括數千名研究生與本科生。《幸福為什麼買不到:破解物質時代的幸福密碼》系統總結了物質主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基於大量數據和一系列經典心理實驗,深入剖析了物質主義的成因及其對幸福的負面影響,並提出了一系列遠離物質主義、提升幸福感的實用忠告。

田科武,作家、青少年研究專家、知名傳媒人,現為北京青年報社常務副總編輯。著有各類作品一百餘萬字。近年來致力於譯介國外經典作品。近譯有《周一清晨的領導課(加強版)》、《男孩成長攻略》(全五冊)、《女孩成長攻略》(全五冊)、《嗨!青春期:9-16歲男孩女孩專屬讀本》、《自尊男孩手冊》、《自尊女孩手冊》等。

目錄

目錄:

第一章閃亮之物//001

生活在物質世界裡//006

金錢的高代價//012

對關係的負面影響//013

麥當娜一語中的//015

我們何以痴迷於物質財富?//018

掙脫物質主義鎖鏈//021

美國夢//022

第二章追逐美國夢//025

上帝和美國夢//028

美國夢憲章//030

加利福尼亞淘金夢//032

人類本性的變化//035

福特交易//037

美國方式//039

轉折點//041

免於匱乏的自由//044

第三章打了興奮劑的美國夢//049

中產階級的麻醉劑//052

“該死的,我們不會去”//058

皮鞋推銷員的兒子//063

網際網路泡沫//069

次級貸款美國夢//075

第四章物質主義會讓我們幸福嗎?//085

好的生活//092

物質主義與個人幸福//096

物質主義與心理健康//101

第五章消費跑步機//105

為了地位而消費//109

地位性消費水平測量//113

購物的陰暗面//115

你是強迫性購買者嗎?//120

第六章不用現金的社會//123

信用卡困境//128

你一有錢就想花嗎?//132

花錢何以讓我們不幸福?//137

用現鈔支付,還是用信用卡支付?//140

第七章金錢的隱形代價:犧牲我們的生活目標//151

第八章物質主義的附帶損害:對關係的影響//165

良好關係的重要性//169

作為整體價值觀體系一部分的物質主義//171

物質主義是如何破壞人們與他人間的關係的//174

第九章我們何以成為物質狂//189

被勸服消費//192

消費主義的遺傳基礎//198

第十章攪動大眾消費的行銷武器//205

為垃圾場而設計//208

植入式廣告//215

打破“第四堵牆”//232

第十一章自我控制的三個要素//245

失去的自我控制術//249

要素一:自我監控//251

要素二:確立明確的標準//256

要素三:發展改變的能力//262

第十二章遠離購物車:消費者環境規劃//269

25個環境微調措施//273

環境調整的5個步驟//284

第十三章胡蘿蔔與大棒:消費者行為規劃//291

胡蘿蔔:使用自我獎勵強化行為//294

概述:自我獎勵的5個步驟//301

大棒:使用自我懲罰改變行為//303

概述:自我懲罰的4個步驟//305

第十四章要金錢,還是要生活?//307

態度決定行為//311

過有意義的生活//313

道德至上//318

有意義地購物//323

附錄//325

注釋//331

任志強推薦序

莫讓人生空徘徊

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

去年在中國的媒體上、微博中和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的一件事,就是央視的“你幸福嗎?”調查。這個命題背後有著各種各樣的答案。尤其是不同年齡人群的答案,差別更大。評判的標準因人而異,自然感受各不相同。

不僅是在中國,“幸福”在全世界也都是個共所關注的話題,許多的學者、機構都在研究“幸福”的定義及民眾生活中不同消費階層的理解標準。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信仰、理念和生存環境。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之中,民眾的生活追求也各不相同,有的尚未解決溫飽,有的尚在追求住行,有的則更重視公民的權利和自由的飛翔。由此,關於什麼是“幸福”,就在精神與物質的層面產生了分歧,其實爭論恰恰在於你到底想要什麼。

1949年之前的大多數中國人期待將要建立的新中國會給他們帶來幸福。經歷過大饑荒時代的人將幸福定位於家有餘糧。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變化,幸福感則在這種前後的對比中變得格外強烈。80後、90後成長在非短缺經濟的時代,他們被父輩稱為幸福的一代,但由於他們生活環境的變化、參照系統的不同,他們與父輩在如何看待幸福方面出現了代溝。社會的開放、中國與世界的融合,讓他們不再僅僅從一國的角度進行判斷,而更多地利用開放的眼光和多國比較的視野來觀察當下中國社會的變化。他們的“幸福”也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夢”。

正在富裕起來的中國進入了追求物質消費日益增長的階段,也面臨著與已開發國家相似的影響。各種國外名牌商品不斷輸入,奢侈品成為年輕一代的地位身份標誌,寄生於官員腐敗的“表叔”、“美美豪車”污染著整個社會,房價不斷高漲成為年輕一代追求家庭生活的障礙。種種壓力之下,過度的物質消費打敗了精神上的自我價值實現。當物質消費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滿足或無法輕易從天而降時,就引發了對社會公正、法律公平和社會文明的不滿與抱怨,幸福感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多數人不但迷失了人生追求的方向,也失去了自我管理與控制的能力。在整個社會缺少共識時,更難對“幸福”有正確的認知。

詹姆斯•羅伯茨的《幸福為什麼買不到:破解物質時代的幸福密碼》,從美國夢的演變過程中看到了物質主義對人生價值觀的影響,並引入各種案例分析,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理性地看待“幸福”,更想證明最終決定“幸福”的不僅是物質生活的改變。

明確人生的意義是追求人生價值最大化的方向。實現和挖掘人生價值的潛力,不僅要有合理的路徑,更要明確精神與物質的非對立性。抵制誘惑的自信不是依賴於外部的限制,而是來自於個人內心世界的強大——強大到至少能有序地管理自己。也許你今天還沒有學會抵制誘惑,但書中的方法或許能對你有所幫助。

每個人都在走著不同的道路,各自有著不同的生活追求,但對“幸福”應有共識,就像所有的人都想上天堂而絕不願下地獄。最可怕的是:一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向何處去。

莫讓人生把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不知目的的徘徊中,當把前進路上一覽無餘的美景變成積累起來的收穫時,幸福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2013年8月5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