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歸國華僑聯合會

平陽縣歸國華僑聯合會(簡稱平陽縣僑聯),是中共平陽縣委領導的由全縣歸僑、僑眷組成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樑和紐帶,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平陽縣委員會的組成單位和溫州市僑聯的團體會員。

協會信息

平陽縣歸國華僑聯合會 (簡稱平陽縣僑聯),是中共平陽縣委領導的由全縣歸僑、僑眷組成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樑和紐帶,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平陽縣委員會的組成單位和溫州市僑聯的團體會員。

平陽縣僑聯成立於1962年7月,是全市最早成立的縣級僑聯組織。2005年1月至今為第七屆。

平陽縣僑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根據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簡稱中國僑聯)章程的規定,積極參政議政,做好海外聯誼民眾工作,依法維護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國內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領導簡介

金裕軍 縣僑聯主席

陳欽雄 縣僑聯兼職副主席,平陽縣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溫州僑信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長

柳上淡 縣僑聯兼職副主席,民革平陽縣總支主委,溫州柳成集團公司董事長

程作樹 縣僑聯兼職副主席,平陽縣留學生家屬聯誼會會長

邱小珍 縣僑聯副主席兼秘書長

組織機構

解放以後,由中共縣委統戰部兼管僑務工作。1957年6月,平陽縣政府成立華僑宗教事務科,負責接待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聯繫全縣歸僑、僑眷,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制訂的僑務工作方針、政策,深受廣大僑胞、歸僑、僑眷的信賴和歡迎。

為了更廣泛地團結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保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作用,平陽縣先後多次召開歸僑、僑眷代表會議,籌備建立“平陽縣歸國華僑聯合會”。1958年6月,平陽縣召開了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會議,到會代表68人,(其中今屬蒼南的代表33人),歷時3天。1959年3月,在橋墩區召開全縣第二次歸僑、僑眷代表會議。1960年2月召開了第三次歸僑、僑眷代表會議。1962年7月召開了平陽縣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成立了首屆“平陽縣歸國華僑聯合會”,選舉產生以胡松甫為主席,陳春菊、蔡秀川為副主席的首屆僑聯領導班子。“文革”期間,僑聯活動被迫停止,直至1976年後恢復活動。1979年5月,召開了平陽縣第二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選舉陳春菊為縣僑聯主席,蘭德吾、石朝陽為副主席,張志唐為秘書長。1983年4月召開全縣第三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出席代表141人,選舉黃偉淦為僑聯主席,蘭德吾、胡松林為副主席,胡建軍為秘書長,僑聯委員17人,並設名譽主席1名,由陳春菊擔任。1988年1月,平陽縣第四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第四屆僑聯委員會,委員23人,黃偉淦連任主席,曾清華、胡松林為副主席,鄭仕河為秘書長,唐增紅為副秘書長。1989年按程式增補選舉張美枝為駐會副主席。1993年12月27日,平陽縣第五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第五屆僑聯委員會,委員29人,常委13人,黃偉淦繼續擔任主席,吳學新為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張美枝、鄭仕河、蔡珠華為副主席,金裕軍、邱小珍為副秘書長。1999年7月增補選舉金裕軍擔任駐會副主席。1999年12月27日,平陽縣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在縣府小禮堂舉行,選舉產生第六屆僑聯委員會,委員31人,常委9人,黃益謙擔任主席,金裕軍為駐會副主席,張美枝、陳欽雄、柳上淡為副主席,邱小珍擔任秘書長。2005年1月,召開平陽縣第七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僑聯委員33人,常務委員13人,金裕軍擔任主席,陳欽雄、柳上淡、程作樹、邱小珍為副主席,秘書長由邱小珍兼任。

1989年先後在昆陽、鰲江、水頭三個歸僑、僑眷較多的鎮建立了僑聯,2000年麻步鎮僑聯成立,並在其他7個片區建立了僑務工作聯絡組,2009年7月,平陽縣首個社區僑聯鰲江鎮商城社區僑聯成立。至此,平陽縣共有4個鎮基層僑聯、1個社區僑聯和7個片區僑務聯絡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