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八景

平昌春雨。 般城秋月。 重平煙樹。


臨邑縣德平鎮為原德平縣治所,其 “平昌八景”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最早是明朝名臣年富提出來的。年富,字大有,諡號恭定,懷遠人,永樂中會試列榜,戊戌年 (公元1418年)授德平邑學訓導,歷官至戶部尚書、大司農。在德平期間,他認為此地景勝可詠者八,遂命之魁台夕照、基山雪晴、平昌春雨、般城秋月、古塔昏鴉、龍泉曉鍾、鯀堤芳草、重平煙樹,並各綴以七言詩,現存五首,後多有名人處士作詩賦詞以和之。
魁台夕照。魁台在縣城東十五里處,高數丈,周五百步,地多朱茅,相傳為 “盤古生人處”,日落時,望有餘輝。
基山雪晴。基山在縣城西十五里處,壘土成山,雪後晴霽,望若玉屏。
平昌春雨。平昌就是現在德平鎮的所在地,西漢時為平昌縣。在平原大地上,春雨過後欣欣向榮的景象。
般城秋月。般城在縣城東北三十里,西漢時為般縣,唐貞觀十四年 (公元640年)廢,三秋早夜,皓月當空,平視皎潔無際。
古塔昏鴉。古塔在縣城西二十里廣教寺內,高十丈,唐貞觀十三年 (公元639年)鄂公尉遲敬德修。
龍泉曉鍾。龍泉是指龍泉寺,位於縣治西南,鐘聲破夜,龍泉水盛時噴涌如珠玉,遠近汲之。
鯀堤芳草。鯀堤在縣城二十五里,傳崇伯鯀治水時所築,堤生芳草,三春尤甚,青翠可茵。
重平煙樹。重平在城西北三十里,西漢為重平縣,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地繞垂柳,望煙雲如畫。
明朝嘉靖年間,趙鎛任德平知縣,對大有提出的 “八景”做了更改,將古塔昏鴉易為麋鎮古塔,龍泉曉鍾易為龍泉漱玉,重平煙樹易為重平煙柳,消去平昌春雨易為黑水神灣。黑水灣,也稱九龍灣,在縣城西北。 《採風記》雲,古傳為九龍探母之處,南北四十丈,東西二里,積水淵淳,深不可測,從未乾涸過,有神龍潛伏其中;灣南有九龍祠,廟貌嚴肅,過者起敬,每年當地居民入廟祈禱,防旱治澇,頗有靈驗。
清康熙年間,陳景琇來德平任知縣,更賦八景,易以新景,保留了趙鎛的基山雪晴、糜鎮古塔、重平煙柳三景,新易魁樓晚照、梵宮夜鍾、廢井甘泉、明陸高樹、義津落燕,並各賦七言詩,現存其六首。
魁樓晚照。魁樓也稱斗垣聚五樓,在縣治南,內城垣上,明隆慶五年知縣袁弘德建,陳景琇重修。高聳城巔,可望十里。
梵宮夜鍾。就是龍泉寺鐘,金大定年間鑄。
廢井甘泉。就是甘露泉,在縣城外西南隅,水清而甜,為本邑甘泉第一,陳景琇重築。
明陸高樹。明陸是指明陸寺,在理合東,有古楊,枝高入雲際。
義津落燕。義津,是指縣城西義渡口、河橋。古有 “古渡橋橫鬲國西,漁梁稻熟雁來齊”之說。
清康熙邑人朱履慶先生,依“景以意會”,以現存的景勝,將“八景”更擴為 “十景”,並各賦以七言詩,現存其十首。
“十景”是:北原大棗,邑北宜豐鄉,多棗林,當時為青州、濟南首稱,《採風記》雲,平故產棗,宜豐鄉最尤盛,有詩為證:“林鳥飛鳴趨遠空,移樽遣興出宜豐。參差虬樹千重碧,高下麗珠萬棵紅。朝霽陌頭初浴露,晚涼道左乍搖風。人間亦有安期種,那復如瓜羨紫宮”;南圃水梨,邑南禹功鄉沙圃產梨,為濟北名品,每收穫季節,百里民眾皆來販購,有詩曰:“南效叢莽郁森森,大谷靈根植遠尋。日麗玉華明艷雪,風清冰寔綴黃金。漫澇緱氏尋瓜圃,且向哀家探樹蔭,記得前村酣飲後,醉啖瓊液豁煩襟”;梵宮大佛,指龍泉寺的丈八佛;官署洪鐘,縣堂左巨鍾,境內最大的鐘,鐘上有篆雲,金大定八年鑄;甘泉挹露 (甘露泉);古溪凝沙,指邑南沙河;浮圖掛月 (廣教寺古塔);魁閣留輝,即魁台夕照,寺中有千佛閣;龍灣落雁,指九龍灣,每年秋季大雁多集於此;義渡浮鷗,邑西義渡口鷗鶩多唼喋其中。
由於時代的變遷和地理區域的劃分,有些景觀今已不復存在,但德平 “平昌八景”在歷史上有文人墨客賦於華麗的詞藻,展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有它光輝燦爛的一頁。現通過蒐集、考證、整理“平昌八景”的來龍去脈,重現它們的精神光芒。
平昌八景詩賦摘錄:
魁台夕照
層台十二草萋萋,太古人生是攝攝。
還樹參差歸鳥盡,斷霞明滅夕陽低。
圖經不載無遺簡,風俗猶傳有俊齯。
記得往年攜酒處,原頭一望白雲迷。
(年富)
短垣矮塔半峻嶒,千載台空枉費登。
埋玉有靈稱鼻祖,尋春無路問山僧。
雲虬正喜雷出動,野馬遙看氣欲騰。
因果憑誰說得出,嗅梅笑把石欄憑。
(王綸)
西風黃葉亂歸鴉,大野荒蕪日欲斜。
肯為有心憐赤子,不教無術化丹砂。
休論鼻祖生民還,祗念孤臣去國賒。
短笛數聲驅犢返,台前吹落盡梅花。
沈志達
荒郊舊壘郁崔巍,系馬登臨首重回。
何地星文占太史,有人客路上魁台。
平原斗酒旗亭還,大野西風落日哀。
海國蒼茫頻極目,彩雲飛處是蓬萊。
(白銘)
超然高寄地天空,無數風光散晚紅。
落日餘霞勻彩艷,荒台舊壘結春融。
登臨興溢斜陽外,瞻仰情依曲經中。
卓錫千年稱勝事,遙知今古賞心同。
(袁廷基)
基山晴雪
天女無端忽散花,朝來吟眺玉峰斜。
晴雲冉冉留丹壑,紅樹冷冷映白沙。
絕塞雁鴻遲五夜,荒原砧杵動千家。
濡毫欲草梁園賦,只恐寒光入鬢華。
(戴玉縉)
朝來晴雪滿前溪,蹇騎沖寒過嶺西。
凍合玉樓愁白屋,光搖銀海失青齊。
梅花不到江南信,客路應穿東郭鞮。
只合袁安高臥穩,卻緣訪戴漫留題。
(白銘)
零寒西過野人家,林外岡巒竦處斜。
旭日漸騰明玉壘,朔風輕拂走銀沙。
數株柏影留空翠,一派晶光射早霞。
莫是雪山煉真處,欲尋覺路問曇華。
(朱履慶)
平昌春雨
朝來雲霧黯平昌,花雨霏微入坐香。
鬥草兒童閒結侶,扶梨父老自耕荒。
麥苗勃勃迷青野,柳絮依依落舊隍。
酬罷神功無一事,相將鼓腹樂羲皇。
(年富)
般城秋月
漢家龍馭立般城,城廢名存蔓草生。
幾處笙歌分月色,一天砧杵報秋聲。
斧侵丹桂飄香霧,曲按霓裳郁舊情。
涼露滿襟成獨坐,幾回呼酒欲騎鯨。
(周廣)
一輪皓月漾秋空,獨上高台聽斷鴻。
野戌峰煙搖晝角,盤城樹色老青楓。
梯雲無計窺銀魄,斫桂何年到玉宮。
把酒臨風無限意,升沉還欲問嚴翁。
(李圖楠)
當年鬲國古般城,只有秦時片月明。
薛荔寒生清露重,廬笳夜靜暮煙平。
尋源有路仙槎還,斫桂何人玉斧輕。
此際悲秋無限意,不堪孤枕柝三更。
(白銘)
古塔昏鴉
浮圖聳處與雲齊,舍利光寒入望迷。
風力漸消檐馬靜,月明遲上夜鳥啼。
數聲驚噪殘霞外,幾度飛歸積水西。
我欲凌空游八極,擬憑顛際作丹梯。
(年富)
崒嵂浮圖礙紫霞,佛光閃爍動金鴉
玉峰倒瀉寒溪靜,鐵柱高懸碧落斜。
塵跡尚留麋鹿鎮,劫灰已冷楚王家。
遙思昔日檀那盛,鐘磬泠泠課法華。
(周廣)
嵯峨古塔仰光華,隔院黃昏噪暮鴉。
月牖低徊添黯淡,風鈴宛轉助喧譁。
數家站杵青燈燦,滿樹金莖瑞露加。
為向上方窺夜色,飄然物外現雲霞。
鄧青雲
龍泉曉鍾
梵宮高廠矗般陽,向曉鐘聲破夜涼。
玉漏乍殘敲送閣,金風微動冷呼霜
穿雲還近飄空際,乘月依稀出上方。
伏枕驚回清夢斷,一時逸興寄滄浪。
(年富)
殘星幾點繞孤城,出寺鳴鐘報五更。
滿院蒲牢雲外濕,數村篝火夢中驚。
泉流漱玉凌朝旭,露滴含珠冷雁聲。
莫道闍梨無雅事,碧紗籠處有芳名。
(鄒揚休
鯀堤芳草
望斷王孫淚已收,空餘芳草自清幽。
平城若不歸神器,郊廟安能饗白頭。
飛絮亂紅傷往事,雕鞍碧輦醉春遊。
欲窮千古興亡恨,惟有堤邊剩水流。
(周廣)
一路青青送客鞭,堤名還似帝堯年。
土花疑化黃熊血,隴樹遙分白屋煙。
自古榮枯同腐草,幾人爼豆配皇天。
只今憑弔懷明德,遊子行吟思黯然。
(白銘)
千年景物總成非,爛盡雲根草尚肥。
雨濕女蘿山鬼嘯,風飄大野羽魂歸。
濃連宿霧迷樵徑,翠浥晴光上客衣。
玉帛塗山明德還,只今憑弔一歔欷。
(戴王縉)
重平煙柳
迢遞平城繞碧叢,東風一氣暖沖融。
煙花黯淡連荒郭,柳色蒼茫接還空。
雉堞半摧青草外,人家多住綠陰中。
隔溪貰得新新篘酒,乘興重來賦落紅。
(年富)
垂垂楊柳舞腰輕,長日煙籠壓故城。
翠黛偏宜殘月曉,淡痕常伴夜鍾清。
三眠帶雨輕綃織,幾縷隨風媚眼明。
驀地驚濤來四野,九龍歸去變松聲。
(沈志達)
誰向東風解百憂,迷離總入望中收。
河陽昔是花為縣,海域今疑柳作州。
里飲三杯新社長,春衫半臂舊般侯。
肩輿暫向濃陰息,敢謂他年蔽芾留。
(陳景琇)
-------摘自臨邑政協史海鉤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