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是指血液[流動在心臟和血管內的不透明紅色液體]通過離心後僅獲取的剩下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比例。平均紅細胞體積(MCV)測試,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三個數據的平均水平,根據紅細胞計數的測定,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的結果並確定貧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血紅蛋白水平是正常的或高的,表明體內含有豐富的鐵。血紅蛋白含量低,說明體內缺鐵,進而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和氧的承載能力,導致貧血,阻礙人體正常生理活動。

基本信息

臨床意義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大細胞性貧血94~160fl32~50pg32~36%

正細胞性貧血80~90fl27~31pg32~36%

單純小細胞性貧血72~80fl21~24pg32~36%

小細胞低色素貧血50~80fl21~29pg24~30%

正常參考值

血球計數儀法、人工法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80~90fl

平均紅細胞蛋白量(MCH):27~31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10~370g/L

[臨床意義]分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

1.生理性增高:

住在高原地區的居民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往往高於平原地區的居民。飲水過少或出汗過多,排除水分過多可導致暫時性的血液濃縮,造成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輕度升高。新生兒則為生理性增高。

2.病理性升高:

(1)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病人,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於血漿中水分丟失過多,導致血液濃縮,會出現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的明顯增加。

(2)慢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子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等因為組織缺氧,血液中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呈代償性增加。

(3)某些腫瘤,如腎癌,肝細胞癌,子宮肌瘤,卵巢癌,腎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紅細胞生成素呈非代償性增加,導致上述的結果。

(4)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紅細胞增多為主的血液疾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