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來表

[別名] [來源] [性味功能]

[別名] 風栗(廣東),毛板栗(湖北),毛栗。
[來源] 殼斗科植物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的根、樹皮、葉、果殼、種子。
[形態特徵] 落中喬木,高15-20米;樹皮暗灰色,不規則深裂,幼枝有灰色短絨毛。單葉互生,排成2列,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2-15厘米,寬5.5-7厘米,頂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有疏鋸齒,齒端芒狀。花淡黃色,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直立,生於枝端葉腋內;雌花2-3朵聚生於一個有刺的總包內,位於雄花序基部。殼斗(總苞)球形,直徑3-5厘米,外密生針狀長刺,4瓣裂,常有堅果3個,有時1或2個,半圓球形,栗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態分布]生於向陽、乾燥沙質土壤地山坡,村旁,路邊。廣西各地縣市有栽培;分布於遼寧、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等省區。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根,夏秋季采葉,秋季采果,曬乾或切片曬乾。
[性味功能] 根、葉,味甘、淡,性平;清熱解毒,消腫斂瘡。種仁,味甘,性溫;益氣補腎,活血止血,養胃健脾。
[傳統套用] 根治疝氣,牙痛,膝瘡。葉治咳嗽,膝瘡,皮膚瘙癢。種仁治反胃嘔吐,泄瀉,小兒遲行,衄血,吐血,便血。樹皮治丹毒,疥瘡,口瘡,膝瘡。果殼治反胃,衄血,便血,瘰癧。
[用法用量] 根6-9克,水煎或浸酒服;葉6-9克,水煎服;外用搗爛取汁塗;種仁30-60克,煮熟食;樹皮適量水煎洗或燒灰撒或冷開水調敷患處;果殼15-30克,水煎服。
[化學成分] 含蛋白質、脂肪、胺基酸及鐵、鎂、磷、銅等元素[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