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縣

常寧縣

常寧縣地處衡陽盆地南緣與南嶺北向余脈交接地帶,湘江中游南岸。位於北緯26°07'~26°36',東經112°07'~112°41'。西南環山,東北瀕水。境內丘陵起伏,河谷縱橫,地勢南高北低。全市土地總面積2055.4平方公里,總人口83.19萬人,轄23個鄉鎮、704個村、5個居委會、7988個村(居)民小組。主要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有瑤族、壯族、回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納西族、畲族、維吾爾族、滿族、布衣族、彝族、白族、黎族、佤族、蒙古族、拉祜族等17個,少數民族以瑤族為主,主要居住在蒲竹鄉。境內物產資源豐富,是湖南省糧食、茶油、牲豬、鮮魚、木材、茶葉的重要產區,水果、蔬菜生產均有較好基礎,並且是湖南省礦產資源重點縣(市)之一,是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現已探明的礦種有金礦、銀礦、銅礦、鐵礦、錫礦、鉛礦、鋅礦、錳礦、煤礦、硫鐵礦、高嶺土礦、硼礦石礦、矽灰石礦、稀礦有色金屬等35種,其中具有開採價值的達29種。鉛、鋅儲量居全國之首;砂錫儲藏量居全國第二;硼礦石、矽灰石儲量居華南第一;黃金儲量占湖南儲量的一半;高嶺土儲量達4億噸以上。

基本信息

地形

城區圖片 城區圖片

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大致呈兩級階梯形分布,南部是南嶺山簇余脈的塔山和大義山,分別呈北東、南北走向,兩山之間夾有廟前——西湖的低平谷地,為常寧市與桂陽縣交通要道,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1000米以下至100米的山峰63座,群峰巍峨,構成南部的天然屏障,為第一級階梯;北部的平原,丘陵交錯,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起伏,為第二階梯。境內地勢類型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其中山地面積、丘陵面積、平原面積分別占常寧市總面積的37.6%、26%和37.4%。

歷史沿革

常寧縣 常寧縣

常寧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境內就有原始人類生息繁衍。戰國時期,楚人開始移居這裡。漢代境內居民已掌握採礦和提煉銀的簡單技術。三國初期,這裡為吳蜀爭奪之地。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析耒陽縣舂陵水以西置新寧、新平二縣。東晉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並新平入新寧,始奠定今市之基廓。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常寧縣。新中國成立後,常寧設10區174鄉。1952年12月設11區、2鎮、172鄉。1956年6月撤區並鄉,全縣設2鎮45鄉。1958年撤鄉,實行政社合一,全縣設15個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區建制,設9區2鎮。1985年5月,撤銷蔭田、湖亭、板橋3鄉,設立蔭田、鹽湖、板橋3鎮。8月,將塔山鄉置蒲竹瑤族鄉。12月撤銷洋泉鎮,大市鄉改名為大市坪鄉。1986年12月,撤銷官嶺、新洲2鄉,設立官嶺、新河2鎮。1990年,全縣共設9個區,3個區級鎮,7個鄉級鎮,51個鄉,1個瑤族鄉。1995年5月,常寧縣開展撤區並鄉工作。根據省民政廳5月3日湘民行發[1995]53號《關於常寧縣撤區並鄉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縣委縣政府於5月19日宣布,撤銷宜陽、柏枋、水口山、蔭田、羅橋、板橋、官嶺、洋泉、新洲9個區公所,保留鹽湖鎮行政建制,將城關鎮改名為宜陽鎮,將其餘的61個鄉鎮撤併調整為23個鄉鎮,即宜陽鎮、松柏鎮、白沙鎮、官嶺鎮、洋泉鎮、柏坊鎮、蔭田鎮、鹽湖鎮、羅橋鎮、新河鎮、板橋鎮、三角塘鎮、煙洲鎮、西嶺鎮、勝橋鄉、廟前鄉、宜潭鄉、蘭江鄉、彌泉鄉、蓬塘鄉、大堡鄉、江河鄉、塔山瑤族鄉,下轄706個村,52個居民委員會,7155個村民小組,233個居民小組。1996年,西嶺、廟前、勝橋先後撤鄉設鎮,並各增設1個居民委員會。是年末,全縣下轄7個鄉、16個鎮,村、組、居民小組無變動。1996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常寧撤縣設市。沿至今,下轄鄉、鎮、村、居委會均無變動。

旅遊景況

常寧縣 常寧縣

常寧位於湘南,地處湖南省衡陽、郴州、永州三地交界處,交通便利。距離粵港澳、長株潭只有三四小時之遙。常寧被稱之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水口山礦務局、龍王山金礦等座落常寧境內)、中國“版畫之鄉”(常寧農民版畫全球文明,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何滿宗先生系常寧人)、中國“油茶之鄉”(聯合國糧棉組織油茶基地)等。旅遊方面,常寧已形成了“天堂山之高、天堂湖之秀、財神洞之奇、古民居之幽、西江漂之趣、中國印山之絕”的旅遊特色,天堂山——西江風景名勝區包括塔山西江瑤族風情區、天堂湖水上遊樂區、廟前溶洞及石刻景觀區、天堂山自然風景區四個部分,總面積達120平方公里。常寧一日游、兩日游、三日游精品旅遊線路也已經推出,遊客可以來常寧盡情體驗“三山兩江一湖一洞”的天然美景。

地質

常寧市境內地質地層複雜,自古生界的寒武繫到新生界的第四系,除新生界第三系外,均有出露。岩石以沉積岩為主,約占80%,出露於古生界至新生界的不同地質時期,火成岩分布較小,有數十個岩體出露,面積約428平方公里,以花崗岩為主,伴有中偏酸性的花崗閃長岩和少量基性煌斑岩,玄武質珍岩等。大地構造,屬於華南加里東褶皺區,即華南褶皺系耒(陽)臨(武)南北褶皺帶的北端,衡陽盆地的南緣,分為加里東構造層、海西一印支構造層、燕山構造層

水文

常寧水系完整,河網稠密。河川徑流量主要由雨水補給,汛期降水較集中,非汛期降水偏少,豐枯流量懸殊,年水位變幅大,一般高水位出現於4—7月,低水位在10月至次年2月。湘江幹流水位變幅達11.00—15.51米,約平均流量為1370秒立方米,最大流量為1810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為30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487.4億立方米,徑流時空分布總趨勢與降水量分布相同,徑流量多集中在春夏兩季,4—7月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60%以上,多年平均含沙量一般為0.1--0.5 kg/m3,幹流低於支流。境內湘江段及其支流宜水,潭水、浯水、舂陵水等水質較好,PH值大都在7.2左右。

氣候

常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因塔山、大義山綿亘南部,中部低盆,有利空氣滯留,春秋天氣多變。各年度降水量、氣溫、日照等氣象要素變化無常。

土壤

常寧市土壤分為地帶性土壤和非地帶性土壤,共9個土類,25個土屬,278個土種。地帶性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黃棕壤、黃壤、紅壤。非地帶性土壤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常寧市以水稻土、紅壤土、紫色土、黃壤土面積較大,分布甚廣,利用率最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