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神學

希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當代基督教神學思潮。主倡者為德國神學家莫爾特曼。代表著作為1967年出版的《希望神學》和1969年出版的《宗教:改革及未來》。

主要觀點包括:上帝是時間過程的一部分,他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正邁向未來;在那裡他的本質必然實現。未來是上帝的必然本質。耶穌復活是否為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並不重要。它具有末世論意義上的重要性,因此事件提供了對末世復活的盼望。解決人類自身問題的方法是人與上帝聯結,即“了解與上帝的未來相關的、不休止的、變化著的歷史。”上帝通過基督將自己顯現在十字架上。而人必須分享上帝的十字架,接受生命的挑戰。人必須主動介入社會,改造社會,消滅“種族、階級、特權地位及國家教會”。教會有能力塑造未來,同時必須宣講末世的信息,以改變社會。教會必須有長遠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個人得救”的境界。教會是上帝的工具,以推動改革、消除貧富對立、種族隔離及所有人為建立的差別為目標。此學說對女權神學、解放神學諸現代神學流派皆產生過重要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