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安全感城市排名

藍皮書里的安全感主要是指與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有關的主觀感受,也是指在大眾合理承受限度內和健康心理條件下的主觀感受,不涉及病態安全感缺乏問題。 分析藍皮書分析認為,導致安全感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社會深度變革和結構轉型,導致不確定性增加,風險增多,引發治安震盪。 根據走訪調研獲取市民對治安的主觀感受,建立主觀評價指標和經常性治安滿意度社會調查,從而建立可以直接指導治安工作的動態評估指標體系。

基本介紹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華圖政信公共管理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日在北京聯合舉辦2012年《公共服務藍皮書》發布暨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理論研討會,會議發布了《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1~2012)》。
藍皮書披露,在一項覆蓋中國38個主要城市的調查中,市民安全感排名前十的城市是拉薩、上海、廈門、寧波、杭州、南京、長春、重慶、天津和大連。安全感最好的城市拉薩與最差的城市貴陽,市民安全感得分相差近20分,說明不同城市之間市民的安全感存在較大差別。總體上東部開放港口城市、直轄市市民的安全感好於其他城市。
藍皮書解釋稱,安全感是基於人們對可能出現的針對個人的身體、財產、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風險時表現出來的有力/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藍皮書里的安全感主要是指與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有關的主觀感受,也是指在大眾合理承受限度內和健康心理條件下的主觀感受,不涉及病態安全感缺乏問題。

分析

藍皮書分析認為,導致安全感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社會深度變革和結構轉型,導致不確定性增加,風險增多,引發治安震盪。局部不健康的市場化也引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導致部分人群價值觀扭曲,成為引發犯罪的結構性矛盾和思想淵源。
二是利益分配深度調整,引發兩極分化、分配不公、利益衝突和社會心理失衡,部分收入較低的人群基於對分配不公的敵意,恣意釋放這種敵意,引發治安事件增多。
三是因下崗、失業、貪圖安逸而淪為弱勢群體的人員,其中部分弱勢人員因得不到社會的適度關注,從而滋生出厭世、悲觀、仇富,甚至報復社會的心理,近年來製造了不少極端惡劣的治安案件,特別是針對幼兒和學生的殘暴事件最能說明問題。
四是官員腐敗與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力,執法人員處置不公,徇私枉法,包庇縱容,導致當事人對法律的公信力、正義與公平產生懷疑,用極端化手段製造事件。
五是城市流動人員增多、流動性增大,而流動人口的管理和各項配套工作一時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處於失序或無序的狀態,城市失業、無業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共同作用,給人口管理和治安帶來巨大困難。

提高安全感的措施

一、建立動態的社會治安監測與評估指標體系。城市的治安有敏感區域和非敏感區域、治安高發時段和非高發時段、案件類型的地域性和非地域性特徵,可以通過對案件類型、發生時段、發生區域、破案率、結案率等情況建立客觀評估指標。根據走訪調研獲取市民對治安的主觀感受,建立主觀評價指標和經常性治安滿意度社會調查,從而建立可以直接指導治安工作的動態評估指標體系。
二、廣泛運用新興科技手段和監控設備,延伸技術治安,充分發揮技術的監控力,加強小區、街道、高速公路的聯網監控建設,推廣交巡警聯動機制和聯動平台,最大限度發揮電子眼和監控大廳的技術功能。
三、充分發揮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的群防群治。警力有限,民力無限,北京奧運會調動了200多萬城市治安志願者的力量,黨的十八大調動140萬北京市的治安志願者積極參與,從小區、社區、街道多渠道、寬領域地發揮民眾參與治安治理工作。
四、不斷加強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市民的自我防範意識、處置能力,宣傳教育進社區、進學校、進頭腦,從起點上加以預防,懲防並舉,打防兼顧,關口前移,注重預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