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巴中市市轄區]

巴州[巴中市市轄區]

巴州區,隸屬於四川省巴中市,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介於東經106°21′~107°7′,北緯31°31′~32°4′之間,東接通江縣、平昌縣,南鄰南充市儀隴縣,西連恩陽區,北界南江縣。 巴州區幅員面積1407平方公里,轄9個街道、15個鎮、8個鄉,2017年,戶籍人口75.2萬;2016年,巴州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7.63億元,增長8.1%;屬盆北低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 巴州區素為川北重鎮,交通要衝。自東漢以來為歷代州、郡、縣治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陝省、黨、政、軍機關曾先後遷駐巴城,成為川陝革命根據地中心。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川北地下黨以巴城為中心,組織開展革命鬥爭。1993年7月,巴中地區建立,行署機關駐巴城,巴城成為通(江)、南(江)、巴(州)、平(昌)、恩(陽)三縣兩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巴州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歷史沿革

巴州區 巴州區

巴州區古屬禹貢梁州之域,春秋時為巴子國,秦滅巴後置巴郡,西漢因之。

東漢和帝永元年三年(公元91年)始分宕渠縣北境置漢昌縣。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析置巴西郡。

晉惠帝復分巴西郡置宕渠郡。

南朝劉宋(公元420年-479年)末置歸化郡,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4年)置太谷郡,北朝魏宣武帝延昌三年(公元514年)於太谷郡北始置巴州,轄地最寬時,巴州領歸化、哀戎、遂寧、義陽、木門、北水、伏虞、義安、隆城、梓潼、東宕渠、新興、景陽等13郡,梁廣、曾口、其章、始寧、平川、義陽、伏強、池川、難江、宣漢、安固、儀隴、大寅、相如、朗池、安漢、漢初、宕渠、綏安等19縣,其境域除擁有整個巴河流域外,還南接今南部縣,西南有今蓬安全部,並延伸至南充、武勝等,總面積22730平方公里。

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7年)罷州置清化郡。︰

唐復曰巴州屬山南西道,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巴州改為清化郡。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清化郡復為巴州。

巴城黃昏 巴城黃昏

宋巴州屬利州路。

元巴州屬廣元路。

明初降州為縣,尋復故,屬四川布政使司保寧府。

清襲明制。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為縣,恢復古名改為巴中縣,先隸川北道,後屬嘉陵道,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15行政督察區。

1950年,巴中解放,隸達縣專區,屬川北行署區。

1952年達縣專區屬四川省。

1970年達縣專區改稱達縣地區。

1993年7月5日,國務院批准將達縣地區更名為達川地區;設立巴中地區,撤銷巴中縣設立巴中市(縣級),巴中地區行政公署駐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1)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2)巴中市設立巴州區,以原縣級巴中市的行政區域為巴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巴州鎮。

2013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巴中市恩陽區,同意將巴州區一分為二,將巴州區的24個鄉鎮劃歸恩陽區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新設立的巴州區,以原縣級巴中市的行政區域為巴州區的行政區域。區政府駐巴州鎮。

2005年3月25日,四川省政府批覆︰撤銷清江、曾口、鼎山、玉山、茶壩、花叢、漁溪、恩陽、平梁、化成、雪山11個片區工委辦事處及巴州鎮東城、西城、宕梁、江北、城守5個辦事處,玉堂、奇章、中興、白雲、甘泉、店子、蘆山、果敢、金山、獨柏、同樂、天官、雙鳳、樂豐、鎮廟、來龍、磨子、和平場、酒店、司城、明揚、青山、福星、東興場、金光、柳崗、石門、南陽28個鄉鎮。將巴州鎮所轄的大東等13個社區和西華等10個行政村劃出設立4個街道;巴州鎮所轄剩餘部分行政區域以及原石門、白雲和玉堂3個鄉;將原奇章、中興2個鄉併入清江鎮;將原店子、蘆山、甘泉3個鄉併入曾口鎮;將原獨柏鄉併入梁永鎮;將原果敢鄉併入鼎山鎮;將原同樂、金山、雙鳳3個鄉併入玉山鎮;將原天官鄉併入關公鄉;將原樂豐鄉併入觀音井鎮;將原鎮廟鄉併入花叢鎮;將原來龍鄉併入柳林鎮;將原磨子鄉併入下八廟鎮;將原和平場、酒店2個鄉併入漁溪鎮;將原明揚、司城2個鄉併入恩陽鎮;將原青山、福星、東興場3個鄉併入平梁鄉;將原金光鄉併入化成鎮;將南陽鄉併入寺嶺鄉;將原柳崗鄉併入梓橦廟鄉。

2011年4月,經四川省政府同意,巴中市巴中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1、將江北街道的紅岩河、後河2個社區和楊壩、中壩、插旗山3個村,巴州鎮的塔子山、東華、搖鈴、尖山寺、排埡、涼水井、碾盤寺、清蓮、洪山9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東城街道管轄。2、將迴風街道的佛陽、南壩2個社區和西龕村,巴州鎮的柏楊廟、擂鼓、大連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城街道管轄。3、將平梁鄉的新華、隴橋2個社區和八王、玉皇廟、仙人洞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迴風街道管轄。4、將巴州鎮的新橋、登高2個社區和岳家坡、青灘坡、風頭山、牛鼻山、先鋒寨、黃家壩、檬子河、銅堡、李家碥、蘇山、三包、玉堂、侯家溝、管家溝、西溪溝、橋爐、長角梁、范家溝18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江北街道管轄。5、將巴州鎮更名為大茅坪鎮。原巴州鎮幅員面積141平方千米,轄40個村(社區);調整後,大茅坪鎮轄明星社區和白雲、大茅坪、紅埡、土地埡、得陽、孟家、南埡廟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茅坪村。巴城面積也將由過去30平方千米,擴展至100餘平方千米。

2013年2月,將巴州區的恩陽、玉山、茶壩、觀音井、花叢、柳林、下八廟、漁溪、青木、三河場、三匯、上八廟12個鎮,石城、興隆場、關公、三星、舞鳳、雙勝、群樂、萬安、尹家、九鎮、玉井、義興12個鄉劃歸新設立的恩陽區管轄。年末,全區轄6個街道、11個鎮、13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迴風街道、宕梁街道、玉堂街道、江北街道、大茅坪鎮、清江鎮、興文鎮、水寧寺鎮、曾口鎮、梁永鎮、鼎山鎮、大羅鎮、化成鎮、三江鎮、棗林鎮、光輝鄉、花溪鄉、大和鄉、白廟鄉、關渡鄉、金碑鄉、羊鳳鄉、鳳溪鄉、龍背鄉、平梁鄉、凌雲鄉、寺嶺鄉、梓橦廟鄉。

2014年12月,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興文鎮,設立興文街道,街道辦事處駐通州大道9號;省政府批覆同意將清江鎮、化成鎮、宕梁街道和玉堂街道部分村組劃歸興文街道辦事處管轄; 巴中市政府批覆同意設立奇章街道、時新街道。

2015年5月,省政府批覆同意平梁鄉、寺嶺鄉、光輝鄉、梓橦廟鄉、鳳溪鄉撤鄉設鎮。

區劃詳情

巴州區 巴州區

2015年5月,巴州區轄9個街道、15個鎮、8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迴風街道、宕梁街道、玉堂街道、江北街道、興文街道、奇章街道、時新街道等9個街道;大茅坪鎮、清江鎮、水寧寺鎮、曾口鎮、梁永鎮、鼎山鎮、大羅鎮、化成鎮、三江鎮、棗林鎮、平梁鎮、寺嶺鎮、光輝鎮、梓橦廟鎮、鳳溪鎮等15個鎮;花溪鄉、大和鄉、白廟鄉、關渡鄉、金碑鄉、羊鳳鄉、龍背鄉、凌雲鄉等8個鄉;63個社區、372個村。 政府住東城街道文廟街12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州區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南麓,介於東經106°21′~107°7′,北緯31°31′~32°4′之間,東接通江縣、平昌縣,南鄰南充市儀隴縣,西連恩陽區,北界南江縣。幅員面積140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巴州區屬盆北低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及西北向南及西南傾斜。北部受大巴山構造影響,形成東北—西南走向,山脊標高一般在海拔900米左右,多窄谷陡坡。東部、東南部和西部,山脊標高一般500~700米,多構成台坎狀低山和長梁高丘地貌,多中谷、窄谷。中部、西南部地勢開闊,為平緩坡台狀丘陵地貌,多連綿起伏的隴崗狀低山和長菱狀、饅頭狀淺丘,海拔高度350~600米。全部山脈來源於大巴山西段與米倉山複合部分。其走向多由北而南,逶迤蜿蜒。

氣候

巴州區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日照時數1462小時,降水量1119毫米,無霜期275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熱、秋涼。 2016年平均氣溫為17.5℃,年總降水量1120毫米。

水文

巴中市巴州區風光 巴中市巴州區風光

巴州區其河流主要屬渠江水系,有巴河、鰲溪河、雙橋河等4條主流, 主要有︰南江發源於鐵船山,縱貫南江縣中部接納神潭河,南至巴州區接納恩陽河後改稱巴河,折向東南再接駟馬河流入平昌縣。通江,由大通江與小通江匯合後得名,上源有於家河、肖口河等,在澌灘接澌灘河(上源為喜神河),至平昌注入巴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巴州區森林覆蓋率達50.2%,森林蓄積593萬立方米,有各類喬木、灌木、草本、蕨類、菌類植物6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Ⅰ級保護植物3種、Ⅱ級保護植物10種。有野生動物49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Ⅰ級保護野生動物2種、Ⅱ級保護野生動物23種。可供藥用的草本植物有200多種。 木本植物中,發現的僅喬木有100餘種、灌木30多種、竹類10餘種,紅豆、銀杏、楠木、榕樹、沙棗樹等珍稀古樹尚存有380多株。全區活立木總蓄量達669.24萬立方米。可供藥用的自然生長的草本植物,發現的有200多種;飼用草有26科,300多個品種,年蘊藏量100萬噸以上。鳥類有30多種,獸類有20多種,其中︰畫雞、獼猴分別被國家列為一、二級保護動物。

水能資源

巴州區境內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條,水力資源蘊藏量7.71萬千瓦,可開發量為2.64萬千瓦。

礦藏資源

巴州區天然氣蘊藏豐富,儲量僅次於普光氣田。

人口民族

巴州區以漢族為主體民族,2016年末,全區戶籍總人口為73.5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8620人,出生率為11.7‰;死亡人口4855人,死亡率為6.6‰;自然增長率為4.9‰,比上年增加0.89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7:100(以女孩為100)。常住人口67.8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6.32萬人,城鎮化率為61.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2017年6月,巴州區戶籍人口75.2萬,其中農業人口48.1萬。

交通

綜述

巴州區交通 巴州區交通

截至2017年06月,巴州區有2條“國高”、2條“省高”經過。“國高”一是銀(川)昆(明)高速,即在建的巴陝高速公路和巴廣渝高速公路;二是恩(施)廣(元)高速,即已建成的巴廣高速公路和巴達高速公路。2條“省高”即已建成的成(都)巴(中)高速和即將開建的綿(陽)巴(中)萬(源)高速。

公路

2016年,巴州區交通建設完成投資35.8億元。年末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862.328公里,其中,一級公路40.954公里,二級公路76.908公里,三級公路130.336公里,四級公路2509.218公里,等外級公路104.912公里。

2017年4月,全區公路總里程1664.36公里,其中︰國道4條108.44(G244烏海至江津、G245巴中至金平、G347南涼至德令哈、G542廣元至萬州)省道2條共60.57公里(S303上峽(宣漢)-萬家(旺蒼)、巴中-坦溪(平昌)),縣道6條146.16公里,鄉道23條443.52公里,村道341條888.07公里,專用公路4條17.6公里。

截至2017年06月,全區有客運車輛731輛,班線93條,共有營運線路總里程813公里,日發1986班次,總運載能力達到13902人次/日。其中區到鄉(鎮)450輛、區到行政村17輛、鄉到鄉153輛、鄉(鎮)到村21輛、城鄉公交環線10輛,目前,鄉(鎮)通客運車達100%,重點村通客車達42%;已開通城鄉公交客運試點線路1條(巴州—插旗山—棗兒埡—通木埡—乾堰塘—涼水井—七里扁—巴州)。

水路

截至2017年06月,巴州區全區水路運輸通航里程155.38公里,有船鄉鎮(辦事處)21個,原有碼頭(渡口)50座,新增30座,納入海事機構登記或備案的各類營運船舶262艘,其中︰客運船舶113艘,渡船32艘,貨運、採石(采砂)、工程作業船舶117艘。 2016年水上運輸客運量95.98萬人,客運周轉量191.96萬人公里,貨運量75.24萬噸,貨運周轉量300.99萬噸公里。

經濟

綜合

2016年,巴州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7.63億元,增長8.1%; 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4.39億元、50.21億元和63.03億元,同比增長4.2%、10.3%和7.1%。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2%、10.3%和7.1%,分別拉動GDP增長0.46個百分點、4.51個百分點、3.1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4:39.6:49調整為11.3:39.3:49.4,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0.4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8819元,增長7.5%。

2016年,巴州區實現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17億元,同口徑增長15.7%。其中,稅收收入實現4.35億元,下降12%,非稅收入實現3.82億元,增長80.3%。地方公共財政支出實現36.83億元,增長4.7%,其中,財政八大項支出23.2億元,增長8.1%。

第一產業

巴州區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等10多種糧食作物和蠶絲、蘆筍、柑桔、生薑、黃花、金銀花、甘蔗500多種經作產品。特色產品大羅黃花年產量約1000噸,金銀花年產量約4500噸,銀杏、天麻、黃柏、杜仲、木瓜等200多種名優中藥材年產量達2萬噸以上。

2016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7.24億元,增長4.2%。其中,農業產值11.41億元,增長4.9%;林業產值1.67億元,增長5.5%;牧業產值11.9億元,增長2.8%;漁業產值1.7億元,增長6.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56億元,增長7%。全年完成造林面積4.42萬畝,總植樹138萬株,年末實有森林管護面積41.32萬畝。年末森林覆蓋率50.2%,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2016年,巴州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02萬畝,比上年增加0.2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1.23萬畝,較去年增加0.22萬畝,糧食產量達到26.95萬噸,比上年增加0.38萬噸,同比增長1.4%。分季節看,大春糧食播種面積47.1萬畝,比上年減少0.009萬畝,產量20.5萬噸,增加0.3萬噸;小春糧食播種面積24.1萬畝,產量6.4萬噸,增長1%。分品種看,稻穀種植面積22.16萬畝,增長0.1%,產量10.6萬噸,增長1.8%;玉米種植面積14.6萬畝,增長0.2%,產量7.3萬噸,增長2%;小麥種植面積18.3萬畝,增長1%,產量5.2萬噸;薯類種植面積14.2萬畝,下降1.4%,產量3.5萬噸,下降1.6%;油料種植面積13.1萬畝,增長1.6%,產量1.89萬噸,增長1%;蔬菜播面12萬畝,下降3.6%,產量23.2萬噸;中藥材播面3.3萬畝,產量0.85萬噸,增長25%。

2016年,巴州區生豬存欄35.1萬頭,下降2.5%;全年生豬出欄56.49萬頭,同比下降4.4%。牛存欄4.84萬頭,下降1.1%;出欄2.72萬頭,增長3.8%。羊存欄4.85,下降1.6%;出欄5.94萬隻,增長3.4%。出欄家禽175萬隻,增長3.1%,禽蛋產量1.72萬噸,增長1.3%。全年肉類總產量4.73萬噸,同比下降3.3%,其中豬肉產量3.99萬噸,同比下降4.4%。

2016年,巴州區淡水養殖面積3.39萬畝(不含稻田面積),同比增長4%。水產品產量1.05萬噸,增長4%。其中,淡水養殖水產品產量9534噸,增長5%;淡水捕撈水產品產量924噸,下降5%。全年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21.6萬人,同比增長11%。全年發放退耕還林補貼46.6萬元,同比下降1.2%。全年木材產量1.48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0.5%。

2016年,巴州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1.18萬千瓦,增長6%。其中,柴油動力24.08萬千瓦,電力動力5萬千瓦,汽油動力2萬千瓦,其它機械動力0.1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10812萬千瓦時,增長18.3%。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2563噸,增長6.3%。化肥施用量27750噸,下降2.3%。農藥使用量323噸,比上年下降1.1%。農用柴油使用量2315噸,比上年增長3.6%。

第二產業

巴州區夜景 巴州區夜景

巴州區形成了食品業、紡織業、醫藥業等三大支柱產業和生豬、玉米、蘆筍、川明參、蠶絲、魚類等六大主導產品。

2013年,巴州區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3.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7%,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9.2%,拉動經濟成長1.56個百分點。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9家,比去年增長11.3%。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03.3億元,增長11.2%。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產值產值增長6.9%,比輕工業增速快10.9個百分點。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7.7%,國有企業增長7.6%,有限責任公司下降12.6%,私營企業增長21.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可比價)。

2016年,巴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9.4億元,同比增長11.1%,產銷率為97.9%。實現利潤總額3.6億元,總量與去年持平,企業職工平均人數1.5萬人,總量與去年持平。

2016年,全區建築企業實現增加值26.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8%。48家資質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218.99億元,增長16%。

2016年,巴州區實現全社會用電量5.54億千瓦時,增長12%;工業用電量實現1.17億千瓦時,增長8.9%。

第三產業

巴城新貌 巴城新貌

2016年,巴州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44億元,增長12.9%。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業實現70.8億元,同比增長13.3%;住宿和餐飲業業實現19.64億元,增長11.4%。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66.22億元,增長12.9%,農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24.22億元,增長12.7%。在限額以上企業中,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0.54億元,增長13.2%。

2016年,巴州區接待遊客39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1%;實現旅遊收入29.5億元,同比增長32.3%。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280萬美元,引進外資220萬美元,外派勞務30人。全年簽約項目48個,到位資金70.52億元(全年開展小分隊招商活動275次,對接項目60餘個,形成深度洽談項目52個,已簽約項目48個,契約投資106.53億元)。

2016年,巴州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含恩陽區)達到530.6億元,比年初增加85.3億元,較年初增長19.1%;較上月增加3.4億元,增長0.6%。其中住戶存款312億元,較年初增長16.9%,較上月增長0.9%;占存款餘額的58.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78億元,比年初增加66.7億元,較年初增長17%,較上月增加5.6億元,較上月增長2.1%。其中短期貸款15.7億元,較年初下降8.4%,較上月下降1.2%,中長期貸款142億元,較年初增長19.7%,較上月增長1.1%。各類保費收入15.42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61億元,增長16.1%;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0.81億元,同比下降1.3%。全年支付各項賠付5.85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8474.14萬元,增長53.6%。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巴州區共有國小23所,共1077個班,招收新生7595人,在校國小生43251人,畢業人數7519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共34所,其中,初級中學6所,共52個班;九年一貫制學校28所,共145個班,招收國中新生6179人,在校國中學生19489人,畢業學生7428人,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5%,國中三年鞏固率為96.8%。高完中11所,共283個班,招收新生5416人,在校學生人數15835人,畢業人數4828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5%,普通高中升學率80%。特教學校1所,開設15個特教班,在校學生205人,招收新生29人,畢業14人。全區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所,招生2189人,在校學生3781人,畢(結)業生數3408人,其中:職業高中2所,招收新生702人,在校學生2283人,畢(結)業生數1150人。

巴州區高中(部分)一覽表
學校名稱 學校地址
四川省巴中中學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八角樓街1號
巴中市第二中學 巴中市巴州區巴州鎮張思訓街55號
巴中春蕾國際學校 巴州區老觀橋路118號
巴州區第七中學 巴中市望王路西段9號
巴州區文茂中學 巴中市宕梁街34號
巴州區第六中學 巴州區迴風街道南壩社區193號
巴州區第四中學 巴中市巴州區廣福街128號
巴州區建文中學 巴中市巴州區平梁鎮街道
巴州區奇章中學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禹王宮街1號
巴州區曾口中學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曾口鎮朝陽街323號
鼎山中學 巴中市巴州區鼎山鎮明月街23號
巴中市第三中學 巴中市興州街
巴中市第五中學 巴州區紅岩河街45號
四川省巴中市高級中學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紅軍路3號
巴中龍泉外國語學校 巴中市江北經濟技術區龍泉街189號
以上參考:

科技

2016年,巴州區共引進省級科技成果24項,組織轉化套用科技成果5項,引進新技術17項,研發新產品31個。申請專利133件,授予105件。全面完成了2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完成了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施設備配送,完成了42個農家書屋(社區)。

文化

2016年末,巴州區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全年演出場次65場;博物館1個,藏品2461件,參觀39.2萬人次;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書刊文獻總藏量15.2萬冊,外借1.2萬人次;文化館1個,舉辦展覽12次,參觀2.4萬人次。有線電視用戶3萬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3萬戶),直播衛星“村村通”4.7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9%;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75%。

衛生

2016年末,巴州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50個,其中醫院2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2家),鄉鎮衛生院3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8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210個,村衛生室38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計生執法監察大隊1個,區婦幼保健計畫服務中心1個,衛生進修校1個。衛生技術人員510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204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725張,其中醫院899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826張。2016年全年醫療機構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開展免費診療總診療人次481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2%。其中,住院25460萬人次,增長26.8%,門診診療46520萬人次。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0%;嬰幼兒死亡率為0‰。

人民生活

2016年,巴州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8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工資性收入7965元,增長12.6%;經營淨收入10758元,增長15.6%;財產性淨收入1227元,增長3.3%;轉移淨收入6268元,下降4.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607元,增長9.8%。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3.3%,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

2016年,巴州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9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工資性收入3648元,增長10.4%;經營淨收入3139元,增長10.9%;財產性淨收入258元,增長22.9%;轉移淨收入2974元,增長6.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692元,增長10.6%。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3.4%,比上年下降3.6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

2016年,巴州區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147個,改造農村危舊房11542戶,完成地質災害避險搬遷812戶。首批36個貧困村順利退出,14673人如期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3個百分點。生產和就業扶持3.6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6991人、低保政策兜底2.4萬人、醫療救助2.7萬人、教育資助5.2萬人次。年末貧困人口為41377人。

2016年,全區養老保險覆蓋人口33.15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2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28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1.65萬人),累計發放養老金10.9億元,增長17.8%。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4萬人,徵收醫療保險費11135萬人,支出1085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62.4萬人,徵收醫療保險費7488萬元,支出27466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61萬人,支付工傷保險待遇762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6萬人,失業保險發放532人次,發放失業保險費77萬元。

2016年末,巴州區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17個,比去年增長13.3%;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1326張,增長13.9%;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收養人數411人,增長20.9%。年末5.96萬農村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增長21.3%;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06億元,增長4%。5.5萬城鎮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下降8%;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74億元,下降15%。全年五保戶供養人員2962名,下降32%;五保戶供養支出0.18億元,下降2.5%。全年撫恤和補助優撫人員1.136萬人,下降5%;撫恤和補助支出1.03億元,增長16%。全年資助參加基本醫療保人數11.8萬人,增長18%,其中,資助參保人數11.8萬人,增長18%。醫療救助2.32萬人,增長18%,其中,住院救助1.43萬人,增長3%,門診救助0.89萬人,增長43%。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巴”的由來,是外來旅遊者首先要詢問的一個問題。據歷史記載,古隸禹貢梁州之域,巴系古族名,相傳夏商時期曾活動于丹淅流域與漢水交匯一帶,周初隨武王克殷後封為子國,稱“巴子國”。秦和西漢時為巴郡地,東漢時始置漢昌縣,北朝北魏置巴州,自此以後,政區設定改動較大,隋改巴州為清化郡。

唐、宋、元、明、清等時期,除宋曾將巴州改為巴州清化郡,明一度改巴州為巴縣外,其餘各朝基本上沿用了巴州的舊名,民國二年雖將巴州改為巴中,但1982年地名普查後,又恢復了巴州這個故名。

特色文化

巴中皮影 巴中皮影

“皮影戲”屬於“傀儡戲”,最早出現於周代偃師的“木人歌舞”和漢時陳平的“刻木為美人”。“皮影”稱“平面傀儡”,經漢代巫師的“弄影還魂術”發展成“弄影戲”。

據《巴中縣文化志》記載︰“川北地區早在宋代就有皮影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巴中縣(今巴州區)共48個鄉場就有68個皮影劇團,清槓渡(今清江)就多達3個,而且全縣有13個皮影雕刻作坊,可謂中國皮影藝術之鄉。

巴中皮影,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斬巴蛇》、《牡丹燈》和《四下河南》等巴中皮影皮雕工藝是研究巴山地區民間工藝美術的重要史料。

名勝古蹟

水寧寺摩崖造像,在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唐代鑿刻。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僅有27完窟、300餘尊造像。保存完好的有11龕窟,其中第1、2、3、4、8號龕雕像最為精美。
水寧寺鎮摩崖造像 水寧寺鎮摩崖造像
南龕石窟,位於巴州區海拔約600米高的南龕山山頂。南龕造像以供養窟為主,刻佛教故事的極少,以觀音菩薩像最多,始創於隋唐時期,匠人在東西長252米、南北寬45米的崖壁上依山開鑿了179窟龕、2700尊人物造像,另有詩文、題記200餘則。其中107號、116號、103號龕屬於世界石窟中的精品。1956年被確定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申報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龕摩崖造像 南龕摩崖造像
南陽森林公園位於巴中東北寺嶺鎮,連線巴州區、通江縣四鄉交界處。幅圓面積1218.9平方公里,景觀主要以馬尾松、杉木、柏木林為主,在針葉林中混生著麻櫟、栓皮櫟、樺木、凌樹、楓香、野櫻桃等,還有銀杏、杜仲、楠竹和箭竹、杜鵑等灌木叢。1993年經四川省政府批准,被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南陽森林公園 南陽森林公園
晏陽初文化公園坐落於巴州區2公里處的塔子山,為紀念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博士,1991年修建了晏陽初博士史跡展覽館,是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覽館由陳列樓,陵墓和雕像組成,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館內已收集有關晏陽初博士的生活及辦公用品,著作,資料,照片等1000餘件,收藏名人名家題詞、書畫200多幅。
晏陽初文化公園 晏陽初文化公園

著名人物

巴州區有蜀漢右將軍、宕渠候勾扶,唐兵部侍郎陳能、戶部侍郎陳文漢、右補闕張署,北宋天文學家張思訓,辛亥革命先驅董修武,當代“世界十大革命性偉人”、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博士。1933年,轄區有1.3萬兒女參加工農紅軍,後來成為縣團級以上幹部的達500餘人,其中:吳瑞林、王良太、王明坤、馮丕成、劉自雙、陽自碧、張世蓋、張德貴、陳其通、程登志等10人被授予將軍軍銜。20世紀90年代在部隊中被授予將軍軍銜的還有張美遠、馬明利、朱洪德、楊在忠等。

主要人物一覽表
張思訓公元947年-公元1017年,四川巴中(巴州區)石城人,北宋時期的著名天文學家,曾是司天監學生。
董修武1879年-1915年7月29日,巴中市巴州區光輝鄉人,生於,名發科,字特生,辛亥革命先驅,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吳瑞林1915年-1995年,巴州區化成鎮人,海軍常務副司令員,中將。
晏陽初1890年10月-1990年1月,男,曾名遇春、興復、雲霖,原巴中縣巴州鎮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1987年10月15日美國總統里根在總統辦公室授予晏陽初“終止飢餓終生成就獎”。
以上參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