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威爾·尼古拉耶維奇·米留可夫

巴威爾·尼古拉耶維奇·米留可夫

他在1892年出版的《18世紀前25年俄國國家經濟狀況與彼得大帝所進行的改革》中否認改革的積極意義。 1897至1898年旅行全歐洲,後至芝加哥大學講述俄國問題。 1917年二月革命後任臨時政府外交部長。

歷史學家

巴威爾·尼古拉耶維奇·米留可夫
巴威爾·尼古拉耶維奇·米留可夫Милюков Павел Николаевич(1859~1943) 俄國立憲民主黨領袖,臨時政府外交部長。歷史學家和政論家。1859年1月28日生於彼得堡一建築教授家庭,1886年獲莫斯科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歷史講師(1886-1895)。後因對政治持自由主義觀點,宣稱斯拉夫派已經死亡並且再也不會復活,被視為危險分子解除教職,在國外僑居多年。
後到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任教授。他的史學觀點是唯心主義的,否認歷史進程的客觀性,認為君主制在俄國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他在1892年出版的《18世紀前25年俄國國家經濟狀況與彼得大帝所進行的改革》中否認改革的積極意義。1897至1898年旅行全歐洲,後至芝加哥大學講述俄國問題。1902年曾任《解放》雜誌編輯,和列寧爭論是不流血革命還是暴力革命的道路問題。

政壇要角

1905年革命期間回國,遭到拘禁,不久被釋放。後參與創建立憲民主黨,並任該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及機關報《言論報》主編。1907年起先後當選第三屆和第四屆國家杜馬代表。一戰期間為沙皇的政策辯護,但也參與1915年“進步著集團”的政變謀劃,1916年以“愚蠢還是背叛”的著名演講對沙皇尼古拉二世進行譴責。
1917年二月革命後任臨時政府外交部長。主張維護君主立憲制度,認為失去君主的權威政府將等不到議會開幕就會完蛋,後又幻想以勝利來提高臨時政府的威信,4月18日向盟國發表聲明表示俄國將“承擔義務繼續作戰直至決定性勝利”,激起強烈抗議,5月2日被迫下台。7月克倫斯基攻勢慘敗,8月參加策化解救拉夫爾·格奧爾吉耶維奇·科爾尼洛夫將軍的科爾尼洛夫事件。十月革命後在外國帝國主義支持下策化對蘇維埃俄國的武裝干涉。1920年逃往巴黎。在巴黎出版白衛報紙《最新訊息報》。他總結自己的失敗的原因是--革命一旦發動就不會允許中間派存在。1943年3月31日死於埃克斯—累班。
在史學研究上持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著有《十八世紀前二十五年俄國國家經濟狀況與彼得大帝所進行的改革》、《俄羅斯文化簡史》、《俄羅斯的災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