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拜·僑拉克

巴什拜·僑拉克

巴什拜·僑拉克是新疆塔城地區著名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開明人士,培育出了我國稀有地方良種——巴什拜羊,生前曾任塔城地區行署第一任專員。

巴什拜·僑拉克巴什拜·僑拉克

阿拜生活在曙光初現的黑暗哈薩克草原,他思考著哈薩克民族的弊端,劣根性,不足,他思考著哈薩克如何進步,他思考著社會制度的改革等等

巴什拜·僑拉克(1889年--1953年),男,哈薩克族,是新疆塔城地區著名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開明人士,生前曾任塔城地區行署第一任專員。在三區革命時期,榮獲三區革命委員會“一級和平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為蘇聯捐贈了500匹鞍具齊全的戰馬;在抗美援朝時期,捐贈了價值一架戰鬥機的黃金財產;投資修建了巴什拜大橋;培育出我國稀有地方良種--巴什拜羊。他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概述

巴什拜————1889年生於新疆塔城地區裕民縣,一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著名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開朗人士。曾任新疆塔城地區第一公署專員。在新疆三區革命時期,榮獲三區革命委員會“一級和平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為蘇聯捐贈了500匹鞍具齊全的軍用戰馬。
為支援抗美援朝時期捐獻了價值一架戰鬥機的黃金財產。捐資修建了現在位屬於新疆塔城市到裕民縣之間著名的《巴什拜大橋》。培育出了我國稀有地方良種——巴什拜羊。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1953年12月,巴什拜在隨"新疆代表團"赴內地參觀期間,不幸病逝於杭州,後安葬於裕民縣巴爾魯克山腳下的切格爾河西岸,
1984年由上級撥款8000元,對墓地重新進行了修繕,1996年地方政府立大理石紀念碑一塊。

重要事跡

巴斯拜——哈薩克人的自豪

巴什拜·僑拉克 巴什拜大橋


一個值得紀念的新疆人
他是解放後塔城地區第一任行署專員,是哈薩克族從政的先驅。

他在抗美援朝時期以個人名義向志願軍捐獻了一架戰鬥機,成為當時與著名藝人常香玉齊名的愛國楷模。

他培育出一種叫巴斯拜的羊,至今都是塔城人宴請貴賓好友必上的佳肴。

他建成了從塔城到裕民縣的必經通道——巴斯拜大橋

他還有太多美好和神奇傳說,可以讓人津津樂道……
在塔城地區,這個已經逝去了50餘年的哈薩克人還在深深影響著這方水土,因為他留給後人關於愛國家、愛人民、勤勞、正直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在塔城這方水土上,在各民族的中心至今仍是巴特爾(英雄),他就是巴斯拜·喬拉克·巴平。

滿腔愛國情

巴什拜·僑拉克巴什拜·僑拉克

為抗美援朝捐獻一架飛機

1950年,正值抗美援朝時期,8月19日這一天,巴斯拜在大會上說:“聽說出了一個厲害的敵人,在我們鄰居打仗,就要打過來了。如果我們的家都被人占據了,我們的財產往哪裡放?我們一定要把敵人消滅掉。我們都要行動起來,支援我們前線的將士。天上飛的那個東西,殺傷力最強的那個武器我捐了,你們算算要多少錢?”

巴斯拜說的最厲害的那個武器,就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為此,他從家產中劃撥出400匹馬、100頭牛、4000只羊和黃金100兩。

後來,巴斯拜親自將捐獻的戰鬥機交給了自願軍。據說,這架戰鬥機至今還存放在東北某博物館,以供人們瞻仰和紀念。

有史料記載,在1955年前的那場保家衛國戰爭中,經過百年戰亂積貧積弱的中國,以個人名義為志願軍捐獻飛機的只有兩人,一位是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另一個就是新疆哈薩克人巴斯拜。

巴斯拜還在1938-1939年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捐獻過良馬200匹、小麥42石8斗。1940年,為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他為前蘇聯紅軍捐贈了鞍具齊全的戰馬500匹;1947年,為平息阿勒泰地區發生的烏斯曼叛亂事件,維護祖國統一,他捐出了250匹軍馬;三區革命時,他為革命軍捐贈了1000只羊、100頭牛和一批衣物,並帶頭購買了100萬元的三區革命勝利券。

熱心公益

一座木橋愛心閃爍40年

也木勒河橫臥於塔城和裕民縣之間,是兩地來往的必經之路。上世紀40年代,也木勒河水很大,甚至能在上面行船擺渡。

1941年,巴斯拜下決心出資為鄉親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裕民縣專門請來俄羅斯橋樑設計專家設計,時任塔城地區行政長的趙劍鋒為該工程監督人。該橋1941年9月1日開工,1942年7月31日竣工,主體為木質,全長87米,寬6米,載重量25噸。

從此,人們開始親切地把這座大橋稱之為巴斯拜大橋。

巴斯拜大橋一直沿用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服役”期已過,為了安全後又在它的旁邊建起了一座水泥大橋,但大家還稱它巴斯拜大橋。

解放以後,巴斯拜又在家鄉捐資興辦了裕民縣民漢中學,也曾慷慨解囊為教職員工發放工資。塔城第一座水電站、塔城人民影劇院、塔城高中等現代化的公益事業都有巴斯拜一份捐助。

廉潔從政

正直大度使他威信顯赫
1945年,頗具威信的巴斯拜肩負百姓重託,當上了塔城地區行政公署專員。

巴斯拜對他人很慷慨,但對自己的家人和牧民卻管得很嚴。他當上塔城專員以後,更加注意影響。

一次,他家的羊跑進一個維族老漢的菜地,老漢趕緊驅趕,巴斯拜的一個下人見了便指責老漢:“專員家的羊你也敢打?”

巴斯拜知道後,立即派管家去給老漢賠禮道歉,並給予了經濟賠償。

1948年秋,塔城地區賽馬,巴斯拜的馬也參加了比賽。比賽的時候,巴斯拜的馬和另一匹馬幾乎並駕齊驅地衝過終點,但巴斯拜看得很清楚,他的馬略遜一籌。

可是裁判卻判他的馬第一。按規定,第二名的馬要獎給第一名的主人。當裁判把真正的冠軍馬送給他時,他卻拒絕了,並堅持把自己的馬送給了第一名的主人。

巴什拜·僑拉克巴什拜·僑拉克

巴斯拜之所以在人們心中很有威信,就是他這樣點點滴滴地積累。

身後美名

巴斯拜留給兒孫的只有自豪

作為解放後第一任塔城地區專員,巴斯拜1952年5月因病提出退休。

1953年9月,花甲之年的巴斯拜隨中央統戰部組織的各族各界進步人士、民主人士參觀團赴內地參觀。

由於氣候不適,巴斯拜病情加重,因風濕性關節炎引發心臟病,於當年11月3日在杭州去世,享年64歲。

巴斯拜去世後,很多同行的人都放棄了繼續參觀的計畫,從杭州專門派專機將巴斯拜的遺體運送回烏魯木齊。隨後,各族各界人士將這個可敬的老人從烏魯木齊一路護送至他的家鄉塔城。

當時,巴斯拜的葬禮非常隆重,老百姓自發組成的送葬隊伍延綿不絕。

1986年,巴斯拜的大女兒努爾汗成長為裕民縣政協主席,兒子伊馬汗仍留在牧場當牧民,他們也都在近些年相繼去世。

現在,巴斯拜的後代依然生活在裕民縣。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巴斯拜兒媳婦還健在,巴斯拜的孫子毛肯和窩坦兩大家子人都陪伴著她的身邊。毛肯曾經是裕民縣委的一名駕駛員,現已退休,窩坦是一家企業職工。他們跟其他家庭一樣過著普通,甚至有些拮据的生活,其孩子也面臨著找工作的困難。據說,他們中的一個女兒已隻身來到烏魯木齊,正在給別人當保姆。

記者問毛肯和窩坦:“你們的爺爺曾經非常富有,也幫助過很多貧困的人們,可卻沒有給你們留下什麼,你們埋怨嗎?”

看上去很質樸的毛肯和窩坦搖搖頭說:“我們只為自己有這樣的爺爺而自豪。”

巴斯拜家事

母親夢中得來的名字

巴什拜·僑拉克 巴什拜·僑拉克墓園(3...

巴斯拜原名叫巴依主瑪,其父親是一個貧苦牧民。傳說,在他很小的時候,其母親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一個白鬍子老人對母親說:“你的兒子將來一定會有福氣,但他必須要叫巴斯拜,那樣他就會成為富人中的富人。”

父親聽到這個夢後,遂決定為兒子改名。於是,他們殺雞宰羊遍請鄉親,將巴依主瑪改名為巴斯拜。巴斯拜長大以後,窮日子依然不見改觀。

後來巴斯拜當上了父親,但他的大兒子和寄養的兒子都因病幼年相繼夭折,只剩下大女努爾汗、小女薩木爾汗和小兒子庫爾班·阿吉。

巴斯拜傳說

替人放牧培育出一代良種

巴斯拜羊是新疆著名的優良品種,這種肉食羊種即使是在畜牧業品種大改良的今天,依然被人們保留了下來。

當年在替人放羊中,勤勞、認真的巴斯拜對培育良種產生了濃厚興趣,經他培育出的羊,膘肥體壯不說,成熟期還早,四鄉近鄰無不羨慕,後來人們就索性把這種羊叫著巴斯拜羊。

關於巴斯拜羊還有兩種傳說。

巴什拜·僑拉克巴什拜·僑拉克

一種是巴斯拜的大管家卡德爾講述的。上世紀20年代的一天,巴斯拜放羊期間遇到了暴風雪,風雪擋住了回家的路。巴斯拜只好將羊群趕到山谷避風。夜晚,巴斯拜發現有野生公盤羊鑽進羊群里與母羊交配。

後來,母羊生下的小羊就是不一般,有的長出三、四個角,有著盤羊般強壯的身體和敏捷的反應,一般羊一年產一次羊羔,而巴斯拜的羊兩年可產三次,肉也很鮮美。

從此,巴斯拜就有意趕羊群到野生盤羊經常出沒的地方棲息,對懷孕的母羊倍佳呵護,對母羊生下來的像盤羊一樣的公羊也給予精心護養,讓它們承擔起了種羊的責任。

另一個說法是,一年他把羊趕到深山溝里,放任自流,只是一年來看一次。3年後,30只羊居然變成了350只,這令巴斯拜喜出望外,趕緊趕了回來。

做人楷模 致富不忘本

因為巴斯拜的勤勞、智慧,其羊群繁殖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大戶。

上個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是巴斯拜發展的鼎盛時期,漫山遍野都是他的羊,最多時達到了25000多隻。

除了羊之外,他還有數不清的馬、牛和駱駝。巴斯拜用勤勞和智慧使自己成為了“富人中的富人”,但他沒忘濟困。

據說,每年秋收後,各地窮人都會絡繹不絕地來到巴斯拜家門口,期望能得到他的幫助。那時候,巴斯拜要親自詢問前來的每一個人,只要理由合適,他都會慷慨相助。

一個上了年紀的寡婦,因精神上受過刺激,整天蓬頭垢面四處遊蕩。只要餓了、渴了、冷了,就會找到巴斯拜門上來。巴斯拜看她實在可憐,就勸她:“就呆在我們家吧。”結果,老婦人就成了巴斯拜家裡的成員一樣,可以自由出入。

有一個身強力壯的小伙也來要羊,巴斯拜見到後狠狠訓了他一頓,但臨走是還是給了他幾隻羊,要他慢慢發展。

管家曾勸過巴斯拜:“老爺,我們不能誰來都給呀。”巴斯拜笑著說:“因為我有人家才來要,如果沒有人家是不會來找我的啊。”

巴什拜陵園

巴什拜陵園座落在巴爾魯克山北麓的切格爾河畔,距縣城西南8公里的一片頗具伊斯蘭風格的墓葬群中。巴什拜陵園總占地面積100多平方米,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按伊斯蘭風格建造的陵園,周圍有高高的磚花圍牆;另一部分是裕民縣人民政府立的兩塊高2.6米的花崗岩墓碑。一塊石碑正面和背面分別用漢、哈兩種文字雕刻著巴什拜先生的生平簡介,一塊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碑。

巴什拜·僑拉克巴什拜·僑拉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