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腳交村

巫腳交村

村人非常重視文化,村人認為入仕為官是光宗耀祖,福蔭子孫的義舉。 衛生建設根據上級“一村一站”要求和部署,村中建有一個衛生站,坐落於村中心,負責人是本村村民張在朝。 人口數據全村有13個村民小組,2400人左右,行政區面積有13277畝。

概述


巫腳交村位於貴州省台江縣方召鄉政府西南面,村寨四面環山,距台江縣城21公里,距方召鄉政府9公里,東接巫腳南村、西接台拱鎮、南接巫梭村、北接李子村。

基本概況

村莊山高水冷,天氣涼爽。常年氣溫在13℃—20℃。村莊由兩條小河交匯於此,從而將全村劃分為三塊土地,村裡的三個自然寨就分別坐落於這三塊土地之中,人口多了,將這三塊土地都住滿了,遠遠望去,這三個自然寨已渾然一體,交錯有序,顯得格外的親近,散發出一種種濃濃的親和力 。巫腳交村盛產朝天辣,由於產出的朝天辣既辣又香,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村子山高水冷,放養的田魚味鮮肉美,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馬鈴薯、紅薯、油菜等。

風情習俗

全村苗族文化歷史悠久,保存著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清澈見底的小溪,村里木屋錯落有致,是苗家村寨典型代表的行政村之一。村內常常開展登山、踩蘆笙、唱山歌、酒歌、打籃球等活動表演,活躍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村風正、民風淳良好氛圍的形成。

文化教育

村裡有一所國小學校,有200多名學生,教師有8位,全部免收學雜費,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制。學校坐落於村子中央的兩條小河交匯之處。村人非常重視文化,村人認為入仕為官是光宗耀祖,福蔭子孫的義舉。

衛生建設

根據上級“一村一站”要求和部署,村中建有一個衛生站,坐落於村中心,負責人是本村村民張在朝。

基礎實施

巫腳交村農村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電路改選,自來水進戶,村級公路通暢、家用電話等已建成使用,村級文化書屋、村級活動室已投入使用。巫腳交村是典型的山區以農業為主的村寨,主要以種植水稻和養殖豬、牛、雞、鴨為主。

旅遊資源

這裡的民風淳樸,村民憨厚老實,勤勞善良。這裡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村中還有很多參天大水杉,菩薩廟等,如詩如畫,把村莊裝扮得分外妖嬈。是度假旅遊的好地方。

歷史事跡

紅軍長征:
1934年,紅軍經過台江縣大田角、交下、四登、巫腳交等地,那一年的寒冬,巫腳交村村民張堂開上山砍柴時發現小紅軍被人害死在路上,後來叫兒子一起把小紅軍安埋在一個向陽的山丘上。幾十年來,張堂開祖輩三代默默地,無怨無悔地看護著這個安埋在苗疆的無名紅軍墳,並且每年清明節一家人都要去掃墓。
這個感人故事常常牽動著當地各級政府。這次中央電視新聞台“紅色大益,愛心活動”一行7人慕名來到巫腳交村,並贈送一塊刻著“英靈永在,浩氣長存”的青石碑立在紅軍墳的墓碑旁。

人口數據

全村有13個村民小組,2400人左右,行政區面積有13277畝。耕地面積為1052畝,全都是苗族人。村裡有張、萬、宋三種姓氏,其中張姓居多,有280戶左右,萬姓居中,有170戶左右,宋姓最少,只有十幾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