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初級中學

巫山初級中學

巫山初級中學始建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11月12日),建校七十載,五遷校址,數易其名,薪火相傳,培養出了聯合國官員、商界精英、著名學者、政壇顯要等傑出人才,還有更多服務地方建設的中堅力量。

基本信息

辦學規模

2001年遷至新縣城,面臨長江巫峽,背靠渝宜高速公路,學校文化底蘊深厚,辦學經驗豐富,2005年加入中國教育學會國中專業委員會。現占地面積79920㎡,建築面積32000㎡,60多個教學班,4500多學生。
2004年高中部分離,2011年12月學校更名為“巫山初級中學”,學校從此步入新的發展時期。學校繼續秉承近百年歷史厚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多次榮獲國家及市縣獎勵。學校現擁有中學高級教師48人,中學一級教師120人,全國優秀教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8人,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30人。其中,學校一直以教育改革為己任,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學生們在老師的培育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他們積極參與學校管理,他們踴躍投入學習生活,在學校尊重學生,充分民主的氛圍里,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充分展示、全面發展。手腦靈活、思維活躍、個性活潑、充滿活力的學生是校園最美的風景,他們靈動的生命讓綠色的校園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學校不斷改善辦學的內部條件,率先在全縣實現“班班通”工程,更新符合國家標準的學生桌椅,為師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不斷拓寬學校的視野,千方百計地向教育發達地區學校學習,先後赴北大附中、江蘇啟東中學、洋思中學、重慶南開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等全國名校吸取先進辦學經驗,為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塑造優良教師隊伍起到推動作用。
為彰顯辦學特色,學校進一步加大了藝體教育的探索,行政領導深入課堂,與藝體教師一道探討教學,用藝術的火光開啟學生的智慧,先後組建了男女生國旗班、紅葉合唱團、舞蹈社、書畫社、文學社、射箭隊、科技社、朗誦隊等10多個社團,通過大大小小的活動來促進社團的健康持續發展。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被命名為“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電化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重慶市健康教育促進學校”、“重慶市重點中學”、“重慶市德育示範學校”、 “重慶市依法治校示學范校”、“市共青團工作重點聯繫學校”、“重慶市園林式單位”、“重慶市市容整潔單位”、“重慶市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等。2011年3月22日,我校被中國教育學會國中教育專業委員會授予首批“全國國中名校改革與創新示範校”,校長向又新榮獲第七屆全國百名優秀國中校長、全國國中教育名校改革創新優秀校長。2011年12月學校榮獲首屆“中國當代特色學校”。
在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巫山人民大力支持,一代代巫中人將不懈努力,繼續傳承“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科學民主、求實創新”的精神,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高辦學質量,走內涵發展道路,努力創建“健康的校園,學習的樂園,精神的家園”,成為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人人依戀、人人嚮往的三峽名校。

辦學文化

學校精神:自強不息

校 風: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科學民主、求實創新

教 風:育人是根本 質量是生命

學 風:志存高遠 篤學不倦

辦學目標:具有“巫山特色、三峽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教育,成為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人人依戀、人人嚮往的三峽名校!

文化建設

巫山初級中學 巫山初級中學

重慶巫山初級中學建校 70 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隨著校址的數次搬遷,遺存下來的就只有零散的資料和辦學的精神。為此,作為現在的巫山初級中學更需要的是挖掘、整理、傳承 70 年的文化精髓,緊密結合時代特點與學校實際,彰顯內涵與歷史,是目前學校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當前,我校文化建設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談談。

學校校訓

2010 年,我們面向全校師生徵集校訓, 2011 年 7 月最終確定提出了“矢勇矢忠 博大宏通”, 10 月已經製作出校訓碑樹立在校門,同時堅持“以人為本 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弘揚“自強不息”的人文精神,追求“健康的校園學習的樂園 精神的家園”,努力創建“巫山特色、三峽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教育。

尤其是校訓的確立,正值我校建校 70 周年,移校搬遷 10 周年之際,為學校今後的發展明晰了目標和方向。我校校訓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立足自身歷史;二是融入傳統文化;三是顯現地域特色。 “矢勇矢忠,博大宏通”是從巫山初級中學創辦人蘇竹勛先生於 1942 年譜寫的校歌中採集而出。

巫山地處長江、寧河交匯口,其文明史燦爛悠久,而教育的落後阻礙了巫山的發展。抗戰初期,八方求學的地方有識之士,藉助長江通道得以來到巫山的博學之師,渴求知識的民眾,共同努力建成了巫山初級中學。從創辦初,學校就一直把人的培養視為學校的中心和根本,把肩負國家、民族的重任作為學子的奮鬥目標。

此作為校訓,也意在教育巫中學子要像巍峨的巫山山峰一樣勇敢忠誠,頂天立地,撐起一片天空;像奔流不息的長江寧河水一樣包容靈活,融會貫通,潤澤萬物。

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它不是簡單的理念梳理過程,也不只是僅僅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而是一個在追求教育本質的過程。為此,我校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媒介營造文化育人氛圍。

1 、專欄報刊重薰陶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

鑒於此, 如何貫徹好辦學理念?學校利用教學樓的牆壁、主幹道的邊角, 建設宣傳欄, 根據綜合樓、教學樓等區域的不同,分為中國傳統藝術、中國哲學、世博會、奧運會、巫山地域文化、教育名言、中國傳統節日等專題,製作出 100 多塊富有學校特色的文化牌,讓師生長知識,受啟迪。

學校率先在校園設定宣傳欄 18 塊,介紹學校歷史、辦學成果、表彰先進、展示師生作品、宣傳黨和國家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深為師生和外來參觀人員讚賞。這些都讓 學生在美德薰陶之中,潤物細無聲中,不斷獲得美德和形成美德。

學校同時還加大了對班級、寢室文化的檢查,對板報、手抄報進行了評比。

從 2005 年起,學校編輯校刊《巫山中學》 8 期、文學社刊 《朝陽》 8 期,文學社定期組織文學講座、開展現場作文競賽、發動全校性專題徵稿,湧現出了一批文學素養高的社員。《巫山中學》校刊被評為全國“最佳校園刊物”,“朝陽”文學社成為縣內知名的文學社團。

2 、格言警句促進步

自 2004 年起,學校梳理出 7 條格言,精心製作懸掛在路燈之下。 “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 勵志博學、慎思明辨” “ 誠信知報、博愛寬容” , “學兼天人、會通古今 ”, “勤儉樸素、自強不息” , “勤學守紀、誠實謙遜” ,以此來教育學生,也把它作為每一年新生入學的必修課。

學校組織全體行政帶頭學習《論語》等儒家經典,提升自身素養,同時為全體教師購買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督促大家學習教育名著,撰寫學習心得。學校摘錄了教育的警句,張貼在綜合辦公樓,讓教育管理人員、教師得到啟示。

3 、“ 唱讀講傳 ”提精神

學校 2007 年成立了巫山縣乃至三峽庫區第一個女子合唱團“紅葉合唱團”,傳唱經典,薰陶人生。以此為契機,繼續加強以“唱讀講傳”四位一體活動為主要載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實現“唱讀講傳”活動常態化、普及化。

學校分年級組在運動場舉行了“講故事,誦經典”、英語朗讀比賽,同學們準備充分,活動場面精彩紛呈,鍛鍊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學校的文化氛圍。為配合縣紅歌演唱活動,學校多次派出老師和學生參加市縣級紅歌演唱,通過活動,提振了教職工的精神,弘揚了正氣。

4 、抓住節慶強教育

結合端午、中秋、國慶、重陽、元旦等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等開展專題教育活動,使學生明確健康發展的方向、積聚服務社會的力量、磨礪奮發向上的鬥志、築牢道德品質的基礎,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師生科學、民主、創新、奮進的人文精神。

加大了對班會課的督察,組織行政領導不定期地對班會活動質量進行量化評分,班級文化、學生著裝、清潔衛生、出入證佩戴也一同進行了檢查。

為規範我校重大節日慶典活動和日常升旗儀式, 2005 年組建了“國旗班”,嚴格挑選品學兼優的學生加入,也組建了專門的“女子國旗班”,嚴格執行國家的升降國旗制度,每周一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體育藝術節等重大活動,都會看見我校“國旗班”旗手颯爽的英姿,蓬勃的精神。

5 、言傳身教作表率

教師良好的身心素質、風度、儀表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給學生以強烈的示範性。教師的和藹可親、熱情、寬容、耐心、民主、堅韌、博學,令人愉快的外表和禮貌,必然會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教師的音容笑貌、舉止風度,幾乎在學生的心靈終身儲存,甚至轉化為學生的個性特徵。所以,作為教師,只有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充滿理想、心地善良、謹慎地對待自己的言行和舉止。才能以自己的學識和高尚的品格去影響、教育學生,把學生塑成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為此學校在每周周前例會前播放中國人民大學金正昆教授的《日常社交禮儀》光碟,及時糾正教職工不得體的穿著打扮,以及不文明不恰當的日常用語。通過兩年的薰陶,全體教職工有了極大的進步,真正能夠起到無聲的教育學生。

教學成果

為給每屆的畢業生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印象,同時抓住教育學生成為合格公民的最後時機,學校 2010 年率先在全縣舉辦“畢業典禮”, 典禮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紀念; 使學生增強了感恩之心,化解了師生矛盾,不忘母校之情。在年級組和班主任的努力下,學校成功舉辦了兩屆畢業典禮 ,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值得終身回味的學校生活和成長經歷。

2010 年 5 月,我校召開了首屆“三峽之春”藝術教學交流活動。此次活動前期準備工作進行了 1 個多月,全校教職工特別是藝術教師費盡心血。會議邀請了 23 所兄弟學校總計 79 人參與此次活動的交流,共展出學生書畫作品 280 幅,教師作品 40 幅; 4 名音樂、美術老師向來賓們奉獻了高質量的公開課,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動起來,也展示了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大型文藝演出參演人數總計 120 人。此次活動,為全校師生獻上了豐盛的文化大餐,更對我校藝術教育帶來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唱讀講傳”中,我校劉凌峰同學代表巫山縣參加重慶的誦讀大賽,榮獲重慶市“誦讀大王”稱號,市領導薄熙來、陳光國、黃奇帆、何事忠親自到場頒獎祝賀,為我校、我縣爭取了榮譽,更展現了我校學子紮實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素養。

鑒於我校的不斷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教學舉措。今年,我校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 全國國中教育改革和創新示範學校”。

一流的學校要依託校園文化,文化是一片土壤,學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她的每一個成員就會從這片土壤中吸收營養、發展成長,在學校特有的這片文化土壤里,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從這裡成長起來。這也正是校園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彰顯文化育人特色。今後,學校將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為巫山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