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山鎮

工山鎮

工山鎮位於皖南山區腹地,距離南陵縣城8公里,緊鄰中國銅都——銅陵,距蕪湖市46公里,朱家橋外貿碼頭55公里,銅陵順安火車站20公里,320省道、216省道貫穿境內,318、205國道鄰境而過,即將動工的銅南宣高速橫穿而過,交通便捷。全鎮區域面積180.1平方公里,轄18個村委會,5.76萬人口,通訊、交通、金融、醫療、衛生服務功能齊全,境內建有3.5KV變電所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工、江木沖古銅礦遺址均在該鎮。境內礦藏資源十分豐富,品種齊全、儲蓄量較大、品位較高。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鉬、石灰石、方解石等。

基本信息

(圖)工山鎮工山鎮--鎮內美景

工山鎮位於皖南山區腹地,距離南陵縣城8公里,緊鄰中國銅都——銅陵,距蕪湖市46公里,朱家橋外貿碼頭55公里,銅陵順安火車站20公里,320省道216省道貫穿境內,318、205國道鄰境而過,即將動工的銅南宣高速橫穿而過,交通便捷。全鎮區域面積180.1平方公里,轄18個村委會,5.76萬人口,通訊、交通、金融、醫療、衛生服務功能齊全,境內建有3.5KV變電所一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工、江木沖古銅礦遺址均在該鎮。境內礦藏資源十分豐富,品種齊全、儲蓄量較大、品位較高。主要有石灰石方解石等。

簡介

(圖)工山鎮工山鎮

工山鎮位於皖南山區腹地,離南陵縣城8公里,西距銅陵市45公里,北距蕪湖市50公里,南距九華山100公里,黃山180公里,320省道、216省道貫穿境內,318、205國道鄰境而過,交通便捷。全鎮區域面積180.1平方公里,轄18個村委會,5.76萬人口,現集鎮城區面積1.8萬平方公里,通訊、金融、醫療、衛生、文化娛樂功能齊全,3.5kv變電所一座。工山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履行賦予街道的社區建設和社會服務管理的職能,開拓性的開展各項工作,三個文明建設都取得佳績。工山鎮先後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志願者服務隊伍先進集體”,被省市評為文化體育先進街道,被合肥市評為“文明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綜治、計生先進街道,並被市、區確定為社會保障再就業、社區文化、社區思想政治等工作示範點。街道黨工委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社區黨建示範點,被市委 命名為“六個好”街道黨工委,所屬5個社區黨組織均被區委命名為“五個好”社區黨支部。2008年街道又被授予“全國體育先進社區”、“省級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自然資源

(圖)工山鎮工山鎮

工山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全鎮耕地面積4200公頃,適宜種植多種經濟農作物,主要有優質米、油料、棉花等,山場面積5500公頃,森林覆蓋率30%,主要有杉木、外松、稀有珍貴樹種楠木,境內擁有蕪湖市最大淡水庫-石峰水庫,另有2個小(I)型水庫,10個小(II)型水庫,礦產資源品種齊全、儲蓄量大、品位高。主要有金、銅、鐵、碳酸鈣、方解石等,現有30家銅鐵開採企業,年開採量達35萬噸,7家選礦加工企業。工礦企業占全市三分之二強。工山正將南銅路沿線打造成縣礦產品加工區,逐漸形成礦業品加工走廊。

工山鎮地處內陸,山高峰巔、四季積雪、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溫涼而短促,年平均氣溫6.5℃,屬中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具有山地氣候特徵。但光能資源豐富,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33.9千卡/平方厘米。水文具有典型乾旱大陸性水文特徵,平均年降水量西北部為220.3毫米,中部為162.8毫米,東部為112.4毫米,雖然降水量不多,但有雪水補給,對發展農業生產有利。由於熱量資源較缺,不能生長喜溫作物,只能生長耐寒作物。

工山鎮礦產資源豐富,便於開採。金屬礦主要有鐵、銅、金、鉛鋅,非金屬主要有煤、石油、磷、陶土天青石、石膏等,其中儲量較多的是煤、鐵、石膏。截止2004年底,工山鎮共有34家礦山企業。

旅遊

(圖)工山鎮工山鎮--烏霞公園

工山鎮的南銅公路北面是烏霞公園,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素有“九華再現、黃山宿影”之美稱,園內有“八仙聚會、吉象迎賓、犀牛望月、金雞報曉”諸多自然景觀,載入《中國名勝辭典》之中。北宋時期林學家陳翥在洞中所著《桐譜》一書,是中國乃至世界研究桐樹的最早林業專著,境內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工山古銅礦冶煉遺址,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寺廟——烏霞寺廟等。近年來,景區隨著不斷開發,正初具規模,逐步形成“工山一日游”旅遊格局。

礦產資源

(圖)工山鎮工山鎮

該鎮現有企業59家,其中礦山開採企業35家,井採金屬礦山30家(含5家坑探企業),選礦企業9家,其它礦業加工企業4家,現年開採量為102萬噸,開採企業中規模較大的有鑫城礦業、銅鐵礦業、近山礦業等。其中鑫城礦業採礦系統正在建設之中,可望在明年3月份出礦,該礦為全市已在開採的最大的金屬礦山,已探礦面積1.17平方公里,金屬儲量達1.1萬噸,尚有約8.73平方公里正在勘探,銅鐵、近山兩家均已順利開採。

在礦業加工方面主要有氧化銅礦石加工成電子級氧化銅項目、鐵礦石加工至鑄造項目、尾砂加工成新型環保建材項目和年產100萬噸近山水泥磨站等,年產100萬噸近山水泥磨站項目正在建設中,其餘項目均已建成投產。
目前該鎮所有的開採均為淺表部開採,深部礦體正在勘探,其中發展潛力較大的有: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812隊在該鎮姚家嶺地區的勘探,經過三年的鑽探發現,礦床內銅鉛鋅礦床體主要呈透鏡狀和脈狀。現已探明礦帶長約1500餘米,寬300-500米。在控制的三條剖面中發現銅、鉛鋅、金、硫等礦體共38個,其中銅礦體9個,鉛鋅礦體19個,硫礦體9個,金礦體1個。鉛鋅平均品位5.16%,銅1.30%,已探明累計資源儲量達40萬噸,並伴生較高品位的金銀。現該探礦範圍4.2平方公里尚在繼續勘探之中,並可望將探礦範圍發展至8.9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安徽省地質勘查院又對姚家嶺以西6.4平方公里朱家沖探礦權進行勘探,專家們根據已探明的有關數據分析,該處金屬儲量有望突破10萬噸,主要金屬為銅、金等。

以豐富的資源為支撐,該鎮緊緊圍繞“礦業立鎮,工業興鎮”的戰略,正將南銅路沿線打造成縣礦產品加工區,逐漸形成礦產品加工集中區。

經濟建設

(圖)工山鎮工山鎮

2005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7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一產實現增加值1.71億元,比上年增長6.7%;二產實現增加值1.65億元,比上年增長76.2%;三產實現增加值1.31億元,比上年增長50%),一、二、三產比為36.7:35.4:27.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67元,比上年增長37%;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935萬元,比上年增長8.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49億元,比上年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4043元,比上年增長12.4%,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2006年上半年,全鎮固定資產投資達1.04億元,占計畫任務的51%,財政收入1200餘萬元,占年初預算55%。

工山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部署下,全鎮乾群圍繞“4321”工程(即突出四大板塊,大力實施“工業強鎮、農業穩鎮、旅遊活鎮、城建興鎮”戰略,加快經濟社會大發展;依託交通區位優勢,以蕪屯快速通道雙灣公路、蕪太二級公路為載體,突出三條經濟發展帶;發揮比較優勢,大做水文章,打響糧油品牌,壘大做強兩大市場;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培育壯大村級經濟),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奮發有為,開拓創新,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力爭把六郎鎮建設成蕪湖市最大的集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度假、休閒於一體的後花園;逐步將六郎鎮打造成環境更美、人氣更旺、創新意識更強、行政效力更高、發展速度更快的新型城鎮。隨著蕪湖區劃調整,六郎的發展將被歷史地推到蕪湖縣改革發展的前沿,區位優勢將更加突出,已被批准為安徽省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被省、市、縣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