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一中

1960年8月,學校搬遷北直街新址。 1985年上半年,被評為省先進集體。 1996年,改稱嵊州市第一中學。

歷史簡介
清代晚期,西風東漸,新學崛起。光緒二十九年,鄭錫蘭、王炳樞等人將官辦二戴書院(創辦於元元貞二年——1296年)改辦為嵊縣縣立高等國小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嵊縣縣立中學堂創辦,設縣立高等國小堂內。嵊縣縣立中學堂存世5年,有一屆學生畢業(內含辛亥革命知名人士馬逢伯)。清宣統元年(1909),奉敕停辦
民國4年(1915)8月,嵊縣縣立中學校重建,校址設縣立高等國小校內,由原縣勸學所總董、日本留學生周志由任校長6年,遷孔廟西側新址。16年,新舊學制過渡完畢,學校改為國中,名嵊縣縣立初級中學,學制3年。18至22年,設鄉村師範班、附屬國小和選修科。33年2月,增設高中補習班。34年10月,抗戰勝利後遷返縣城,高中設舊址,國中設城隍廟。33年5月,高中部通過省教育廳立案,學校遂改稱嵊縣縣立中學(時全省縣立完全中學僅13所)。
1949年5月,嵊縣解放;下半年,嵊縣簡易師範併入。1953年3月,共產黨員諸丹忱任校長。1954年,初一試行二部制。1956年上半年,在寧波地區統考中,國中成績名列第二,不久,國中部被確定為專區重點(全專區僅兩所);9月,中共支部成立。
1960年8月,學校搬遷北直街新址。1961年,被確定為縣重點中學。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此後曾長期停課。1968年秋,國中恢復招生,學制2年。1970年春,高中恢復招生,學制2年。1976年,高中招生24班(其中1班為文藝班),實行半日制或隔周制,時學校規模居全省第一;同年,被確定為紹興地區重點中學。
1978年秋,國中恢復三年制;同年被評為紹興地區先進集體。1981年5月,被確定為省第二批重點中學;9月,高中開始恢復三年制。
1985年上半年,被評為省先進集體。1986年,實行校長負責制;在縣內率先實施勞動技術教育。1988年9月起,不再設國中,成為高級中學。1990年起,在學生中辦“課餘黨校”,後曾多次被評為紹興市先進基層黨校。
1996年,改稱嵊州市第一中學。1998年,升格為省一級重點中學。2001年,在高考中獲省文科1、3名,理科7、9名,另有4人進入省文理科前百名;8月,學校領導以及教師、學生、家長代表參加“央視”二台舉辦的現場錄製特別節目;9月,接受市委、市府頒發的嘉獎;被確定為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並被列入省“科教興校”200強;是年,有省內外1500餘教育界人士來校參觀取經。
2002年7月,高考又獲佳績,各有2人進入省前20名和前百名;8月,學校喬遷雙塔路今址;9月,全國第19屆中學生物理競賽在嵊州一中舉行,有一生獲一等獎。
2003年,高考有一生獲文科省第七名、紹興市第一名,一生獲嵊州市理科第一名。2004年6月,“課餘黨校”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第三批省級基層黨校示範點;10月,校友、兩院院士沈寅初、邢球痕與院士張彌曼、原航天航空大學校長沈士團聯袂來校參觀、指導、作報告,並植樹建“院士林”。
□ 辦學理念
以學校百年文化積澱為依託,站在教育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中設計、規劃學校的發展藍圖。使教育者的智力、體力和個性獲得充分自由的發展。培養人格發展和身心成長的和諧、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的兼優、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並重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允許不同基礎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可持續發展的公民,能夠更幸福地生活在世界上。
□ 辦學目標
構建人性化、互動性、開放式、學習型的和諧校園。
爭創生態型、園林式、現代化、有特色的全國名校。
□ 教師管理理念
考勤和生活上人文管理,人文關懷;
考核和考績上多勞多得,質優多得。
教育和教學過程上規範標準,嚴格要求;
培養和提拔使用上量才錄用,鼓勵冒尖。
——學校以“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教藝精湛、富有愛心、善於合作、開拓創新、至善卓越”作為新時代嵊州一中教師共同追求的理念、目標和價值觀。
□ 學生管理理
重在育人,重在校風建設;
重在實效,重在學生自治;
重在課外,重在生動活潑;
重在有序,重在積極向上。
——引導學生多元發展,側重能力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成功的質量觀和評價觀;學校以“刻苦、主動、善思、進取”作為學生共同追求的學風、目標和人生觀。
□ 校長寄語
嵊州一中一百歲了。
翻開學校厚重的歷史畫卷,我深深為學校創辦初期的艱辛和革命年代的崢嶸歲月所感動,更為她的光榮傳統和輝煌歷史所震撼。一百年,是一曲跌宕而激越的樂章,是一本厚實而豐富的史冊,更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百年華誕,百年豐碑。當歷史把接力棒交給我的時候,我深感自己責任的重大,自當揚鞭奮蹄,永不停步。
時代已跨入二十一世紀了。
面對資訊時代的到來、地球村的建立以及遠程教育的快速崛起,面對日益改變著的人們生活和不斷加快的教育改革步伐——
我以為符合高水平標準的校長所在學校的標誌應該是具備團隊精神和共同的目的意識,即我們一起展示遠景,領導學校共同體參與創建共享的信念和價值觀——為嵊州一中構建人性化、互動性、開放式、學習型的和諧校園,爭創生態型、園林式、現代化、有特色的全國名校而努力。
我以為教師的生命價值在於和學生一起快樂,和學生一起成長;教師的愛和責任是師德的核心,而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教藝更是學生信服的前提——讓我們一起嚴謹治學,追求卓越。
我以為學校應該把我們培養的學生定格在人格發展和身心成長的和諧、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的兼優、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並重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我們還應該允許不同基礎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幫助學生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公民,能更幸福地生活在世界上,這是學校的責任。
百年歷史彈指一揮,悠悠歲月風光無限。
當我們高揚風帆與時俱進,當我們鍥而不捨開拓奮進,也當我們一起回憶往事之時,我們將無愧於歷史,無愧於先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