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杜

崔璦(公元78—143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深縣)人。父崔駰,博學有偉才。瑗銳意好學,明天官曆學、京房《易傳》。

崔杜:指東漢崔援、杜操(又改杜度),為徒師關係,皆善章草。

附:崔瑗與《草書勢》

崔璦(公元78—143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深縣)人。父崔駰,博學有偉才。瑗銳意好學,明天官曆學、京房《易傳》。年十八游京師,與馬融、張衡相友善。仕途曾屢遭挫折,年四十始為郡吏。漢安帝初年,官至濟北相。他是漢代名書法家,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後來張芝取法崔、杜,其書大進,成為漢代草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草聖”。對於崔瑗的草書,後世評價很高。“草聖”張芝自雲“上比崔杜不足”。三國時魏人韋誕稱其“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緻美妙。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云:“崔子玉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絕望之意。”意謂其書勢如“危峰阻日,弧松一枝”之奇險也。他寫有一篇《草書勢》可說是他作書實踐的經驗總結。
這是流傳至今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篇書法論文,而且是論草書的。書法是一種線條藝術,草書於此尤具代表性。因此,這篇文章也就彌足珍貴。文章在講了書法的起源之後,重點講了草書的產生,指出由於“官事荒蕪”,出現了比大小篆簡略的“隸書”;而“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這就說明,草書是由於政事繁忙,為適應書寫簡易快速的需要而產生的。這是符合實際的。任何一種藝術,起初都是為了實用,後來才出於審美的需要,逐漸使之完善成熟。漢代草書在實用中提高技藝,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終於得到了社會的承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