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關戰役舊址

崑崙關戰役舊址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東北59公里崑崙關周圍,賓陽縣、柳州市及南寧市等地。1939年11月,日本侵略軍大批步、騎兵和海軍陸戰隊從防城侵入南寧占據崑崙關。中國軍隊英勇反擊,於12月17日至31日擊斃日軍千餘人,擊傷日軍數千人,打擊了門軍囂張氣焰,與平型關、台兒莊戰役齊名。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崑崙關戰役舊址.崑崙關戰役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廣西壯族自治區
崑崙關戰役舊址VI-1029

簡介

..
崑崙關位於西南寧市興寧區與賓陽縣交界處即崑崙鎮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寧市59公里。崑崙關為大明山余脈,海拔約300米。1939年11月15日,日軍派出其第五師團、台灣混成旅團等大批步、騎兵和海軍陸戰隊在欽州灣防城縣附近強行登入,11月24日攻陷南寧,12月4日,崑崙關被日軍占領。

舊址

..
中國軍隊為了奪回崑崙關,繼而解放南寧,進行了猛烈的反擊,從12月17日開始發起總攻,至12月31日,總計14天(兩個星期)時間,擊斃日軍4000餘人,其中包括旅團長、聯隊長在內的85%的班長以上官佐,俘虜日軍102人,擊傷日軍數千人,我軍也付出了傷亡10000多人的沉重代價。這場戰役,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開創了抗戰以來攻堅勝利的戰例,鼓舞了我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成為了與平型關、台兒莊等戰役同享盛譽的抗戰名篇。崑崙關戰役舊址,除古關樓、崑崙古道等古代遺蹟之外,主要包括“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中的南、北門牌坊、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抗日將士公墓、抗戰碑亭等紀念建築物,以及崑崙關地區如賓陽縣境內的“崑崙關戰役指揮部”、邕寧區崑崙鎮境內的“崑崙關戰役日軍第十二旅團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處”和金龍山、仙女山、老毛嶺、羅塘南、同興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處崑崙關戰爭中的陣地、工事遺蹟點等。崑崙關戰鬥結束後,國民黨在崑崙關上建立抗日陣亡將士墓園、紀念碑紀念亭、牌坊等,並從山腳到山頂建有331級花崗岩石階,供人登臨憑弔。國民黨黨政軍要員,如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何應欽、陳誠、杜聿明、張治中、張發奎、顧祝同、于右任、余漢謀、徐永昌、林蔚、黃旭初等人,分別在抗日陣亡將士墓園、紀念塔、紀念亭、牌坊等處親筆莊嚴題詞,在抗日陣亡將士墓園刻上烈士芳名(今尚保存完整)。2000年公布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每年的清明、三月三、九月九重陽節,均有大批遊人,包括來自港、澳、台的同胞,以及來自日本國的遊人來崑崙關旅遊、掃墓和進行憑弔,更多的是青少年到崑崙關目睹戰場的風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崑崙關舊址博物館

崑崙關位於廣西南寧市興寧區與賓陽縣交界處即崑崙鎮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寧市59公里。崑崙關為大明山余脈,海拔約300米。1939年11月15日,日軍派出其第五師團、台灣混成旅團等大批步、騎兵和海軍陸戰隊在欽州灣防城縣附近強行登入,11月24日攻陷南寧,12月4日,崑崙關被日軍占領。中國軍隊為了奪回崑崙關,繼而解放南寧,進行了猛烈的反擊,從12月17日開始發起總攻,至12月31日,總計14天(兩個星期)時間,擊斃日軍4000餘人,其中包括旅團長、聯隊長在內的85%的班長以上官佐,俘虜日軍102人,擊傷日軍數千人,我軍也付出了傷亡10000多人的沉重代價。這場戰役,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開創了抗戰以來攻堅勝利的戰例,鼓舞了我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成為了與平型關、台兒莊等戰役同享盛譽的抗戰名篇。
..

崑崙關戰役舊址,除古關樓、崑崙古道等古代遺蹟之外,主要包括“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墓園”中的南、北門牌坊、陸軍第五軍崑崙關戰役陣亡將士紀念塔、抗日將士公墓、抗戰碑亭等紀念建築物,以及崑崙關地區如賓陽縣境內的“崑崙關戰役指揮部”、邕寧區崑崙鎮境內的“崑崙關戰役日軍第十二旅團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被擊斃處”和金龍山、仙女山、老毛嶺、羅塘南、同興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處崑崙關戰爭中的陣地、工事遺蹟點等。
崑崙關戰鬥結束後,國民黨在崑崙關上建立抗日陣亡將士墓園、紀念碑、紀念亭、牌坊等,並從山腳到山頂建有331級花崗岩石階,供人登臨憑弔。國民黨黨政軍要員,如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何應欽、陳誠、杜聿明、張治中、張發奎、顧祝同、于右任、余漢謀、徐永昌、林蔚、黃旭初等人,分別在抗日陣亡將士墓園、紀念塔、紀念亭、牌坊等處親筆莊嚴題詞,在抗日陣亡將士墓園刻上烈士芳名(今尚保存完整)。2000年公布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每年的清明、三月三、九月九重陽節,均有大批遊人,包括來自港、澳、台的同胞,以及來自日本國的遊人來崑崙關旅遊、掃墓和進行憑弔,更多的是青少年到崑崙關目睹戰場的風采,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各界積極為崑崙關戰役舊址博物館捐款

為了對崑崙關舊址進行保護開發,大力開展歷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旅遊觀光,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南寧崑崙關戰役舊址博物館,並將其列為南寧市重點建設項目。南寧市市黨員、機關幹部聞訊自發踴躍為崑崙關戰役舊址博物館建設捐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捐款活動中,出現了一幕幕感人的場景:有第一個捐款的78歲離休老幹部覃燦光;有第一家捐款的企業南寧市第三運輸公司;有第一家捐款的市直單位市民族事務委員會;有第一個捐款的開發區南寧高新技術開發區;市政協副主席唐濟武等領導帶頭捐款,還有更多捐款不留名的熱心市民……最感人一幕的是五塘中學退休老師方如書在看到《南寧晚報》刊登的捐款訊息後,捐款500元支持博物館建設。當管委會領導親自上門表示感謝並贈送捐款證書時,方老師的老伴盧阿姨外出做工回來,看到此情況,轉身回臥室拿出200元作為捐款。管委會領導說,一起算你們倆的吧,盧阿姨不同意,說:“他捐他的,我捐我的。愛國主義,人人有份。”來串門的退休老師粟漢清也深受感動,隨即從口袋裡掏出100元捐給博物館。自治區黨校、廣西民族大學、廣西中煙工業公司等單位還結合開展黨員活動日,在崑崙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黨員、幹部、師生紛紛自發踴躍為崑崙關戰役舊址博物館捐款,表達了對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的緬懷之情。據悉,崑崙關戰役舊址博物館工程總投資2500萬元。

崑崙關戰役舊址保護建設紀實

遺址出土工作
2005年8月,南國邊陲異常炎熱。在崑崙關,遺址保護籌備小組的全班人馬——組長方建詮,副組長騰達初開始動工。籌備之初,崑崙關遺址一片荒涼,方建詮、騰達初被人稱為“拓荒牛”。那時,方建詮還在任南寧市文化局副局長、紀檢書記,騰達初在任崑崙鎮副書記,崑崙關遺址保護籌備小組組長、副組長是他們的兼職。這樣,除本職工作外,他們的任務就是上崑崙關,作有關遺址保護、開發的調研和了解。2006年4月10日,方建詮、騰達初迎來了崑崙關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崑崙關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掛牌之初,連方建詮、騰達初在內,管委會僅有3個人,後增加到6人,再後來就是現在的8人。“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困難多”是那時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即便這樣,管委會的同志仍上下一心,依照“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的原則,找來施工隊對崑崙關古關樓南面200多米的古驛道進行修復,並對關樓旁的關帝廟實施搬遷,完成了關樓的修建工程。崑崙關的653、441高地及羅塘山,還遺留有崑崙關戰役時的戰壕和掩體;崑崙關的許多山洞和地下,也還埋藏著那場戰役的槍枝和炮彈。“這可都是些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證,不把它們挖掘出土,不足以告慰那場戰役中為國捐軀的英靈。”有了這個想法,方建詮就多方聯絡,組織人力對這些文物進行了挖掘,並修復了草帽山戰壕、掩體、碉堡、炮台、觀察所、崑崙關戰役總指揮部、前線指揮部、後方醫院和日軍少將中村正雄被擊斃處等。日後,這些地方都成為了對遊客、尤其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地點。

舊址館藏文物的工作

但凡博物館,其館藏文物全靠收集得來。
周建敏,崑崙關文化旅遊公司經理。就是他與方建詮一起,為崑崙關博物館的文物收集立下汗馬功勞。
從2008年開始,他們就跑遍全中國,從眾多收藏家手裡“挖”了一大批文物回來。
提起收集到的文物,方建詮眉飛色舞:截至目前,已有300多本當年的日本畫冊擺進了展櫃。其中的《支那戰爭畫冊曾刊》最為完整,1-35冊,一冊不漏。“那是我們從上海一個收藏家那裡‘挖’到的,他藏了幾十年,市場價幾千元一冊,但只象徵性收了我們一點點錢。”方建詮興奮地說。
周榕林是南寧著名書法家,其父周競是抗戰將領。周榕林、周克讓弟兄把父親留下的東西守了一年又一年,一直舍不得捐,是方建詮、周建敏三顧茅廬感動了弟兄倆,隨後他倆捐出了父親用過的碗、刀、槍、望遠鏡及繳獲的日本出征旗等文物24件。方建詮確實太累了。為了得到那架2006年剛剛退役的殲6飛機,方建詮和周建敏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部、到廣州軍區空軍裝備部下屬南寧指揮所原場站,一路跑下來,把腿都跑斷了,這才把這個龐然大物和18支抗戰時期的槍搬回館裡來。由於博物館館藏豐富,開館後,吸引了40多萬人次到這裡參觀,有南寧市民,有全國各地及港、澳、台的遊客,還有外國遊客。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來博物館參觀時,伸出大拇指連說了三個“想不到”——想不到遺址保護得這么好;想不到館藏實物這么多;想不到政府投入這么大。
方建詮說:“紀念崑崙關戰役勝利70周年,既是一種祭奠、一次回顧,也是一種昭示、一個開始。接下去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要與各有關部門、各單位、各縣區密切合作,鞏固崑崙關戰役遺址保護工作成果,加快崑崙關旅遊開發的步伐。”

崑崙關舊址再掀植樹新高潮

2009年3月21日,陽春三月,正是植樹造林的好季節。為回響市委、市政府關於在全市迅速掀起全民植樹造林高潮的決定。當天由《南寧晚報》的讀者訂戶的100個家庭組成的植樹隊伍來到崑崙關舊址內,開展種植《南寧晚報》讀者林活動儀式。在當天的活動中,共有300多名市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經過一個上午共同努力,一共在景區內種植了100棵南洋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