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生物地理學平衡理論

一種關於島嶼生物群落的生態平衡理論。 島嶼上的生物種數取決於島嶼的面積、年齡、生境的多樣性、拓殖者從來源地進入島嶼的可能性和來源的豐富性,以及新種拓殖的速度和現存種絕滅速度的平衡狀況。 生物群落平衡點還取決於島嶼的大小和拓殖者來源的遠近。

島嶼生物地理平衡理論 一種關於島嶼生物群落的生態平衡理論。大量的島嶼以其各自獨立的生物群落或生態系統,使島嶼生物地理在整個生物地理學中占據特殊的位置。島嶼上的生物種數取決於島嶼的面積、年齡、生境的多樣性、拓殖者從來源地進入島嶼的可能性和來源的豐富性,以及新種拓殖的速度和現存種絕滅速度的平衡狀況。過去百餘年裡對這類現象作過許多觀測和分析。麥克阿瑟(R.H. MacAr- thur)和威爾遜(E.D. Wilson)就此綜合成定量的理論模式,用以預測特定條件集合的可能結果,遂於1967年提出島嶼生物地理學平衡理論,說明島嶼生物群落的平衡點與拓殖和絕滅速度的關係。拓殖的或新種移入者已經是島上的拓殖種,故出現新種的速度下降。同時新進入的每個種都有絕滅的危險,進入種越多,每個種的平均種群大小將因競爭加劇而縮小,於是種的絕滅速度升高,直到與拓殖速度相等的平衡點,這時即維持島嶼區系的現有種數。生物群落平衡點還取決於島嶼的大小和拓殖者來源的遠近。島嶼上物種多樣性平衡水平的這種數學研究,不僅有科學價值,還可預測任何隔離環境中種流動的可能速度,對保護生物群落或生物種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