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工程論文集

岩溶工程論文集

岩溶工程論文集,是陳國亮編著,2009-12-01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 者: 陳國亮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中國鐵道出版社ISBN:9787113105679出版時間:2009-12-01版 次:1頁 數:167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自然科學叢書、文集、連續性出版物

內容簡介

本論文集中的主要內容曾在國際、國內一些重要刊物或會議發表過,也曾出版過專著。岩溶地面塌陷的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鐵道部科技進步獎。並獲聯合國TIPS系統、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岩溶洞穴頂板安全厚度的研究曾獲鐵道部科技進步獎。治理滑坡的新技術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權及世界發明博覽會“尤里卡”金獎。

作者簡介

陳國亮,1956年畢業於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其前身湖南大學,後為長沙鐵道學院)四年制鐵道工程系。在鐵道部第二勘察設計院從事工程地質工作40餘年。主編《岩溶工程地質》、《中國山區道路災害防治》及《國際交流論文集》三書,編著《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與防治》中英文合訂本一書。在國內外發表過30餘篇論文,其中岩溶基準面的模式,坑道通水量計算的新概念,治理滑坡的一種新技術及岩溶危害的防治等10餘篇論文、被國際工程地質大會發表與交流。曾參加布宜諾斯艾利斯第五屆、里斯本第七屆國際工程地質大會及國內兩次國際地質學會交流。
負責“岩溶地面塌陷”課題研究:岩溶地面塌陷造成房屋坍塌、道路沉陷、農田乾涸、水庫漏水、鐵路斷道及列車顛覆等極大危害。在進行廣泛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模擬試驗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得出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機制及預防與治理等系列成果,獲得鐵道部及國家科技進步獎,並獲聯合國TIPS(技術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及入選“中華優秀專利技術精選”。
負責“岩溶洞穴頂板安全厚度的研究”,獲鐵道部科技進步獎,已選入“中國技術大全”。
1995年獲《加固山體滑動面防治滑坡》的發明專利,為防治中淺層滑坡及順層滑坡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已在幾十處滑坡治理中證實其技術可靠,費用較省等顯著優點。1997年參加布魯塞爾第46屆國際發明博覽會,並獲“尤里卡發明金獎”。
2002~2003年在馬來西亞治理廠房及道路地基軟土沉降工作,申請了埋管壓漿的發明專利等。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篇 岩溶洞穴頂板安全厚度研究
一、完整頂板安全厚度的評價
(一)近似的結構分析法
(二)電阻應變片測試法
(三)厚跨比法
(四)成拱分析法
二、不完整頂板安全厚度的評價
(一)洞穴頂板坍塌堵塞估算法
(二)結構力學分析法
三、有限元分析法
(一)計算分析中的幾個基本問題
(二)有限元分析的電算程式
(三)計算成果及數據處理
(四)沙坡隧道基礎以下溶洞的計算分析
四、鬆散層洞穴頂板坍塌高度的估算
(一)破裂拱法
(二)經驗公式法
(三)坍塌平衡法
(四)洞頂板坍塌堵塞法
(五)算例
(六)討論
第二篇 岩溶化基準面的模式
一、側限型
二、底限型
三、河谷裸露型
四、河谷覆蓋型
五、河谷深岩溶
第三篇 岩溶地區線路位置選擇原則
一、不同岩溶地貌單元的線路位置選擇原則
(一)溶原、孤峰平原與峰林谷地區
(二)溶丘窪地與峰叢窪地區
(三)地形分水嶺地區
(四)岩溶河谷區
(五)河谷斜坡地區
二、其他岩溶地質條件下的線路位置選擇原則
(一)線路避開碳酸鹽岩與非碳酸鹽岩的接觸帶
(二)線路避開有利於岩溶發育的構造帶
(三)線路避開岩溶發育的極強地區
(四)線路繞避網狀洞穴和巨大空洞區
三、隧道內縱坡形式與平行導坑位置的選擇
(一)隧道縱坡形式的選擇
(二)平行導坑的位置與坡度選擇
四、岩溶地區的總體性選線
第四篇 隱伏岩溶大廳的預測
一、質純、層厚、緩傾角的可溶岩——形成岩溶大廳的物質條件
二、通暢的地下徑流場所——形成岩溶大廳的水動力條件
三、地形相對高差大——影響岩溶大廳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地貌形態——形成岩溶大廳的有利因素
五、岩溶負地形景觀——岩溶大廳的信息反映
六、隱伏岩溶大廳的預測
第五篇 覆蓋型岩溶地區的樁基礎問題
一、基礎岩溶地質問題
(一)岩溶洞穴的誤判與漏判
(二)隱伏的岩溶異狀
二、岩溶地質導致的設計和施工問題
三、應對工程措施
第六篇 岩溶研究的經驗與問題
一、岩溶組的研究內容
二、取得的主要經驗
三、存在問題
第七篇 坑道水害防治
一、坑道水害概述
(一)隧道水害統計
(二)湧水特徵與規律
二、坑道中的非岩溶水害
(一)構造斷裂蓄水危害
(二)構造褶曲蓄水危害
(三)構造斷裂與褶曲蓄水危害
三、坑道中的岩溶水害
(一)增加施工難度
(二)危及人身安全
(三)淹沒機具設備
(四)地質環境破壞
(五)運營中的貽害
四、坑道岩溶水害的預測
(一)定性預測
(二)半定量和定量預測
第八篇 岩溶水的運動特徵
一、岩溶水與地表水及其他類型的地下水之間的補給關係
二、岩溶化山區地下水的運動特徵
(一)單一碳酸鹽岩層的岩溶區的地下水運動特徵
(二)碳酸鹽岩層與非碳酸鹽岩層呈互層地區的岩溶水運動特徵
三、岩溶化山區岩溶水動力剖面分帶與岩溶蓄水構造類型
(一)岩溶水動力剖面分帶
(二)岩溶蓄水構造類型
第九篇 水均衡法預測岩溶區坑道湧水量的見解
一、集水面積與匯水面積
二、降雨量與人滲量並非線性關係,應觀測求得
三、人滲係數並非常數,不宜用經驗數據
四、人滲量並非坑道湧水量
五、不同岩溶垂直分帶中的湧水量計算方法
六、坑道分段湧水量較總湧水量有意義
第十篇 岩溶危害的防治
一、岩溶洞穴危害的防治
(一)岩溶洞穴危害的判別
(二)岩溶洞穴的防治措施
二、岩溶水危害的防治
(一)岩溶水具有的特徵
(二)岩溶水危害的防治措施
三、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
(一)岩溶地面塌陷的概述
(二)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四、繞避
(一)區域繞避
(二)局部繞避
第十一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
一、岩溶地面塌陷的概念
(一)概述
(二)名詞與定義
(三)塌陷分類
二、我國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
(一)城市岩溶塌陷的分布
(二)鐵路岩溶塌陷的分布
(三)礦山岩溶塌陷的分布
(四)水利工程岩溶塌陷的分布
三、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及事例
(一)對鐵路運輸的危害
(二)對礦山的危害
(三)對農田水利的危害
(四)對城市建設的危害
第十二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勘察與試驗
一、勘察工作
(一)綜合勘察
(二)體積勘探
(三)勘察提供的成果
二、模型試驗
(一)模型設計
(二)試驗項目與內容
(三)試驗資料分析
三、現場試驗
(一)抽水致塌試驗
(二)土洞致塌試驗
(三)鑽孔真空測試
(四)塌陷追蹤試驗
(五)其他試驗
第十三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質環境
一、基本地質環境
(一)覆蓋型岩溶之基岩面具有開口的岩溶形態
(二)覆蓋土體或砂頁岩
(三)動力
二、影響岩溶塌陷的環境因素
(一)水
……
第十四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與機制
第十五篇 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技術
第十六篇 採煤沉降有關問題的初步探討
第十七篇 治理滑坡的新技術方法
·收起全部<<

前言

本論文集中的主要內容曾在國際、國內一些重要刊物或會議發表過,也曾出版過專著。岩溶地面塌陷的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鐵道部科技進步獎。並獲聯合國TIPS系統、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岩溶洞穴頂板安全厚度的研究曾獲鐵道部科技進步獎。治理滑坡的新技術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權及世界發明博覽會“尤里卡”金獎。但因文章發表距今時間久遠,不時有同行詢問或反映查找困難,便啟迪我重印的思想,以獻給有興趣的讀者。
本文集有不少內容:岩溶洞穴頂板安全厚度的評價,隱藏岩溶大廳的預測,岩溶化基準面的模式,岩溶地區線路位置選擇的許多原則,岩溶蓄水構造的分類,水均衡法估計坑道湧水量的新作法,岩溶地面塌陷的機制、預測、預防措施以及滑坡治理的一種新方法等,都是在實踐過程中總結、提煉的一些新概念,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本文集均為作者執筆撰寫,文中有些內容,岩溶研究組的陳裕昌、張江華及其他同行,都起了重要作用,特此謝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