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會

十九日晚,各路山神被迎入神棚,咪眯戲和兩台秦腔戲開始演唱,山貨、日用百貨開始交易。 正月二十,各戲班在神棚前輪換演唱祭神的奠酒戲,互相比賽,取勝者由會長賞給銀錢,以資鼓勵。 5天會期結束後,各路山神起駕返回時,有的村莊接去山神續辦小會,名曰“接腳會”。

時間在正月二十,舉辦地點由上屆會末時議定。一般於上年臘月開始籌備,費用按戶攤派,選擇開闊場地,扎神棚。神棚前廣場兩側,樹立帶斗子形的旗桿各一,彩飾巨龍2條,蟠繞桿上;桿下扎塑狼、虎各1隻;搭兩個戲台(唱對台戲)。正月十八,組織4路迎神隊伍,各備兩頂八抬大轎,抬上主官、陪祭官,後隨8位騎馬禮賓及其他頭面人物,前面由幡幢寶蓋、金瓜鉞斧朝天鐙全副儀仗隊領頭開路,後面由樂隊吹打,一路浩浩蕩盪,分別去蒲峪川鐵佛寺村的杏咀廟、預村川的五條溝、南山的瓦眉嶺、北區的玄瓦山迎接4路總督山神。迎神隊伍到達目的地後,當地社火在村前列隊迎接。然後行三獻禮,讀祝文、焚黃帛,宣告禮成,山神起駕,鐵炮轟鳴。沿途各村為爭抬山神轎子爭取山神從本村經過而爭鬥,有時甚至大打出手,造成傷痛。十九日晚,各路山神被迎入神棚,咪眯戲和兩台秦腔戲開始演唱,山貨、日用百貨開始交易。正月二十,各戲班在神棚前輪換演唱祭神的奠酒戲,互相比賽,取勝者由會長賞給銀錢,以資鼓勵。5天會期結束後,各路山神起駕返回時,有的村莊接去山神續辦小會,名曰“接腳會”。民國23年(1934年)朱柿堡(今城關鄉朱家寨)和民國35年(1946)縣城西關舉辦的兩次較大的山神會,是本縣祭祀活動中規模最大的廟會,耗費很大。建國後停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