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故事

山海經故事

本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7月出版發行,作者是謝宏模等。該書講述了從盤古開天地到大禹治水等民間傳說故事。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序言

第二部分 山海經卷一 南山經

第三部分 山海經卷二 西山經

第四部分 山海經卷三 北山經

第五部分 山海經卷四 東山經

第六部分 山海經卷五 中山經

第七部分 山海經卷六 海外南經

第八部分 山海經卷七 海外西經

第九部分 山海經卷八 海外北經

第十部分 山海經卷九 海外東經

第十一部分 山海經卷十 海內南經

第十二部分 山海經卷十一 海內西經

第十三部分 山海經卷十二 海內北經

第十四部分 山海經卷十三 海內東經

第十五部分 山海經卷十四 大荒東經

第十六部分 山海經卷十五 大荒南經

第十七部分 山海經卷十六 大荒西經

第十八部分 山海經卷十七 大荒北經

第十九部分 山海經卷十八 海內經

第二十部分 《山海經》的通俗故事

1、盤古開天闢地

2、女媧造人

3、女媧補天

4、農神、藥神、商神——炎帝

5、愛與美的天神——瑤姬

6、精衛填海

7、黃帝與炎帝之戰

8、戰神蚩尤

9、雙翼應龍與旱神魃

10、黃帝大戰蚩尤

11、無頭巨人刑天

12、黃帝主宰宇宙

13、智多星與糊塗神

14、百鳥之王少皡

15、繼位的帝顓頊及其鬼兒子、獸兒子

16、共工撞斷天柱

17、新任主宰神——帝嚳

18、夸父追日

19、射落九太陽——神射手羿

20、羿殺六怪獸

21、嫦娥奔月

22、洛水女神——宓妃

23、堯禪位於舜

24、為民捨命的鯀

25、大禹治水

序言

山海經故事山海經故事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時代的古典書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傳說,包括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山海經》全書共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三萬一千字。它記載了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五百五十座山,三百多條水道以及各地區山的水地理、風土物產等信息。其中《山經》所記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面介紹了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特別是一些異鳥怪獸、奇花異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其中《海外經》介紹了傳說中的海外異國,如雙頭國、三首國、女子國、丈夫國、大人國、小人國等國的風俗習慣,更是奇中有奇,能使人增長很多知識。

西漢武帝的時候,有人給皇帝貢獻了一隻奇異的鳥,用各種食物餵它,它都不肯吃。著名文人東方朔看見這隻鳥,就說出了它的名字,又說它應當吃什麼。一試驗,果然就如東方朔所說的。皇帝問東方朔怎么知道的,他說《山海經》中有記載,看了自會知道。到了漢宣帝時,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塌陷,有人發現裡面的石壁上刻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圖像。此事傳說開來,但無人知曉此圖為何意。大學者劉向卻指出這是“貳負之臣”。

編輯推薦

山海經故事山海經故事

《山海經故事》編輯推薦: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超越想像的極限,穿越千年,領略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

本系列主題為中國傳統文學,共10冊,包含了《山海經》《三字經》《論語故事》《岳飛傳奇》《楊家將傳》等耳熟能詳的傳世名作。這些作品不僅主題積極,文筆優美,多年來備受專家讀者的追崇,其書蘊含的深刻寓意更是發人深思。本系列將成為小讀者閱讀啟蒙、思想啟蒙、人生啟蒙的良師諍友,為提高小讀者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和思想品德起到很大的作用。

文摘

青丘山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hù)①。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gǔ)②。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③。其中多赤(rú),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yuān yāng),食之不疥④。

【注釋】

①雘:一種可以用來作顏料的礦物。②蠱:古代傳說中,把許多毒蟲放在器皿里,讓它們互相吞食,最後剩下不死的毒蟲就叫蠱。吃這種獸的肉,能令人不逢妖邪之氣。③澤:湖泊。④疥:即疥癬(jiè xuǎn)、疥瘡,一種皮膚病,由疥蟲寄生而引起,讓人痛癢難忍。

【譯文】

(基山)往東三百里,有一座青丘山。青丘山的南面盛產玉石,北面盛產青雘。山中還生活著一種長有九條尾巴的野獸,形狀像狐狸,叫聲像嬰兒哭喊。這種動物會吃人。人們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受到蠱毒的侵害。青丘山中還棲息著一種禽鳥,人們把它叫做灌灌,它的外形像斑鳩,叫聲像人的斥罵聲。人們把灌灌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不會受到迷惑。英水從青丘山發源,向南流入即翼澤。即翼澤里生長著一種叫聲像鴛鴦的赤,它的形狀像魚,卻又長著人的面孔。吃了它的肉,人就不會長疥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