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螢葉甲

形態特徵

成蟲
山楂螢葉甲山楂螢葉甲
體長5~7毫米,寬3~3.5毫米,長橢圓形,後端略膨大,體背布粗點刻,腹部和足光滑,被白茸毛。雌雄異型:雌橙黃色至淡黃褐色,有的頭部黑色,胸部腹面色暗,觸角、足黑褐色;雄頭、觸角、前胸背板、胸部腹面和小盾片及足均為黑色至黑褐色,鞘翅、腹部橙黃色至淡黃褐色。鞘翅較薄,近半透明.末端蓋及腹端。後胸腹板中央具一縱溝,各爪分2叉,雌腹板可見6節,雄者可見5節。卵

球形或近球形,直徑O.75毫米左右,卵殼硬,無光澤,土黃色,近孵化時淡黃白色。

幼蟲

體長8~10毫米,長筒形。尾端稍細。頭窄於前胸.米黃色,頭部及各體節毛瘤、前胸盾和胸足外側及第9愎節背板均為黑褐色或黑色。胴部13節,第9腹節背板骨化程度高些。呈半橢圓形.似臀板.尾節於第9愎節下呈偽足狀凸起.肌¨位丁中間。初孵幼蟲體長1.5毫米。頭寬於前胸。

橢圓形.長6~7毫米.寬3.8~4.1毫米.初淡黃色,逐漸複眼變黑。體色與成蟲近似。該蟲具土室.長9~11毫米。f隋圓形略扁.內壁光滑。

生活習性

1年生1代。以成蟲於樹冠下土中越冬.翌春越冬成蟲于山楂芽膨大露綠時開始出土上樹為害.山楂花序露出時為出上盛期.4月中旬開始產卵,5月上旬進入盛期,成蟲壽命出土後達30~40天。成蟲白天活動.高溫時活躍.食害芽、葉及花蕾.有假死性.卯散產於果枝、葉柄、果柄、葉、花、萼片、幼果上。每雌產卵80~90粒。卵期20~30天,5月中下旬落花期,幼蟲孵化並蛀果為害。被蛀果終至脫落.每一幼蟲為害1~3個幼果,6月下旬老熟幼蟲脫果做土室.經10~15天化蛹,蛹期約20天.羽化後不出土即越冬。越冬部位在土中多分布於垂直10~20公分土層中。成蟲出土與溫度相關,氣溫達l 1 C時大量出土,出土後在土表稍作爬行便飛上樹冠取食為害,多在10~17時活動。

防治方法

1、藥劑處理樹冠下土壤毒殺出土成蟲。3月底越冬成蟲出土前,將樹冠下地表的枯枝落葉、雜草、石塊等被物清理乾淨,土表整平耙細。成蟲開始出土即施藥(4月上旬),一般當芽膨大有黃豆粒大時為施藥適期。選用殘效期長的觸殺劑為宜,可用:25%對硫磷膠囊劑,每畝用藥0.8~1公斤,加水50~90倍稀釋。
2、樹上噴藥毒殺成蟲、卵及初卵幼蟲。依據蟲情需要樹上噴藥時,可在開花前和落花後進行,中國農藥第一網可酌情選用:50%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對成蟲、初孵幼蟲效果良好,有一定的殺卵作用。
3、秋季深翻樹盤,可破壞成蟲越冬場所消滅部分成蟲。
4、幼蟲為害期及時清理落果,集中銷毀可消滅其中沒脫果的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