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桑園鎮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桑園鎮

莒縣桑園鎮位於莒縣東北部30公里處,東北與五蓮接壤,莒五公路穿境而過 ,西距206國道10公里, 南距日竹高速公路40公里,距日照港70公里,膠新鐵路穿境而過,設有客貨站一處。轄71個行政村,5.3 萬口人,5.4萬畝耕地,對空面積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29.6%,有十大流域,近10萬畝山場, 大小山頭283座,袁公河貫穿境內,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24座,境內環境優美,山青 水秀,有風景秀麗的寶珠山,有儲藏量巨大的綠砂岩石,素有“勾針抽紗之鄉”、“石材之鄉”、“生 態農業之鄉”之美譽。

經濟概況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幹部民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三個文明一齊抓,全鎮  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呈現出政治安定、社會穩定、民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以建設“山區一流”的小城鎮為目標,先後投資1.6億元,打通了四縱四橫八條大街,拓寬硬化了東西主街,並沿街建設商品樓房68座286戶,架設路燈100盞,新規劃建設工業項目聚集區一處,小城鎮的載體功能不斷增強。大力實施了農村道路改造工程建設,先後投資1000餘萬元對全鄉進行道路硬化,硬化里程達95公里,71個村基本實現村村通硬化道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農村面貌不斷改變,一批以東苑莊、西苑莊、梭莊、蘆家河等的山區新農村建設逐步健全完善。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先後培植髮展起了五金製造、農用車輛配件加工、建築建材、農產品加工以及勾針抽紗等優勢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行政區劃

371122119200 121 桑園村委會

371122119201 122 王家莊村委會
371122119202 220 小崔家莊村委會
371122119203 220 大峪村委會
371122119204 220 大岔河村委會
371122119205 220 小岔河村委會
371122119206 220 袁家嶺村委會
371122119207 220 上疃村委會
371122119208 122 杜家莊村委會
371122119209 220 范家團山村委會
371122119210 220 李家團山村委會
371122119211 220 張家團山村委會
371122119212 220 葛團山村委會
371122119213 220 下疃村委會
371122119214 220 大長遠村委會
371122119215 220 小長遠村委會
371122119216 220 解家溝村委會
371122119217 220 橋頭河村委會
371122119218 220 趙家官莊村委會
371122119219 220 大井峪村委會
371122119220 220 小井峪村委會
371122119221 220 施家莊村委會
371122119222 220 趙家罈子崗村委會
371122119223 220 戰家罈子崗村委會
371122119224 220 王家罈子崗村委會
371122119225 220 張家四山子村委會
371122119226 220 徐家官莊村委會
371122119227 220 大土門村委會
371122119228 220 小土門村委會
371122119229 220 李家莊村委會
371122119230 220 范家莊村委會
371122119231 220 石家溝村委會
371122119232 220 白湖村委會
371122119233 220 上烙石村委會
371122119234 220 下烙石村委會
371122119235 220 土炕子村委會
371122119236 220 前黃山村委會
371122119237 220 後黃山村委會
371122119238 220 西苑莊村委會
371122119239 220 東苑莊村委會
371122119240 220 東莊村委會
371122119241 220 梭莊村委會
371122119242 220 板石河村委會
371122119243 220 西侯家溝村委會
371122119244 220 黃家莊村委會
371122119245 220 柏莊村委會
371122119246 220 寨村村委會
371122119247 220 栗園村委會
371122119248 220 大石庫村委會
371122119249 220 小石庫村委會
371122119250 220 樓東村委會
371122119251 220 樓西村委會
371122119252 220 里莊上村村委會
371122119253 220 里莊下村村委會
371122119254 220 桑莊村委會
371122119255 220 三角山村委會
371122119256 220 相家莊村委會
371122119257 220 大山前村委會
371122119258 220 大庫溝村委會
371122119259 220 小庫溝村委會
371122119260 220 大雙墩坡村委會
371122119261 220 小雙墩坡村委會
371122119262 220 盧家河村委會
371122119263 220 大山後村委會
371122119264 220 前上莊村委會
371122119265 220 後上莊村委會
371122119266 220 東宅科村委會
371122119267 220 小西宅科村委會
371122119268 220 東天井汪村委會
371122119269 220 西天井汪村委會
371122119270 220 大窯東嶺村委會

特色農業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按照“調準、調大、調優、調強”的總體要求,全鎮突出發展了大姜、黃煙、藥材,重點實施了萬畝大姜之鄉,板粟之鄉。全鎮年產大姜30000萬公斤,板粟50萬公斤。

桑園大姜,味道甜,色澤金黃,口感脆嫩,已成為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倍受青睞。種植面積達10000 畝,總產量3000萬公斤,成為該鎮支柱產業。
桑園鎮板栗個頭大,含糖量高,全鎮板栗種植面積廣,在果品市場上深受歡迎。.

歷史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莒縣“桑園”是牛郎、織女的故鄉。這裡,至今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 原來,桑園本不叫“桑園”,只因牛郎在這裡植桑樹而得名。牛郎,也不姓牛,因他以放牛為生,所以人們叫他“牛郎”。織女,本是玉皇大帝的女兒 ,人稱九天仙女,因她厭倦天上的寂寞,眼饞桑園美景,便來到人間,與牛郎結為夫妻,養蠶、織布,人們叫她“織女”。牛郎生在大山下一戶陳姓人家,父母早亡,是山中的一位仙姑拯救了他,後來人們就把這山叫做“仙姑山”。牛郎從七歲給人放牛,人們常見他:頭戴小葦笠,身披綠蓑衣,手拿一根橫笛倒騎在牛背上,遊蕩在黃山、南大山之間。每天,出“土門”,過“井峪”,淌過“橋頭河”,翻越“轉山”,順著“石家溝”,來到“三角山”。他在“白滸”放過牛,在“上灘(疃)”、“下灘(疃)”歇過腳;“柏莊”樹上系牛韁繩,“栗園”里納過涼,放牛路上,他在“東莊”討過飯,“西侯家溝”借宿睡過“土炕子”,走到哪裡,就像到了自己的家,無論是“施家”、“解家”、“范家”、“杜家”,還是“相家”、“徐家”、“趙家”與“李家”,人們都特別喜歡他,後來,牛郎一天天長大了,長成個憨厚英俊的小伙子。他一邊放牛,一邊在“桑莊”育桑苗,再在“岔河口”那片荒地上開荒植桑,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那“桑園”越來越大,站在樹下不見天,四面望去看不到邊,黑黝黝的,葉子又肥又大。看著眼前的勞動成果,牛郎心裡美滋滋的,喜得合不攏嘴。有一天,天上的九天仙女趁著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去赴蟠桃會,偷空兒駕著祥雲遊玩散心,當來到桑園上空,俯身看到牛郎那片桑園時,就再也走不動了。於是,按下雲頭,扮作村姑,來到“袁公河”畔,正巧牛郎在河邊飲牛,兩人就搭上了話。村姑說:“這位大哥,我是遠道來投親的,誰知親人已遷他鄉,眼見天色已晚,就在你桑園借住一宿如何?”牛郎一聽就羞紅了臉:“我是個單身漢,怎好收留大姐呀!”那村姑得知牛郎是單身,不免心中暗喜:“大哥,我也是年方二八,尚未許配人家,要是大哥不嫌棄,您就答應了吧!”牛郎先說自己一貧如洗,房無半間。村姑則答:“你我都有一雙勤勞的手,咱倆就什麼也不缺了。”牛郎又說:“大姐若有真心,您就對天許個願吧!”那村姑雙手合十,閉上眼睛,虔誠地向東許個願,又向西許了個願。後來,這裡立了兩個村,一個叫“東願(苑)莊”,一個叫“西願(苑)莊”。牛郎牽上黃牛,與那村姑並肩往北走了一程,問道:“大姐今日所為,是為解眼前困難,還是從長著想呢?”村姑爽快地回答:“我是‘大長遠’!”當天晚上,那村姑留下來,與牛郎一個住“樓東”一個住“樓西”,準備擇黃道吉日喜結良緣。牛郎與九天仙女結合之後,先在“袁公河”下游選一方寶地建了宅院,取名“宅科”。為了飲牛方便,又在天井裡挖池蓄水,成為“天井汪”。後來,房子越蓋越多,足有一里路長,取名“里莊”。他們夫婦二人,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工,不是“大山前”,就是“大山後”,頂著烈日“雙蹲(墩)坡”;傍晚收工,一個“前上莊”,一個“後上莊”,真是出雙入對,人夸:稱心媳婦“願(袁)家領(嶺)。”常言說:“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婚後,牛郎不再給人家放牛,自己的牛越來越多,個個膘肥體壯。仙女每年春夏採桑養蠶,秋冬抽絲織布,人稱“織女”。他織出的布,又結實,又好看,小兩口你敬我愛,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三年後,織女生下了一男一女,更給小家庭增添了無盡的歡樂。天有不測風雲。這一天,玉皇大帝忽然覺得多日不見愛女,就命王母娘娘快把女兒找來,王母娘娘正為這事發愁呢!情急之下,就對玉帝說了實話。這下可惹了雷霆之怒,玉帝急命雷公將軍,霹厲火閃,速速下凡,捉回九天仙女問罪。那雷公本是個火爆性子,這回領了聖旨怒沖沖直奔桑園而去。隨著一陣陣雷鳴電閃,揮起神釺巨棒,先將東面一座山頭削平,成為“沒頭山”,又將北鄰一座挺拔的山峰打成“歪頭山”;接著一聲棒喝,以降龍伏虎之勢,把“龍潭”、“虎崗”變成一流“潭子崗”。抬腳踏平“桑園”,揮手捅開閘門,水沖“韭菜洞”,“庫溝”變“枯溝”,連一向都鬱鬱蔥蔥的草甸子,也變成光滑的“板石河”和“烙石”。“大峪”、“小峪”不見“寨”,織女的織布梭,也被點化成一塊梭狀大石頭。後來這個村子就叫“梭莊”。一通天崩地裂般的折騰之後,織女被雷公帶上了天,幸虧織女機靈,臨行前把值錢的東西藏在了“四寶山”和“珠寶山”中,才沒被抄去。牛郎見織女飛回天宮,心裡又急又氣,他挑上兩個孩子,騰空而起,緊追不捨。眼看就要追上了,不料,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子順手一划,眼前出現一道天河。那天河很寬,波浪很大,把牛郎、織女隔在了兩岸,只能在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晚上,有百雀搭橋,夫妻才揮淚相見。每當此時,桑園大地普降甘霖,潤物無聲……(註:文中帶:“”號詞語,均系莒縣桑園鄉山川、村莊名稱。)

綠色產業

為保護生態,桑園鎮確定了優先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的經濟發展思路,立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機械加工產業兩大優勢,大力發展機械加工、勞動密集型項目和總部經濟。確立了機械製造為龍頭的工業發展格局。重點圍繞日照立盈機械、義和車輛配件等骨幹企業發展鎮域經濟。2013年,鎮財政拿出200餘萬元,對鎮工業聚集區進行了改造升級,新建設占地 4000平方米的立盈文化廣場一處,新修園區路 2條、橋樑1座,架設路燈35盞,栽植綠化苗木15000餘株,為招商引資和項目發展創造了優良的發展環境 。截至目前,共引進項目8個,其中在建過千萬元項目3個。

還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目前已累計流轉土地8000餘畝,發包山場10000餘畝,發展黃煙4250畝、桑園257畝、核桃、板栗、蘋果、桃、茶葉等經濟林5000餘畝。並通過大戶承包、企業投資等工商資本參與的方式建設生態經濟園林。深入實施農業結構調整“雙牽引”行動,結合桑園實際,確立了“生態立鎮、林果興鎮、旅遊強鎮”的生態農業

發展思路。制定出台了《桑園鎮種植業結構調整三年規劃》,對今後三年的特色農業發展進行了詳細規劃。同時,積極吸引大戶投資、企業承包等多元化方式投資荒山荒坡開發利用,全面啟動了黃山流域千畝核桃片、下疃有機茶園和占地 700畝的上疃花嶺綜合型生態農業基地項目建設。

社會事業

2013年桑園鎮在民生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堅持教育優先的發展原則,不斷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先後投資400萬元建成了中心國小教學樓,現已投入使用;投資370萬元建設了鎮中心幼稚園教學樓工程;投資205萬元建設了中心國中餐廳會議樓工程,已投入使用,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除此之外,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了農村網化路工程建設任務。積極協調做好桑園至旅遊大道連線線道路工程協調準備和拆遷工作,按時完成路基土建工程。進一步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資439萬元新建設集中供水廠一處;實施了石家溝水庫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和省投資打井吃水工程,切實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不斷抓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重點實施了2個村的電網升級改造和5個電氣化改造工程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了農村電氣化水平;積極推進土地增減掛鈎項目,對涉及的9個項目村350畝任務目標進行了分解,並納入到全鎮重要工作立項督查範圍,確保年底前全部完成分配的新增耕地面積指標。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全面打造了“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專門組織人員對全鎮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流傳廣泛的民間傳說進行收集和詳細的整理匯總,編撰了《這山,這水》民間故事集。積極培育民間文藝團體,出台了《關於鼓勵民間文藝團體發展的獎補辦法》,進一步鼓勵和加快推進民間文藝團體建設發展,不斷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交通環境

莒五公路穿境而過 ,西距206國道10公里,
南距日竹高速公路40公里,距日照港70公里,膠新鐵路穿境而過,設有客貨站一處。

鎮內 有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

生態旅遊

桑園鎮位於五蓮縣和莒縣兩縣交界的中心點,滿足旅遊開發的距離要素,尤其是日照市形成了碧海金沙、五蓮秀峰、浮來古樹為重點的“三角形”旅遊圈,遊客從日照到五蓮再到莒縣,這其中必然要路過桑園。而桑園又具備豐富的旅遊資源,鎮內有8個村臨水而建,境內大小山頭283座,生態資源保護完好,是莒縣唯一一個省級綠化模範鎮,幾乎每座山都是“花果山”,每片林都是“天然氧吧”。近年來,為了保護生態,保持水土,桑園鎮開展小流域治理工程,逢河必有壩,遇谷必有塘,24座水庫及86處塘壩遍布全鎮山谷溝壑,形成了山水相映,靈山秀水的景色。依託這些優勢資源,桑園鎮正在開發麗青山風景區、寶珠山風景區,發展鄉村採摘游,山上遍布核桃、蘋果、蜜桃、板栗等林果。

以麗青山生態園為基礎的麗青山景區,劃分為五個功能區:麗青山生態園、沿河觀光區、觀光農業休閒區、生態公益林區和糧油生產區。景區周邊村莊更是有深厚的歷史文化,5000年前就有人類生活,幾乎村村有傳說,處處有來歷,望海石、仙姑山、吆喝溝、點將台、跑馬嶺都有非常美麗的傳說。而且戰爭時期,這裡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戰場,抗大一分校、北海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前身)曾在這裡印鈔。現在整個桑園鎮形成了以東天井汪墓群、蘆家河蓮生湖游釣園、下疃村古板栗樹群、抗大一分校舊址、北海銀行舊址、石崮山、寨村漢墓遺址、寶珠山風景區以及麗青山生態採摘園等9大生態文化旅遊景點。

建設生態文明鄉鎮

2013年,桑園鎮通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環境綜合整治推動、流域綜合治理拉動和農村社區建設推動“四項工程”,多力並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實施了駐地街道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新建垃圾壓縮轉運站一處,安裝移動式垃圾箱200餘個,垃圾桶500餘個,選聘村級保潔員 100餘名 ,實現了環衛一體化鎮域範圍的全覆蓋。同時,投資600萬元實施了沿袁公河濱河大道建設工程,實現了鎮駐地的跨河向北發展。強化對環境整治硬體設施的投入力度,採取以獎代補、鎮村聯建的方式,加強綠化、硬化、亮化、花壇壘砌、鑲路沿石、鋪板及街頭公園等公共設施建設。已經規劃農村社區7處,集中居住區15個,確定了7個社區中心村。在此基礎上,配套完善了社區廣場、便民超市、醫療衛生、教育教學、文化娛樂、休閒健身等公共服務設施,規範25項需經社區預審把關事項和83項公共服務事項全部下放到社區便民服務中心。

近年來,桑園鎮先後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省級衛生鎮”、“山東省綠化模範鎮”、“市級文明鎮”、“全市鎮域經濟發展創新獎”、“全市鎮域經濟考核進步獎”、“全市城鄉社區建設工作先進鄉鎮”等。2011年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試點鄉鎮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