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版建築

山寨版建築,簡而言之就是指模仿知名建築,另行建造的建築物。

山寨版建築註解

山寨版建築簡而言之就是指模仿知名建築,另行建造的建築物

山寨歷史由來

山寨原義

“山寨”拼音:shān zhài
“山寨”亦作“ 山砦 ”。
"山寨”英文翻譯為 : cheap copy
1、築有柵欄等防守工事的山莊。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龍州蕃部寇邊》:“王鉞又請於其前築水礶山寨,以為戍守之所,朝廷皆從之。”《宋史·岳飛傳》:“飛指畫甚大,令已至伊洛,則 太行一帶山砦必有應者。”《元史·世祖紀七》:“發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范漳州,得山寨百五,戶百萬一。”

山寨新義

我們不妨把“山寨”理解成三個層面:
1 “山寨產品”:第一個層面是其物質層面,“山寨”從字面來解釋是:在山寨中,逃避政府管理,通俗的說就是盜版、克隆、仿製等,一種由民間IT力量發展起來的產業。其主要特點主要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現形式為通過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機、遊戲機等不同領域。山寨產品包括山寨手機、山寨數位相機、山寨MP3 等。這些產品如山寨手機多模仿一線品牌如Nokia、Samsung、Sony-Ericsson 等一線品牌的功能以及外觀,甚至有些將品牌名改為Nokir、Samsing、Suny-Ericcsun來求得與模仿原本的相似性。由於這些手機多抄襲手機生產廠家的正規產品從而節省了研發費用,其價格只有正規產品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加之其雖然材質和做工會稍遜一籌但其功能繁多、外觀新潮,從而得到中低端消費者的青睞,行業規模不斷擴大。而網路也出現打出“推介國產強機,交流山寨文化”口號的“山寨機網”。
2 ” 山寨文化”:第二個層面是精神層面,即我們理解的狹義的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其中包括了山寨行為所折射出的主體行為者乃至當前大眾的社會心理、審美取向以及社會思潮的湧現、價值體系的新建等。而這一部分正是研究“山寨文化”的核心。當前對於“山寨現象”的批判正是基於此,“山寨”究竟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對當前中國的文化發展有什麼影響?但凡深度、理性地看待這場“文化秀”,我們必須從此切入。時間跨越到2008年末,由山寨機引發的山寨現象蔓延到整個網路,山寨明星、山寨紅樓夢、山寨百家講壇等等都毫不掩飾對精英文化的挑戰,隨後山寨現象又意外的登上了CCTV新聞聯播,這是官方首次對民間現象表述自己的意見,至此正式進入全民時代。
3 “山寨行為”:第三個層面乃行為層面,不僅包括各式具體更包括面對“山寨行為”主流文化的應對方式,以及面對山寨產品涉及到的智慧財產權問題管理機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避。社會系統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結構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山寨產品”對當前消費市場的衝擊,“山寨行為”對當前中國當代文化多元並存結構的重新洗牌,無疑都在點滴影響著中國的發展進程。如何應對,如何使其發揮積極效應,正是各個層面相關者的當務之急。

山寨由來

“山寨”的提法不是源於廣東,而是來自香港。香港和廣東的省會城市廣州一樣,講的都是粵語。
在香港,小規模經營的工廠或家庭小作坊被稱為“山寨廠”,其出產的產品也被港人譏之為“山寨貨”。在粵語中“山寨”一詞也含有“不正規”或“不正統”的意思。
李嘉誠1950年在香港島的皇后大道西,開設了一家生產塑膠玩具及家庭用品的“長江塑膠廠”,當時的規模也是屬於“山寨廠”之列。
七十年代未期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開放,一大批港式的粵語辭彙如:“大排檔”、“新潮”、“抄更”等流入廣東,逐漸成為內地的日常用語。“山寨廠”、“山寨貨”的說法也是那個時候傳入的。
粵語素來喜歡省略、幹練,通常一個詞既可作名詞也可以作動詞,故“山寨廠”和“山寨貨”也可簡稱為“山寨”。
由於“山寨廠”生產的“山寨貨”多為仿製和假冒產品,故“山寨”又引申為“模仿”、“翻版”、“冒牌”的意思。
“山寨”成為潮語風靡大江南北後,雖然不乏識者加以詮釋,遺憾的是未見提及它源自香港粵語,而且它還是一個從木屋區走出來的俚語。 木屋區是香港貧民聚居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這裡湧現許多製造輕工產品的家庭式作坊,由於簡陋的木屋沿山坡構築,港人戲稱這些作 坊為“山寨廠”。這裡須補充一句,這個俚語中的“寨”是粵人對經營場所的蔑稱,與辭典“環列木柵的工事”不相干,與敝邑舊時的妓院倒是頗有淵源。
話說清代廣州的妓院門禁森嚴,所在的街區前後出口都豎著排柵,妓女起居由“雞佬”(妓院中的“保全”)監視,未經“事頭婆”(妓院主人)批准不得私自外出,因此粵人形象地稱妓院為“老舉(妓)寨”,“寨”後來在粵人語境中便成為含有貶義色彩的經營場所。

山寨建築橫行中國

中國經濟網7月8日報導一篇天價“山寨鳥巢”的圖文帖子近日出現在很多論壇、凱迪論壇、貓撲論壇、中華網論壇等處,發帖人反映,“山西蒲縣這個僅3萬人口的偏遠地方建造了一座造價1億元的蒲子文化宮,外觀風格還模仿‘鳥巢’。”發帖人稱,蒲縣縣城僅有2條街道,每年可支配財政收入僅3億元,要承擔公務員開支和教育、文化、衛生等多項支出,當地民眾需要蒲子文化宮這樣龐大的工程嗎?蓋高樓修廣場是否幫助一些官員獲取機會中飽私囊、收取回扣和賄賂呢?
湖南線上昨日訊息稱,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全縣人口10萬人,縣城人口3萬人左右。2009年,蒲縣財政總收入累計2.3667億元。蒲縣政府網資料顯示,“蒲子文化宮工程項目是2008年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城建重點工程之一,總占地40餘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總投資1億元,是一個以1195個座位劇場、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老幹部、青少年活動室、閱覽室等設施為輔的地上3層地下1層的綜合性場館。截至今年6月25日,文化宮已完成主體、室內設備安裝調試、裝飾裝潢,室外廣場改造工程除綠化外全部完成,完成投資9500萬元。”
蒲縣國土局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蒲子文化宮的原址是縣城一個休閒廣場,為建蒲子文化宮,將原休閒廣場拆除了一半。當地人對蒲子文化宮議論紛紛,都表示“長得像鳥巢”、“肯定要花很多錢”。蒲縣縣委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稱,目前正處於人事變動時期,不接受任何採訪。
人們不禁要問,“山寨建築業”緣何在神州大地如此興盛?
現在中國的建築界,要么是外國建築師進來主導一切,比如北京的幾大新地標都有外國設計師的身影出沒,要么是中國建築師在領導的“要求”和工程的緊迫下迅速出成果,山寨模仿齊上。
有兩個數據很說明問題:1999年,上海評選出的50個經典建築中,一半是外國人的作品。而中國建築師一生完成的建築量和建築速度是美國建築師的5倍,而設計費用只有他們的10分之1。
就是說,有錢的政府請外國人來蓋,沒錢的政府讓中國人來蓋。這就是山寨建築橫行的表面原因。更深一層次的原因則是——權利的張揚
僅3萬人口的偏遠地方山西蒲縣建造了一座造價1億元的蒲子文化宮,外觀風格模仿“鳥巢”。而蒲縣縣城僅有2條街道,每年可支配財政收入僅3億元,網友質疑蓋高樓修廣場是在幫助一些官員獲取機會中飽私囊、收取回扣和賄賂。(7月8日新民晚報)
山寨大國出現“山寨鳥巢”並不是稀奇事,說明山寨能力之強,山寨風氣之重,早已遍布神州大地。不過,貧困縣拿出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去修建一座“山寨鳥巢”,倒是有點出格。很明顯,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對於僅有2條街道,3萬人口的小縣城來說,修建造價億元文化宮,實在是大材小用的形象工程。
當然了,類似的形象工程並不少見,安徽阜陽的“山寨白宮”、江蘇阜寧的“山寨中國館”,都是聞名全國的山寨工程。而對山寨形象工程熱衷的背後,則是創意設計的匱乏,以及追逐政績的心態。時下不少地方政府大興土木,超出本地的實際需求,盲目搞開發建設,耗費巨資修建樓館場所,大多淪為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蒲子文化宮就是典型的例子,“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1195個座位劇場、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老幹部、青少年活動室、閱覽室等設施為輔的地上3層地下1層的綜合性場館。”在僅有3萬人口的小縣城,如此規模的文化宮,又會有多大的用途?使用效率又有過高?恐怕大多數時間,只能是閒置曬太陽罷了。
地方政府之所以熱衷於形象工程,早已是心照不宣的公開秘密。而公眾對形象工程也習以為常,因為無法在事前阻止,只能在事後詬責。但時間一久,連批評的勁頭也有些疲憊。你罵你的,他蓋他的。更何況,多見建形象工程的領導升遷,卻少見因形象工程而降職的官員。如此一來,建形象工程就成了“正反饋”效應,雖然不能為百姓謀福利,卻成為官員向上走的“投名狀”,當然要抓住機會、甚至創造機會興建形象工程了。
假如蒲子文化宮的外形很普通,不是“山寨鳥巢”的版本,估計就很難引起公眾的興趣,畢竟形象工程太多,而“山寨鳥巢”卻不多見。是“鳥巢”的特殊外形,將蒲縣暴露在輿論的火力下。但是,依照以往的經驗來看,如果沒有查出腐敗問題的話,這種關注熱度也持續不久,很快就會湮沒在浩淼的新聞中,而神州大地向來不缺少吸引眼球的新聞

山寨代表性建築

山寨版世博中國館

江蘇省阜寧縣規劃局雕塑
這個被網友稱為 “山寨版中國館”的雕塑,位於阜寧縣城南的204國道和329省道交匯處。這一建築約六七層樓高,在結構、色調和外形等方面與上海世博中國館頗為相似。這一建築下方和內部沒有太多空間,並不能作為場館使用。
據阜寧縣規劃局提供的資料,這座名為“中華情”的雕塑高23米,基座為邊長49米的正方形。

山寨版中國館山寨版中國館
建於2010年------------------------------------山寨版故宮

橫店明清宮苑

山寨版故宮山寨版故宮
橫店的“明清宮苑”是按照北京紫禁城一比一的比例修建的
占地1500畝,匯聚了京城宮殿、皇家園林王府衙門、胡同民宅等四大建築系列,真實地再現了北京故宮原貌及老北京民居。
主體建築有太和殿、乾清門廣場、乾清宮、坤寧宮、漱芳齋、承天門、午門養心殿軍機處、西陸六宮等。雖然是“克隆”,但氣勢卻是一樣的恢宏。
建於2006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