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巫

屈巫,又稱“巫臣”,字子靈。因為他後來奔往晉,受封於刑,子孫蕃衍,以“刑”為氏,又成為刑氏的受姓始祖。

屈巫,又稱“巫臣”,字子靈。楚莊王時為申公。屬“屈氏別氏申氏”。關於屈巫的世次,視其生活年代,當與屈到之父屈盪同時。因為他後來奔往晉,受封於刑,子孫蕃衍,以“刑”為氏,又成為刑氏的受姓始祖。
楚莊王十七年(前597),楚伐蕭,圍之,“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撫而勉,三軍之士皆如挾光纊。”因而攻下了蕭城。此為巫臣之首見於《左傳》。然而《左傳》記巫臣事最早為此前一年之諫納夏姬。只是補敘於成公二年:楚莊王伐陳之夏氏,事後欲納夏姬。屈巫諫之,莊王遂不納,而公子子側(子反)又欲納之,屈巫又設言至之。於是,莊王將夏姬賜連尹襄老。從楚莊王和子反方面來看,屈巫所說也確實都是金玉良言。
數年後襄老死,屈巫精心策劃,同夏姬約定後,讓她到鄭國去,然後從鄭國聘之為妻。楚共王即位(前590),屈巫又借聘問於齊國的機會,盡帶家室財產而行。到了鄭國,讓副使回國復命,自己則攜夏姬與家室奔晉。“晉人使為刑大夫”。
《左傳.成公七年》還追述了屈巫一事:楚莊王十九年伐宋師還,子重請取申、呂以為賞田,屈巫諫之。其所談道理,也均冠冕堂皇,無可挑剔。然而自己卻用盡心機,為一美婦奔晉,正如楚共王所評價:“自為謀也則過,為先君某也則忠。”
楚共王初年,“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盪及清尹弗忌”,而分其室。屈巫於是立志報仇。他在晉國要求出使吳國,助吳以戰車,教之乘車,並指使吳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吳。”於是吳國接連伐楚,使子重、子反一歲七奔命,而“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屈巫是一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人。只是因為一個女人而徒然地轉變了一切方面,包括志願、作風、思想等等,與以前判若兩人,實在是不可思議。
屈巫奔晉後,其長輩或同胞兄弟被子重、子反所殺的有子閻、子盪、弗忌三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