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浩然

居浩然,湖北廣濟,中國國民黨黨國元老居正次子,名字是孫中山取的,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居浩然(1917年-1983年),湖北省武穴人,中國國民黨黨國元老居正次子,名字是孫中山取的,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抗戰期間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十六期步兵科,後來在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地進修。

曾任淡江英專(淡江大學前身)校長。1952年3月1日發行《英萃》雜誌。1959年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社會學大會,居浩然代表中國社會學社爭取加入國際社會學社成為會員,後來成為國際社會學社理事會的理事。夫人是徐萱女士,婚後育有四名兒女,即居文、居玫、居蜜、居美,王小痴說他“一向以懼內名世”。

主要經歷

1961年10月1日,《文星》第四十八期刊出居浩然的《徐復觀的故事》。1962年文星時期居浩然以連續三篇“科學與民主”、“西化與復古”及“從門德列夫的周期表算起”,釐清科學、民主、知識等基本觀念;痛批立法委員胡秋原不懂普朗克常數的定義與傅立葉的積分公式,還胡扯“量子力學解釋有三派”,最後送給胡對聯:“不知所云三化論,東拉西扯一團糟”,橫批“信口胡言”。整個事件下來,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認為居欠缺口德,所謂“極盡刻薄、無情之能事,一副豪門惡少的嘴臉”(許逖語);又揭發胡秋原在1933年11月的“閩變”中,有過“與虎謀皮的反動行為”。

《李敖回憶錄》里曾提到居浩然與李敖一起逛舞廳的往事,當時居浩然正擁形而上而下之,逢居太太來電查勤,居浩然正色說:“這裡沒有居浩然,我姓張,在風月場所,我都姓張。”1964年移民澳洲,在墨爾本大學教書19年,當地僑胞形容他是一個“以得罪人而為樂”的人物,終老海外。1983年3月5日病逝澳洲。查看本文評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