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卡爾波利

尼古拉·卡爾波利,1938年5月1日出生在今白俄羅斯的布列斯特州。年輕時曾經受過高等體育專業教育,是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的同窗好友。自從1969年以來就一直擔任位於葉卡捷琳堡的俄羅斯超級聯賽烏拉洛奇卡俱樂部主教練。

中文全名:尼古拉伊·瓦西里耶維奇·卡爾波利
英文全名:Nikolay Vasiliyevich Karpol
俄文全名: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арполь
1938年5月1日出生在今白俄羅斯的布列斯特州 
曾率隊獲得1978年至1982年和1986年至1991年前蘇聯全國聯賽冠軍,先後於1986年、1987年和1989年在蘇聯冠軍杯中折桂,並在1992年至1998年連續奪得俄羅斯全國排球聯賽的冠軍,以及一舉奪得1981年到1983年、1987年、1989年、1990年、1994年、1995年歐洲冠軍杯冠軍和1986年歐洲國家杯冠軍。
同樣,卡爾波利曾先後在1979年到1982年和1988年到1993年擔任前蘇聯女排的主教練,並於1993年到2004年一直出任俄羅斯女排的主教練。卡爾波利在國際排壇功勳卓著,在1989年和1991年被國際排聯評為年度最佳教練的稱號,1980年被評為前蘇聯的功勳排球教練。他先後率領前蘇聯女排(後俄羅斯女排)在1980年和1988年奧運會上勇獲冠軍,並在1992年和2000年奧運會屈居亞軍;還在1990年女排世錦賽上獲得冠軍,並且在1994年和1998年女排世錦賽連續兩屆獲得季軍;同樣在1989年和1993年女排世界盃上奪得亞軍,並先後在1981年和1991年分別獲得季軍;此外,他還率隊在1979年、1989年、1991年、1993年、1997年和2001年多次在女排歐錦賽中奪魁。 
每當觀眾觀看俄羅斯女排比賽的時候,大家除了對俄羅斯的美女球員流連忘返之外,這位像雄獅般感性而激情的“咆哮”主帥卡爾波利同樣叫大家記憶猶新,令許多球迷對卡爾波利的咆哮和狂怒的樣子都習以為常。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經過五局苦戰最終奪冠以後,俄羅斯女排姑娘們都無法抑制住內心的失望,掩面而泣,而卡爾波利卻一人在休息長廊處獨自踱步,面對著牆壁沉思著自己作為俄羅斯女排主教練的這場謝幕絕唱。 
儘管卡爾波利沒有用雅典奧運會的金牌來為自己輝煌的執教生涯劃上完美的句號,但是他所培養出的以索科洛娃、加莫娃和高蒂娜為班底的俄羅斯女排,在兩年後成功登頂2006年女排世錦賽的冠軍,不能不說是卡爾波利留給俄羅斯女排的最大財富。
現任俄羅斯女排助理教練伊萬諾娃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評價前主帥,“卡爾波利是一位神奇的教練,他培養了許多世界上著名的球星,並且一直將前蘇聯包括俄羅斯女排一直名列在世界排壇勁旅的前列。同時,卡爾波利又是一位家長式的教練,當球員成長到二十多歲的時候,如果他還沿用針對十多歲小球員的教育方法,矛盾只會慢慢的被激化。”正如此言,當俄羅斯女排希望在2002年女排世錦賽上重整旗鼓衝擊冠軍的時候,索科洛娃和高蒂娜的先後離隊最終導致陣容不整,確實是給卡爾波利一個不小的打擊。
在記者招待會上,卡爾波利不只一次的被提問道,“為什麼在比賽中,你總是不停向隊員怒吼?”卡爾波利則總是態度和藹的答覆,“我是想通過大聲的吶喊,刺激疲勞的隊員,提醒他們在場上的注意力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希望他們能夠激發鬥志,戰鬥到比賽的最後一刻。”有細心的人曾經翻譯過卡爾波利所謂的“怒吼”,其實說話內容根本沒有什麼過激的地方,只是在不停的提醒隊員,“你們是怎么打球的?”,“你這樣打球對得起剛剛去世的祖母嗎?”這與其說是教練對球員的訓斥,不如說是一位長輩在對晚輩進行的人生教誨。 
卡爾波利曾經對於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做了如下的解釋,“雖然我在比賽中喊話很大聲,但是沒有達到情緒失控的程度,我只是一直在激勵球員們全身心的投入比賽。我更喜歡把自己比擬成一位挑剔的導演,而隊員們則在全神貫注的為觀眾奉獻出一場精彩的‘戲劇’”。當然,在平時訓練中,卡爾波利發現個別球員偶爾犯錯,他通常會選擇用沉默來代替訓斥,從而讓其他隊員出來進行善意的提醒。
生活中的卡爾波利性格溫柔,總喜歡靜靜的讀書,出國比賽的時候總是將小說和詩集帶在身邊,休憩的時候以供自娛自樂。他喜歡喝烈性白酒,總是在賽後向前中國女排的主教練郎平討要北京的“二窩頭”。儘管妻子和孩子是他的最愛,但是排球是他的生命,俄羅斯女排姑娘們更是他的寵兒,他對每名隊員都非常體貼,一直像父親甚至是祖父般的照顧。 
卡爾波利帶領俄羅斯女排參加國際比賽的時候,他對待自己的球員總是呵護有加。他會時不時的抱怨酒店的空調過冷,擔心隊員們感冒;並且還會叫客房服務員加長球員休息的專用床,以方便隊員們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此外,卡爾波利還特別反對女排隊員進行大負荷的蹲槓鈴訓練,因為那樣可能會導致女排隊員不孕。 
自卡爾波利從俄羅斯女排主教練卸任之後,他在2005年利用自己積蓄多年的財富,投資了多家國內以及海外的排球俱樂部,併兼職擔任烏拉洛奇卡旗下兩家俱樂部NTMK和俄羅斯航空公司俱樂部的領隊、排球經理以及俱樂部執行長,並買斷瑞士蘇黎世沃萊瑞俱樂部大部分的股權,並且開始在股市里大展拳腳。 
如今,卡爾波利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專心撫養孫子的身上,畢竟兒子和兒媳的英年早逝對於這位長年征戰排壇的功勳教練來說,是心中永遠的痛楚。也許,我們將來無法再次看到卡爾波利老人在排球場邊“咆哮”式的教誨,但是我們會很欣喜的發現,排球場外又多了一個挺著肚子,臉上偶爾流露出笑意的快樂老者。這位雷厲風行的“咆哮”教練卡爾波利,會長年留在全世界球迷的記憶中,直到永遠……
當聽說義大利人吉阿尼.卡帕拉接過了俄羅斯女排的教鞭,心裡多少有些遺憾,這也意味著傳奇教練卡爾波利執掌俄羅斯女排(包括前蘇聯女排)20多年的歷史終於結束,從此,排球場上在也看不到那戴著啤酒瓶一樣的眼鏡滿頭白髮的又矮又胖的老者的身影,再也停不到他那招牌式的咆哮了。
義大利著名的服裝品牌Prada是近幾年來在世界各地頗受歡迎的一個牌子,因為他用料十分别致,對比元素組合恰到好處,不同材質、肌理的面料統一與自然的色彩中,在女裝細膩的基礎上強調男裝的粗獷。在排球上,老帥卡爾波利無疑是像Prada一樣成功,在他的37年的執教生涯中,他咆哮出的鐵軍,傳統的高舉高打法恰似女子排壇那驚艷的粗獷。更重要的是,他像一隻永遠在咆哮的獅子,一個鬥士,孤傲的執掌著俄羅斯這面旗幟,這是世界排球史上寥寥可數的革命導師之一。
卡爾波利的影子多少被他那火暴的脾氣給遮擋,人們更願意去記得加莫娃、阿塔莫洛娃等金髮美人兒,人們每次看到卡爾波利瘋了似的罵人,都恨不能上去踢他幾腳。事實上,加莫娃、阿塔莫洛娃只是演員和模特,卡爾波利才是導演和設計師。正是卡爾波利這樣強調主攻高舉高打的球隊才鑄就了今天加莫娃、阿塔莫洛娃們的地位和榮譽。
咆哮是卡爾波利的招牌,當郎平還是鐵榔頭的時候,就看著這個俄羅斯男人在場上嗷嗷地痛罵漂亮的俄羅斯女孩子們,一撥撥的金髮美女換著,教練都是卡爾波利。這個火爆脾氣的教練好像總是要暴跳如雷才能表達他的意圖,無論輸贏,他都是喊叫不休,紅著眼撕心裂肺地喊,像男人盛怒之下要動手前的樣子。郎平後來帶中國隊,正是俄羅斯鼎盛時期,卡爾波利和他的俄羅斯鐵軍像座山一樣橫垣在中國女排面前。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的李耀先到1990年世錦賽時的胡進,再到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的栗曉峰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郎平,一直到2004年的陳忠和,卡爾波利與中國女排對抗了近20年。風雨的沖刷,歷史的積澱,不改的是老帥的執著。
正是這份激情和狂熱,這種義無反顧的血性令他們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大起大落。2004年奧運會歐洲區預選賽中,俄羅斯隊因為戰績不佳而喪失掉了直接入圍的資格;之後在日本舉行的八進四落選賽中,俄國女排也是以第四名的成績才勉強過關;奧運會小組賽,俄女排更是表現不佳連負中國和古巴。卡爾波利最後的咆哮再也喚不醒沉睡的俄羅斯隊,事實證明,大逆轉戰勝巴西和對中國的夢幻開局不過是一場迴光返照的夢。卡爾波利曾經十分感慨地說:“世界變了,國家也變了,我這個主教練也在變。25年來,我帶的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每一個時代的年輕人的想法都不同。我成功地跟這么多代年輕人相處的秘訣,就是不斷地學會欣賞每一代年輕人的想法。”不過,他確實不適應了現在的世界排球格局。
對兩個高強攻點形成絕對依賴的俄羅斯女排傳統的高舉高打現在已經慢慢的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能適應於現代排球全面,快速的變化。卡爾波利已經不再年輕,激流勇退是最明智的選擇。他的最後一戰最後一個暫停,他破天荒的沒有再怒吼了,只是很淡然,他也倦鳥思歸了。
他的招牌式的怒吼已經不再,取代他的是陳忠和招牌式的微笑;他招牌的強攻,取代他的是排球全面發展的整體進攻。用陳忠和的微笑,女排的整體進攻去祭奠已經土崩的俄羅斯女排,再讓另一個崇尚整體的義大利人吉阿尼.卡帕拉來俄羅斯的廢墟重建。2003年,俄羅斯女排最鼎盛的一年,戰勝她們的雖然是美國隊,但是,冠軍卻是義大利人。
別了,那聲咆哮!別了,卡爾波利!別了,卡爾波利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