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山村

大塘里,今名聯愛村,位於碓家嶺腳。 尹山村,位於尹山山腰。 2007年11月,聯心、聯愛、尹山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定名為尹山村。

分聯愛、聯心、尹山三個自然村。
【大塘里村】
大塘里,今名聯愛村,位於碓家嶺腳。村民主姓徐、嚴。祖籍東海郡、富春郡。
徐姓起源見“結蒙村”介紹。
嚴姓起源,史載由莊姓而來。戰國時期有一位君王叫侶,死後諡號莊王。他的子孫便以莊為姓。相傳到東漢時,漢明帝叫劉莊,為了避諱天子的名字,姓莊的人就改為姓嚴。
大塘里村,相傳在大清光緒年間,村民居住在碓家嶺腳山坑兩旁。這裡地形如螃蟹,謂有蟹王踞此,吉利於民。先人為了留住蟹王,於村旁鑿了口大池塘,故名大塘里。
大塘里嚴姓據傳是從鳩坑鄉嚴家村遷來此地的,時間約在明末清初。
大塘里屬革命老區村。1936年建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
公元2007年11月,聯心、聯愛、尹山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定名為尹山村。
【十八殿塢村】
十八殿塢村,今名聯心村,位於筆架尖東南側的山凹里。
相傳:古時該村有十八姓,每姓於村外附近建有小殿,共十八座;後拆去全部小殿,伙建大廟於村東。廟內塑有十八個菩薩,表示十八姓祖。又因隅位於山塢之中,故取名“十八殿塢”。
十八殿塢徐姓居民,祖籍東海郡,相傳明朝末年,徐公雙福從鳩坑鄉塘聯村遷來此地。
十八殿塢屬革命老區村。1936年建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支書張萬金
公元2007年11月,聯心、聯愛、尹山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定名為尹山村。
【尹山村】
尹山村,位於尹山山腰。村民主姓嚴、洪、方。
嚴姓起源見大塘里村介紹。洪姓起源,據《元和姓纂》所載,本姓共氏。西周時有太叔,受封於共國(在今河南輝縣),稱為共伯。春秋時,共國被衛國所滅,其後有共氏。在唐朝以前,部分“共”氏家族因避仇逃難而改為“洪”氏。又據《通志·氏族略》載:豫章有弘氏,因避宋朝諱而改為同音的“洪”氏。
方姓起源,據古書記載,方姓源出於炎帝榆罔的後裔。《明代方正學族譜序》認為,榆罔有子名雷,封於方山,號稱“方雷”。方雷的子孫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將軍,智勇過人。他曾奉命南征,平定過荊蠻的叛亂,為周室的復興立下了大功。因此,後世各地的方姓宗譜,都採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後”的說法。方氏源出於河南,後世各地的方姓大多是從河南遷出的。
尹山村嚴姓、洪姓、方姓村民,多為從鄰近的鳩坑鄉遷此。具體年代不詳。
自宋以來,尹山為梓桐風景名勝地。《明嘉靖淳安縣誌》記載:“尹山——在縣西南70里,兩峰南峙,跨石如橋,倚石如人,中有石室石棋,皆天然之勝。”元歙人鄭玉與徐大年、俞士淵同游尹山,有詩云:“白髮蕭蕭老鄭虔,相邀同上尹山巔。新秋昨夜過微雨,古樹空岩生翠煙。山佛倚天形聳瘦,仙橋駕壑影空圓。欲題姓氏留山骨,蘚滑苔深不可鐫。”山巔有寺,名尹山庵。其佛為新安越國公汪華第八子修真化此。明蜀阜徐貫有《尹山庵》一詩,贊云:“梵宇蕭蕭山外山,欲窮幽討未能閒。千尋拔地青峰聳,一道沿崖碧水灣。古木雨晴猿正掛,長林煙螟鶴初還。萬緣到此都成幻,不在尋常色相間”。
2007年11月,聯心、聯愛、尹山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定名為尹山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