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原始觀音座蓮

尖葉原始觀音座蓮

尖葉原始觀音座蓮(學名:Archangiopteris tonkinensis (Hay.) Ching),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根狀莖頗長,近直立或斜生。葉簇生,多汁草質,上面有一寬縱溝槽,腹部著生,邊緣有粗齒牙,葉片卵狀三角形,闊披針形。漸尖頭,有小柄,葉脈分離。孢子囊的頂部有不發育的環帶,並以腹部的一縱縫開裂,放出大量孢子,下面有沿葉脈著生的分枝夾絲,夾絲的長短不一,節狀,腺頭,透明,分枝,乾後易擦落;孢子略圓或闊卵圓形,乳黃色,透明,表面有短細刺頭密生的外孢壁。 本種的羽片卵狀披針形,有漸尖頭,葉邊自基部向上有弧曲尖鋸齒;夾絲較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葉柄長40-45厘米,淡綠色,腹面有寬溝,疏生棕色披針形而有齒牙的鱗片,下部較多,基部以上20-30厘米處有膨大的節;葉片闊卵圓形,遠短於葉柄,奇數羽狀,頂生羽片有長柄,與側生的同形,側生羽片2-4對,對生,斜出,或斜開展,卵狀披針形,長20-25厘米,寬4-5厘米,有柄(柄長約5毫米,膨大,乾後近黑色),中部最寬,向兩端漸狹,頂端為長漸尖,基部短楔形。葉緣有弧曲形尖鋸齒。葉多少為厚堅紙質,上面光滑,無毛,下面沿中肋有鱗片疏生。葉脈甚開展,很明顯,分叉或單脈,向上彎弓,直達鋸齒。孢子囊羣長7-10厘米,線形,位於葉緣與中肋之間,有細密而分枝的節狀夾絲,短於孢子囊,易脫落;孢子長圓形,有微小密刺頭突起,透明。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熱帶常綠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產于海南島。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

本種頗似亨利原始觀音座蓮(A. henryi Christ et Gies.),但葉柄遠較葉片為長(約兩倍),羽片卵狀披針形,對生,邊緣具有規則的的弧曲鋸齒,夾絲遠短於孢子囊,故易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