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本體論

小說本體論,是一部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於2010年8月1日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小說本體論》以現代學理進展為嚴格背景,首次建構起小說本體論理論體系。在後形上學視野中,小說本體論研究存在小說中的顯現,這一顯現過程是小說與存在的對話過程,後者已是小說的存在方式,即小說本體。全書吸收現代以來意識哲學和解構哲學的學理成果,立足於大量中外小說文本實踐,從意識和語言的關係人手,把小說的存在方式看作虛構意識和換喻語言這兩極間的動態交流活動,在這種交流中,一個超越現實世界、富有多層次情感邏輯的小說世界被理性看護下的想像活動運作出來,它具體顯現出了客觀的、富於人文關懷的存在。《小說本體論》由此重啟“後理論時代”中小說藝術的深刻人文意義。

作者簡介

劉陽,男,浙江杭州人,1979年10月生,2008年獲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美學。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學術月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等轉載近10篇。另發表學術思想隨筆200餘篇。獨立承擔上海市社科規劃課題一項。

目錄

序二

引言 小說本體論研究概述

上編 小說本體的生成

第一章 小說本體論作為文學理論的有效性證明

第二章 本體論考察

第三章 文學與本體論的不容性

第四章 文學與本體論的相容性

第五章 小說本體論的可能性

第六章 小說與文學本體論的不容性

下編 小說本體的運作

第七章 小說與文學本體論的相容性

第八章 小說中故事的非自足性

第九章 小說中語言的非自足性

第十章 故事的自動運行與主體虛構意識

第十一章 語言的自主控制與存在的客觀性

結語 小說本體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拿到劉陽博士《小說本體論》這部近四十萬字的厚厚書稿,心裡十分高興。劉陽曾經是我指導的博士生。想起去年劉陽拿著這本博士論文在答辯委員會的詢問下侃侃而談,將論文的總體構想、邏輯理路、創新之處雄辯而清晰地闡述出來。通過答辯時,答辯委員會給他打了高分。我自己也感到,這是我近幾年所看到的文藝學方面最優秀的博士論文之一。現在,本書經過認真修改,就要出版了。劉陽要我寫個序,我當然義不容辭。下面就談幾點感想。

也許我孤陋寡聞,在我的印象里,小說理論和批評方面的著作,已經出了很多,但是,嘗試完整建構小說本體論的文學理論著作,本書可能是國內第一部。僅就此而言,本書對於文藝理論就是一個貢獻,就有獨特的價值。當然,更重要的是本書在學術上的創新和成就,在我看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後記

仿佛尚在眼前,其實已很遙遠。當修改完最後一個標點符號,回過頭重新翻開這部書稿,那一頁頁觀點,層次,文字,注釋,都化作了青蔥歲月的斑斑足印,不由我不在記憶的螢幕上回顧從前。

三十年浮生,其中二十二年在做學生中水流般度過。做完學生做老師,生命將在大學裡從容定格。讀書,背書,教書,寫書,出書,自我鑑定乃一標準書生。而若要問此生與書結緣的顯著明證,大概是從記事起,從國小到中學到大學再到碩士博士,記不清曾多少次流連於書店和圖書館,仰望著翻閱著那一架架一層層書籍之際,有時不免驀然想到,什麼時候也能在這裡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書嗎?往事依稀渾似夢,都隨風雨到心頭。流金的歲月,不期然迎來夢想成真的今天。

文摘

這兩個結尾共同擁有的特徵是,都變設問為反問,徑直把問題留給了我們。前者的揣測語氣並不改變其反問性質,它等於是在問,這個人明天會回來嗎?回不回來呢?答案何去何從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翠翠依舊迎著朝陽在茶峒溪岩上痴痴等待著二老儺送這一躍動著理想、希望和信念的舉動,而這個舉動透露出來的生命亮色貫穿著整部小說,從客觀方向上引導著我們對它的意義參與,讀了這個結尾,我們會感到小說並未結束,沿循著結尾里坦然包容著的生命力量,再回想整個故事,我們會感到獲得了儘管與初讀時有所不同、但更為積極明朗的印象,這也意味著,這一結尾成功地發生出話語來了。對金庸來說,問題同樣不在於這一刀能否砍下去,而在於這個空白本身所蘊含著的一種複雜性和模糊性,它們在《雪山飛狐》這樣的小說中也不聲不響地總具備著,現在,就這樣,這個結尾發生出話語的力量,我們被話語的這種力量擺置到小說中去領略那些江湖恩仇背後的複雜人性了,撇開武俠小說的特定背景,人性的複雜也是我們每個當代人共同面對的問題。我們在前面曾說過,金庸小說中的故事總體上處於主體性弱層次,令人回味的餘地並不很明顯,但這個結尾是一個例外。也許我們會記不清小說『青節的來龍去脈,卻可能對這個空白式結尾過目難忘,因為話語是最深入人心的,而當有了它,我們展卷再讀這部小說時又會順利地很快進人隋節,因為話語的調節功能總是溫暖的、客觀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