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臭鼩

小臭鼩

小臭鼩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是小臭鼩,中國瀕危動物。成體體重平均為1.8克,體長4厘米。但是這是一種相當成功的小動物。小臭鼩軀體細小,四肢纖細,尾較長。體背黑灰色稍帶褐色色調,腹面為暗灰色,與背部毛色區別明顯。分布在亞、非、歐洲許多國家的森林、叢林中都能發現它們。

基本信息

特徵

成體體重平均為1.8克,體長4厘米。但是這是一種相當成功的小動物。小臭鼩軀體細小,四肢纖細,尾較長。體背黑灰色稍帶褐色色調,腹面為暗灰色,與背部毛色區別明顯。小臭鼩體形雖小,但由於動作敏捷並有含毒素唾液,可以捕捉比自己體形更大的獵物

分布

範圍很廣,在亞、非、歐洲許多國家的森林、叢林中都能發現它們。

習性

小臭鼩小臭鼩
小臭鼩小臭鼩
小臭鼩雖小,也是一種哺乳動物,必須把體溫維持在大約38攝氏度才能生存。

哺乳動物用以保溫的一個重要方法是長出厚厚的皮毛,減少體熱的散失。但是對小臭鼩這么小的動物來說,這個方法不可行,那將會讓它變成一個小毛球,無法動彈。
小臭鼩能夠採取的策略,只能是增加體熱的產生,以此彌補體熱的散失。為了加速產生體熱的代謝過程,需要大量地攝入兩樣東西:食物和氧氣。

小臭鼩每天要吃下大約相當於其體重兩倍的食物,而且都是營養豐富的動物性食物(昆蟲、蜘蛛等)。作為對照,一頭大象每天要吃300千克食物,聽上去似乎很驚人,其實只占其體重的4%,而且還都是些低能量植物。

小臭鼩對氧氣的消耗更是驚人。在熱平衡的環境(氣溫35攝氏度)中,其氧氣消耗率為每千克體重每分鐘消耗100毫升,當氣溫降到22攝氏度時,氧氣消耗率增加到270毫升,最高可以達到1000毫升,分別是人類的25倍、67倍和250倍。為了能吸入這么多的氧氣,它的肌肉每分鐘要收縮900次。

在顫抖時,其肌肉速度能達到每分鐘3500次。顫抖是在寒冷環境下快速產生體熱的重要方法,由於肌肉的快速收縮,能使細胞產熱提高四倍。
吸入體內的氧氣進入血液,隨著心臟的搏動輸送到全身各處,參與產熱的代謝反應。為此,小臭鼩的心臟需要快速地搏動,能達到每分鐘1500次,遠遠超過所有恆溫動物的心跳速度,已達到心臟所能承受的搏動極限。但是,這么快的心跳還不能滿足需求,小臭鼩還要有一個大心臟,每次跳動能輸出更多的血液。哺乳動物的心臟重量一般占體重的0.6%,而小臭鼩的心臟所占的分量則是其三倍。

保護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稀有
已列入中國生物樣性紅色名錄,評估等級為近危NT。

詳情

編號:

127

拉丁目名:

INSECTIVORA

中文目名:

食蟲目

中文科名:

鼩鼱科

拉丁科名:

Soricidae

中文屬名:

臭鼩屬

拉丁屬名:

Suncus

拉丁種名:

etruscus

定名人:

(Savi)

年代:

1822

中文名:

小臭鼩

原始文獻:

Nuovo Giorn. de Letterati, Pisa, I:60

模式產地:

義大利比薩 (Pisa, Italy)

生境:

海拔450米熱帶森林

國內分布:

雲南

保護級別:

未列入

備註:

中國珍稀動物紅皮書--稀有 (China Red Data Book- Rare)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