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棕腹樹鵲

小棕腹樹鵲

小棕腹樹鵲(學名:Dendrocitta vagabunda)是雀形目、鴉科的鳥類,是棕腹樹鵲的一個亞種。頂冠、頭、頸黑色,胸部灰色,背及腰棕褐,下體黃褐。翼具近白色斑塊。棲於小樹頂層,如杜鵑般獵捕昆蟲、巢中幼蟲及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分布於印度,常見於海拔2000米的灌叢和森林。

基本信息

簡介

小棕腹樹鵲(學名:Dendrocittavagabunda)是雀形目、鴉科的鳥類,是棕腹樹鵲的一個亞種。臉黑色,漸變為頂冠、頸背及胸部的灰色。背及腰棕褐,下體黃褐。此種為中國的3種樹
小棕腹樹鵲
小棕腹樹鵲
鵲中分布最南者。與灰樹鵲及黑額樹鵲的區別在尾灰,翼具近白色斑塊。棲於小樹頂層,如杜鵑般獵捕昆蟲、巢中幼蟲及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分布於印度,常見於海拔2000米的灌叢和森林。

形態特徵

小棕腹樹鵲身長38厘米。成鳥:頭部、頸項、兩頰、頸側、頦、喉至上胸灰棕黑色,嘴基和眼周最暗;肩、背淡暗棕色;尾上覆羽淺棕黃色;尾羽淡藍灰色,尾基部最深,向尾稍逐漸變淺,尾端則具寬的(4—5cm)黑色端斑,外側尾羽與中央尾羽相同但黑色端斑相應變大,最外側尾羽黑色端幾占一半尾羽的長度;下胸、腹部和體側棕黃色;尾下覆羽淡棕黃色;翅上覆羽淡灰白;三枚最內側的次級飛羽外翈灰色,其餘次級飛羽外翈灰色稍縮小,飛羽餘部概黑色。
小棕腹樹鵲
小棕腹樹鵲
虹膜暗褐;嘴、跗蹠、趾為暗黑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西南部的第卡納塔克邦和喀拉拉邦。

生活習性

棲於小樹頂層,如杜鵑般獵捕昆蟲、巢中幼蟲及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叫聲響亮似笛音的kokila及其他嘶啞金屬音及咪咪的叫聲。常見於中國西南及西藏東南部近邊境地區高可至海拔2000米的灌叢和森林。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樹棲性,多棲於高大喬木頂枝上,喜不停地在樹枝間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主要以漿果、堅果等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
小棕腹樹鵲
小棕腹樹鵲

生長繁殖

繁殖期4-6月,營巢於樹上和灌木上,巢由枯枝和枯草構成。每窩產卵3-5枚。卵乳白色或淡紅色,偶爾也有淡綠白色,被有灰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常常在鈍端形成圈狀或帽狀。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