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桂村

小桂村

筱桂村即筱筀村,因“筀”字較生僻(當時電腦上打不出)而被坪上鎮派出所戶籍室改為筱桂村,當地人亦稱為小桂村。筱桂村隸屬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地處新邵縣北部邊陲,下與冷水江市禾青鎮球溪村接壤,前帶碧波銜珠的資水(湖南省第二大水系),後倚青翠蘊玉的大乘山(第二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的雪峰山余脈)。村莊沿河依山而建,是一個擁有桂竹山、土庫里、官塘里、肖家嶺、柳木山、沙灣里、新屋裡、周家嶺、柴碼頭等自然院落的行政村,面積約25平方千米,3800多人,十三個村民小組,是全縣最大的一個村。村民以顏姓為主,其基祖潛公自宋季由江右西徙湖湘,卜居筱桂。生息繁衍,於今歷三十世,越七百餘年。全村民風淳樸,村民善良、團結、友愛。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筱桂村隸屬湖南省新邵縣坪上鎮,地處新邵縣北部邊陲,下與冷水江市禾青鎮球溪村接壤。

經濟發展

筱桂村位於資水流域,為丘陵地區,丘陵間夾以平地,多闢為良田。上世紀50年代,緊鄰筱桂村的冷水江市禾青鎮建有大型國有企業:資江氮肥廠。村民多以種田為主,圍繞資江氮肥廠或做臨工或做小生意,生活相對富裕。但是也因此而錯失改革開放初期前往廣東、深圳等地的打工致富潮。

當前在筱桂村支兩委的帶領下,銳意進取,求真務實,全村逐步向新農村邁進。2008年12月硬化一條長3.2千米,寬6米的村級公路,至今仍是全縣最好最美的一條村路。2014年進行了村路美化,安裝了路燈,種上了綠化樹,安放了垃圾桶。筱桂村民多以自給自足或打工為生,因湘投筱溪電站的修建及滬昆高鐵穿村而過,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人們因勤勞而致富,大部分蓋起小洋樓,也使原本零星聚集的圓形村落發展成為沿馬路而建的帶狀村落。現人民安居樂業,基本過上了小康生活。尤為顯著者湧現了劉祖長、顏盛繁等億萬富翁。

精神文明也建設得聲有色,豐富多彩,如今廣場舞已成為人們健身消遣的娛樂方式。

教育概況

筱桂學校(克復學校)坐落在筱桂村的中心,地勢塏爽,視域寬闊。後枕大乘山,山色空濛;前臨資江水,水波瀲灩。學子仰乘山而歸仁,瞰資水以啟智,洵修身養德之聖地,讀書成材之佳境。

一九一三年,由族人之名宿顏靜庵、顏瑞如等,稽之歷史發展潮流,鑒於現實圖存需要,倡率族人籌辦新學,假顏氏宗祠(又名陋巷分香)為講學地點,改稱蒙館為學校,命名曰“克復”,取義於孔子“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一語。慘澹經營三十二年,因學生日眾,房舍不敷,於1944年由族人顏北康為綜理重修克復學校。學校四周繞以圍牆,校門為石造,呈牌坊式。其上橫鐫“克復學校”四字。校門左右有楹聯為:

克紹宗風,修己嘗膺一得善;

復興民族,樹人永拓百年規。

1952年,新邵建縣,學校所在地劃歸新邵轄管,定名為筱筀村,學校遂以地名,稱筱筀國小。1955年,學校首辦高小班,稱之為“筱筀完全國小”。1972年秋,首辦國中班。後以顏楚廉、顏雨時、顏臘連、顏屈群為首於1988—1990年間擴建學校。2007年以後,生源銳減,筱筀學校取消國中,僅保留國小。

2003年10月4日(九月初九)為筱桂學校建校九十周年慶典日,有賀聯如下:

乘山蘊玉仰而思仁仁風千載熏學子;

資水含珠濯以啟智智波萬頃沐英才。

蓽路藍縷歷九十載晦明風雨終贏得文勛教績稱遐邇;

慶雲氤氳邀千百名俊彥賢能共譜成大呂黃鐘震乾坤。

宗祠開學府緬先輩創業維艱風雨滄桑經九秩;

山川孕靈秀喜今朝人文蔚起門牆桃李艷千秋。

當年就傅此門,力讀詩書求報國;

今日重瞻絳帳,欣逢師友話宏猷。

歷三朝易三地悠悠歲月東逝去;

慶九秩頌九如莘莘學子歸去來。

小陽重陽三陽開泰;

國慶校慶雙慶臨門。

乘岳奏笙歌,人傑地靈凝瑞氣;

校園承雨露,花繁果碩沐春暉。

風雨滄桑百載,建校伊始迄於今,學校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創業精神,遵“修己樹人”、“復興民族”之辦學宗旨,秉順時應變,革故鼎新之教育理念,殫精竭力,培桃育李,幸不辱家鄉父老之厚望,黨和國家之重託,終使莘莘學子,成器成才,為梁為棟。早期共產黨員有顏霽、顏秀夫、顏樹馨、顏北屏;有身歷二萬五千里長征之紅軍烈士顏澤凰;有為革命戰爭獻身之烈士顏北康、顏家禮、顏祿祺、顏二清,有參與重慶艦起義之愛國軍人顏光國;有專家教授顏石安、顏亢宗、顏鼎恆等10餘人;有師級幹部顏篤成、顏楚雄、顏平聰、顏家謹、顏執中;有縣團級以上幹部顏佳德、顏雲逑;有縣局級以上幹部顏意賢、顏續章、劉海東、顏盛鑫等20餘人;有青年企業家劉祖長、顏盛繁、顏標武、顏志長等等。仁人志士,燦若群星,難以盡表。

人才濟濟,碩果離離。學校名馳教界,譽播遐邇。近來尤堪慶慰者,中十九班顏道鵑、中二十一班周平,以其秉賦之不凡,攻讀之勤奮,更兼從名師,故先後於1994年、1996年分別榮膺全國中學生數學奧賽湖南賽區一等獎。

2009年,滬昆高鐵選址經過筱桂學校,學校正謀劃遷址。

民風民俗

筱桂村民多為東魯顏氏後裔,自從江右卜居筱桂以來,民風淳樸,村民善良、團結、友愛。

族人多有兩個名字,一個為學名、一個為輩分名。輩分名入族譜,學名用以與外界交流,輩分名類似於古代人的“字”,如李白,字太白。筱筀村顏氏採用的是第二套輩分,即康熙賜字的輩分,村中輩分目前大部分集中在“家、學、克、復;道、德、昭、揚”,即顏氏82-89輩人。村民多愛以輩分稱呼,所以即使你年齡比人家大,但是仍得按輩分稱呼,否則對方會不高興,也會認為你沒有禮貌。

顏氏有自己的墳地併入譜牒,只有顏氏能入墳地,外人不得葬入。遠方的顏氏屬於本支行的也可以葬進墳地,但是同村的非顏氏人不能進入墳地安葬。此外,墳地只可以供有子女的成年顏氏入葬。滿了60歲但無妻兒子女的老人必須撫子併入譜牒方可入葬。

旅遊資源

筱筀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雖一村莊,卻也堪稱旅遊資源豐富。有村人整理了“筱筀六景”。

第一景:筱溪水電站

位於湖南省資水幹流中游新邵縣境內,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灌溉、旅遊、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II)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2004年10月破土動工,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584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0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來水量129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98米,總庫容1.4億立方米,大壩為砼重力壩,壩頂高程204.50m,最大壩高44.5,壩頂長度340米。電站裝機13.5萬千瓦,安裝四台軸流式水輪機組,總裝機容量13.5萬千瓦,總投資12億人民幣。該工程設計工期四年,2008年全部竣工。

筱溪水電站上游高山對峙,風景秀麗,河道蜿蜒曲折,從邵陽往婁底的船隻經過時船下碧波流淌,兩岸青翠欲滴,風景有如巫峽之秀美,號稱“小三峽”。有聯云:

高壩鎖清江,最動人波光逐月,漁歌唱晚;

雲峰騰紫氣,尤期待駿業生輝,彩頁掀新。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第二景:岣嶁門

岣嶁門亦稱茱萸門,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是一座建於資水河岸七里塘懸崖上的過路涼亭,供路人休憩解渴。岣嶁門乃古時出山要道,上通寶慶(今邵陽),下接冷江新化。因此處河床狹窄,水流湍急,地勢險要,岩林聳立,道路崎嶇,岸有懸崖伸出江水百步,崖下大石橫空,“百步不見天”,一徑穿過,高不及人,行人須佝僂而過,故名“岣嶁門”。清代鄉民在此崖建“禹王廟”,廟前依岩據險而建涼亭,臨江聳立,翹角凌空,青磚石門,古香古色。亭題“岣嶁門”三字,楷書陰刻。亭內敬祀關帝,保路人平安。晨攬峰色披嵐,品賞鳥語花香,爽目神清,猶世外仙境;夕餐江影疊翠,怡情漁舟唱晚,茶香沁心,俾勞累頓消。相傳明代皇帝朱元璋征戰曾經過此地,並駐紮一晚,後人修建此亭,現尚保留舊時碑刻。此亭曾評為縣重點保護文物。因2004年修建筱溪水電站,關閘蓄水,舊亭水淹,於2010年移位重修。雖亭貌依然,但失原亭之神韻矣。前人曾於南北石門各題有楹聯一副: " 到此便招涼何須多竹; 欣然能止渴殊勝望梅。"" 少住為佳茶清聊當酒; 前程不遠客倦暫停車。"

有聯云:

遠隔塵囂,江色但能消客累;

豁開仙境,茶香自可潤心清。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第三景:滬昆高鐵大橋

滬昆高速鐵路(又稱滬昆客運專線)是一條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昆明的東西向鐵路大動脈。由滬杭客運專線、杭長客運專線、長昆客運專線組成,是設計時速為300/350km/h等級的客運專線。全長2264公里,連線華中、華東和西南地區。長度僅次於中國最長高速鐵路的京港高速鐵路,建成後將成為我國最長的東西向高速鐵路。滬杭段已於2010年通車,全線預計於2015年建成通車。資江特大橋是滬昆高鐵邵陽段境內在建橋樑中最長的橋,也是建設難度最大的橋。資江特大橋為深水大跨橋,需橫跨資江,橋樑全長1941米,其中18至21號4個主墩全部位於水中。滬昆資江特大橋從筱筀村穿村而過,約1500米。有聯云:
資水騰龍,雄起中華鋪錦繡;

高鐵圓夢,宏興偉業鑄輝煌。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第四景:秀美大乘山

大乘山位於新邵縣北部筱筀村與冷水江市南郊禾青鎮和三尖鄉境內,屬雪峰山余脈,海拔724米,面積333公頃,形成於距今約5-7億年前寒武紀。山體雄偉,地勢陡峭,岩石林立,山泉密布,溪澗縱橫,樹木蔥蘢,層巒疊嶂,氣勢磅礴。有不少景色奇特的懸崖峭壁、峽谷、深潭、瀑布、石林和石海,是避暑旅遊的勝地。大乘山景區,“不是南嶽,勝似南嶽”,青山綠水,雲霧繚繞,令人流連忘返。山川俊秀,道路難行,卻每年吸引數萬遊客到此觀光,是因為在群山之巔還有一處必游之地,這就是“聖帝殿”。殿外有山門,門洞為巨石雕琢,從風蝕程度看,應是宋時聖帝殿原物,石上鐫刻有雙龍戲珠、蝙蝠、太極等圖形,門聯書行楷,蒼勁有力:“山色遠雲銜樹影,鳥音時雜石泉聲”,把個深山古剎所處境地描繪得入木三分,正中門楣刻“大乘山”三字,傳說,此處佛教為大乘派,故得山名。

據史志載:“北宋熙寧五年(1072),宋神宗派大將軍章惇開發梅山時,在此修聖帝殿一座,塑聖帝神象一尊”。現在人們看到的聖帝殿,為民國三十年(1941)復修,為四扇三間帶兩橫屋的民房式建築,磚木結構,蓋小青瓦,約300平方米;中間殿堂不到40平方米。正中置3.3米高的聖帝像,兩旁有觀音菩薩、送子娘娘和金吾二將,兩側左有十八羅漢,右列廿四諸天;可謂廟小菩薩多,整日香菸裊裊,鐘鼓聲聲,倒給遊人幾分肅穆,幾分清靜。于山上築殿一座塑聖帝像一尊,招來方圓幾百里的善男信女朝香拜佛。因此處佛教屬大乘派,故山以佛教派稱而名大乘山。佛教“大乘派”以此為源地,香火甚旺。

大乘山聖帝殿,海拔1024米,原名望雲庵,宋神宗熙寧七年廣福寺僧人主持法務,更名為望雲寺。

大乘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民國初年曾伯森先生誕生於此山之麓,其山勢巍峨,層巒疊嶂,三龍拱聖,氣勢磅礴,嬌鳳與雄獅對峙,靈光拱秀色並盈,資水蜿蜒北去,鍾靈毓秀,實神聖之居住地也,如是該寺自宋神宗熙寧間建立之後,香火旺盛,歷經幾百餘載,然經歲月滄桑霧雨侵蝕,僅凡修葺至晚清,終成廢墟。民國九年孟秋葺後,又八十餘年風雨飄搖,年久失修,今四屏傾危,急需重修。2005年應山主夢中和示現,在山800米處的山洞中塑楊柳觀音像,並在旁邊開山鑿石建立千手觀音殿,以供信眾的禮佛之願。

(據本地先人言:大乘山“聖帝殿”乃新邵縣本地善男信女所復修,後因距縣城遙遠,當時有關領導無暇顧及殿內住持的安置,故而被冷水江市順手接管,現“聖帝殿”屬冷水江市管轄。悲哉!哀哉!)

有聯云:

望眼開懷,山色遠雲銜樹影;

捫心問道,鳥音梵語雜泉聲。

三龍拱聖地,看鳳坡聳翠,獅嶺披嵐,毓秀乘峰通覺路;

一殿布靈光,聽泉語澄心,松濤洗耳,鍾靈資水滌塵思。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第五景:長壽庵

小園沖是大乘山腳的一條山沖,全長約2千米,中有水溪蜿蜒而出,溪旁峰巒疊嶂,樹木蔥蘢,山泉密布,溪澗縱橫;溪聲悅耳,鳥語滋心,風景優美,秀色可餐,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是旅遊避暑的勝地。長壽庵位於小園沖內兩溪交匯處,據險而建,日有青山排闥,秀色養眼;夜有溪聲洗耳,佛意於心。長壽庵始建於明朝,具體時間無考,後毀於火。今僧人潘林為弘揚佛法,不畏艱難,不辭勞苦,殫精竭慮,化四方緣於2007年重修之,因資金短缺,故佛舍從簡。法舍雖簡,但可清心開慧矣。有聯云:

小園毓秀,喜古庵重光,一瓣心香天下共;

資水鍾靈,看慈航普濟,千秋氣象此間騰。

古庵喜重光,巍巍聖像佛光遠;

寸心修覺願,裊裊晨鐘禪意深。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第六景:永興庵

永興庵乃僧人顏旭紅廣籌資金而建,共有佛堂二棟,由二組顏慶平設計施工,庵堂布局巧妙,造型生動,氣象莊嚴,別具匠心。周圍花木扶疏,景色宜人,乃修身養性向佛之佳地。其大門聯及柱聯為筱溪顏唯凡先生所題。

門聯:

釋典永煌齊九旻旭旦;

伽藍興旺拯三界紅塵。

柱聯為:

佛堂肅穆,香靄大乘,應植善根結善果;

釋子虔誠,心期般若,須遵禪定追禪思。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小桂村

此外,筱筀村因丘陵盆地相間地形,形成了多條沖、窪地勢,行走於各小道上,別有一番滋味。

筱桂村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資源豐富,誠希各位有志之士回鄉投資開發,為家鄉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芳香滿懷 蒐集整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