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節

小小說節

小小說節是由來自海內外的小小說作家、評論家在河南鄭州舉辦的交流會。鄭州的小小說節已經舉辦了3屆。

(圖)來自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小小說作家在鄭州來自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小小說作家在鄭州

背景

小小說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末。人們開始不滿足於一年或幾年唯讀一本小說,而追求多元的文化。加上經濟大潮衝擊著人們的閱讀時間,短而精的文字更能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接受,於是小小說這一文體便應運而生。開始它只在一些報紙的副刊上出現,漸漸地走進了純文學刊物,很快就像星火燎原一樣蔓延到幾乎所有的平面媒體上。

1982年,鄭州市文聯主辦的《百花園》雜誌社以敏銳的視角發現了小小說這一文體的潛在力量,及時調整了辦刊方案,大膽嘗試以小小說為主要發表對象的辦刊理念,很快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讀者的喜愛。1985年,面向海內外的刊物《小小說選刊》創刊,及時選發上個月世界各地報刊上發表的優秀小小說作品,深受讀者歡迎,刊物的月發行量達到50萬冊,最高突破64萬冊。1995年,雜誌又改為半月刊。

為了進一步擴大小小說的影響,這兩本雜誌採取了各種方式團結海內外的小小說作家,不但舉辦各類筆會和作品研討會,設立各種獎項重獎小小說作家和評論家,還在鄭州開辦了“小小說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小小說節”,都有百名作家向大眾簽名售書或贈書,並與讀者面對面交流。

影響

(圖)小小說作家在為熱情的文學愛好者簽名售書小小說作家在為熱情的文學愛好者簽名售書

中國大陸的小小說作品,傳承了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糅合併容納了許多富有哲理的文化思想,一般說來,給讀者帶來啟迪、思索的空間較大;而各不相同的海外小小說作品,則異彩紛呈,內容上反映了一個時期各國的經濟與人文發展現狀,人本思想厚重,值得中國內地作家借鑑。在筆會交流的平台上,中外作家們總是話題投緣,侃侃而談,都非常珍惜這樣的交流機會和渠道。

每次筆會或研討會還經常邀請海外媒體的編輯,向他們推薦內地優秀的小小說作品,並支持他們選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成書,以便將中國的優秀文化成果介紹到海外。這些書籍,有的以中英文對照的方式出現,有的是單一的英文、日文韓文,受到海外讀者的歡迎。

香港作家東瑞在他的文章中這樣表述:在香港的書架上,喜愛的書、賞心悅目的書,種類非常多,小小說是其中的一大門類和一個主要品種……在“小小說節”開幕式暨頒獎晚會上,見證了中國小小說發展的高潮,我們無論如何都想像不到文學活動能夠搞得這么隆重,尤其是來自海外的我們。

美籍華人學者、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世界語言文學系教授穆愛莉女士從事大眾文化研究多年,2004年開始關注中國小小說,2006年翻譯出版《喧鬧的麻雀——中國當代小小說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穆愛莉說,小小說是傳播中國文化的橋樑。看中國的變化,小小說是一個最好的視窗;作為成功的文化產品,小小說開闢了一條當今文學、文化作用與社會、人類的新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