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鵝口瘡推拿

鵝口瘡是以口腔內生出白屑苔狀物為特徵的疾病。因苔狀物色白如雪,狀如鵝口,故以“鵝口瘡”、“雪口”命名。白屑可發生於口腔內任何部位,以舌、頰、軟齶、口底等處多見。本病無明顯季節性,1歲內好發,常見於稟賦不足、早產、體虛、營養不良、久病、久瀉,以及過度運用抗生素的小兒。一般預後良好。西醫在白膜中檢出白色念珠菌,認為該病是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感染。

概述

鵝口瘡是以口腔內生出白屑苔狀物為特徵的疾病。因苔狀物色白如雪,狀如鵝口,故以“鵝口瘡”、“雪口”命名。白屑可發生於口腔內任何部位,以舌、頰、軟齶、口底等處多見。本病無明顯季節性,1歲內好發,常見於稟賦不足、早產、體虛、營養不良、久病、久瀉,以及過度運用抗生素的小兒。一般預後良好。
西醫在白膜中檢出白色念珠菌,認為該病是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感染。
推拿治療該病有一定療效。

病因病機

心脾積熱,胃濁上犯為本病的基本病機。《諸病源候論·鵝口候》日:“小兒初生口裡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瘡,如鵝口裡,世謂之鵝口。此由在胎時受谷氣盛,心脾熱氣熏發於口故也。”駱潛庵《推拿秘書》亦認為:“小兒胎火攻心,上有白點,扶如粟米,名日乳鵝……皆由熱毒上攻也。”心開竅於舌,心火上沖於口,脾氣通於口,胃直接與口腔相連。心脾積熱,熱氣熏蒸,胃中腐濁上犯,蘊結於口,形成白膜。亦有腎陰虧,虛火炎,熏灼口舌,發為鵝口。

診斷

(一)滲斷要點
1.舌、頰、齦、唇、上齶散在或融合成片的白屑,重者蔓延至咽喉,影響吮奶及呼吸,小兒多哭鬧及拒食。
2.多見於新生兒、久病體弱,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者。
3.白屑塗片鏡檢見真菌菌絲及孢子。
(二)鑑別診斷
滯留奶塊:餵食後口腔內殘留奶塊,外形與鵝口瘡相似,但可用水衝掉,或以棉簽拭去,且無任何症狀。本病白屑不易擦去,強力擦洗,患兒將疼痛哭鬧,局部出血。

治療

(一)治法
清熱瀉火,瀉腐排濁為本病基本治法。火熱在心以清心為主,火熱在脾宜清瀉中焦,後期虛火又宜滋腎清熱。(二)基本方清補脾經(清脾經2~3分鐘,少佐補脾經)清胃經(1—3分鐘)清心與小腸經(各1~3分鐘)掐揉四橫紋(逐指3揉1掐為l遍,操作5~10遍)揉板門(1—3分鐘)掐揉承漿與廉泉(以拇、食二指分別置於承漿與廉泉,3揉1掐,1~3分鐘)。
方解:清脾經清熱化濕,清潔口腔,少佐補脾經,使清不寒涼,瀉不傷正;清胃經直瀉中焦濕熱,化腐池,降腑氣;清心與小腸清心火,利小水;掐揉四橫紋與揉板門清熱、化積、消瘡;掐揉承漿與廉泉清熱、生津、止痛、斂瘡。全方直清心脾積熱,具有化腐濁,消積滯,去白屑之功。
(三)操作指南
1.鵝口瘡為心脾有熱,故宜清脾經直瀉中焦蘊熱。若小兒體壯,病初起,邪實,可只清脾經。但小兒脾常不足,本病又多見於體弱與長期運用抗生素患兒,為防清瀉太過,損傷中氣,故常於清脾經之後佐以補脾經。有清有補,以清為主。清補次序,以清為先。
2.心與小腸相表里,清心經配合清小腸,既能清心瀉火,又引熱從小便排出,化腐瀉濁。二穴相須為用,如鵝口疼痛、低燒以清心經為主;鵝口白膜厚以清小腸為主。
3.化腐瀉濁貫穿治療始終。掐揉四橫紋和揉板門二穴同時操作療效更佳。其法為:一手捏兒左手,拇指掐於板門。在掐揉板門的同時,另一手拇指與食指相對,逐指掐揉患兒四橫紋。
(四)辯證加減
1.心脾積熱以口腔黏膜布滿白屑,白屑周圍紅暈較甚,伴心煩口渴,面赤,煩躁不寧,口臭,便秘,尿赤,舌質紅,苔黃,脈滑,指紋紫滯為特徵。治宜清泄心脾積熱。基本方重點清心經,清脾經,清胃經,掐揉四橫紋,板門宜捏擠。加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肝經各1~3分鐘,捏擠大椎10次。
2.虛火上浮以病程日久,口腔、舌上白屑稀散,周圍紅暈不著,形體怯弱,面白顴紅,手足心熱,口乾不渴;或大便溏,舌嫩紅,苔少或花剝,脈細數,指紋淡或紫為特徵。治宜滋腎養陰降火。基本方重點清心經,清小腸,補脾經,掐廉泉與承漿。加掐揉腎紋、揉內勞官、天河引水、揉二馬各1~3分鐘,搓摩湧泉令熱。

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衛生,食物宜新鮮、潔淨,避免食物過熱過硬。保持口腔清潔,不滯留食物及殘渣。奶瓶、奶嘴、乳母乳頭常消毒,防止污染,口腔黏膜損傷應及早治療。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發現菌群失調,應立即停止用藥,或換用其他藥物。
2.孕婦不宜過食辛辣刺激之品,婦女陰道黴菌病變應及早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