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

小兒

小兒,漢語辭彙,解釋為:小孩子;小兒子;謙稱自己的兒子;蔑視稱謂;泛稱子侄;舊時指為皇家或軍隊服役的人;對人的蔑稱;指疾病。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小兒小兒
1、[children]∶小孩子;小兒子

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兩小兒笑曰。

最喜小兒無賴。——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2、[my son]∶謙稱自己的兒子

詳細解釋

1、小孩子。

史記·淮陰侯列傳》:“﹝蕭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 信 所以去也。’”《列子·湯問》:“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鬭。”《東周列國志》第四回:“一日,文公夢酈邑之野,有黃蛇自天而降,止於山阪,頭如車輪,下屬於地,其尾連天俄頃化為小兒。《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管家走到門口,只見一個小兒開門出來,手裡拿了一個筲箕出去買米。”

2、小兒子。

太平御覽》卷四九○引 三國 魏 虞翻 《與某書》:“此中小兒,年四歲矣,似欲聰哲。” 宋 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詞:“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3、謙稱己子。

《漢書·翟方進傳》:“ 方進 曰:‘小兒未知為吏也。’”此指其子翟義。《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司空孟仁卒”裴松之注引《吳錄》:“﹝ 孟仁 ﹞母曰:‘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也。’”《北史·元文遙傳》:“ 文遙 謂 思道 云:‘小兒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西遊記》第七三回:“行者道:‘令郎是誰?’ 毘藍 道:‘小兒乃昴日星官。’”

4、泛稱子侄。

《晉書·謝安傳》:“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

5、舊時指為皇家或軍隊服役的人。

陳鴻《東城父老傳》:“及即位,治雞坊於兩宮間……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資治通鑑·唐肅宗至德元載》:“潼關大軍雖盛,而後無繼,萬一失利,京師可憂,請選監牧小兒三千於苑中訓練。” 胡三省 註:“時監牧、五坊、禁苑之卒,率謂之小兒。”《資治通鑑·唐順宗永貞元年》:“ 貞元 之末政事為人患者,如宮市、五坊小兒之類,悉罷之。” 胡三省 註:“ 唐 時給役者多呼為小兒。” 清吳偉業《銀泉山》詩:“五陵小兒若狐兔,夜穴紅牆縣官捕。”

6、對人的蔑稱。

南朝 梁蕭統陶淵明傳》:“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新唐書·康日知傳》:“中丞奈何負天子,從小兒(指 李惟岳 )跳梁哉?”《三國志平話》卷上:“戰事未定,卻交小兒(指劉備)權州,百姓皆有怨心。”魯迅《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事實不為輕薄陰險小兒留情,曾幾何年,他們就都已煙消火滅。”參見“ 小人 ”。

7、指疾病。

張元乾《西江月·和蘇庭藻》詞:“憐君病後頰顴隆,識取小兒戲弄。”

小兒常見疾病

感冒

小兒小兒
感冒是寶貝的常見病,每年大約患感冒3-5次。有5%-10%嬰幼兒會反覆患呼吸道感染,特別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貧血、佝僂病、維生素A缺乏等症的寶貝。

腹瀉

小兒腹瀉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胃腸道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大便質稀、次數增多,好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腹瀉如果遷延不愈,會導致寶貝發生營養不良、反覆感染和生長發育落後。

皮膚熱疹

當氣溫過高時,寶貝的皮膚上會出現一些淡紅色的皮疹,一般出現在臉上及皮膚褶皺較多的部位,如脖頸、肘窩、大腿根等處。這是由於寶貝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皮膚調節身體溫度的功能還不完善而引起。如果把寶貝放在涼爽的地方,熱疹很快就會消失。

發熱

發熱是人體對疾病的一種防禦反應,也是許多疾病發生過程中一個最常見的症狀。正常情況下,寶貝的體溫都較成人稍高,且體溫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熱。

腹部絞痛

腹絞痛多發於4個月以下的寶貝,疼痛特點是不發作時,吃、玩、睡都正常,一旦發作就莫名其妙地突然哭鬧不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難以哄住。如果寶貝在一個星期的3天裡超過3小時啼哭,並且這種現象持續3周以上,那么可能就是腹絞痛。腹絞痛一般是寶貝開始吃牛奶代替品後,腸道里氣體過多所引起。寶貝過了4個月後,就很少出現這種現象了。

耳痛

耳痛是6個月至2歲左右寶貝的常見症狀,有可能是外耳道炎、中耳炎引起,也可能是耳內有異物,或頭部其他部位的炎症所引起,如扁桃體炎、牙痛等。如果這些疾病未能及時準確診斷和治療,就會導致中耳炎,嚴重時造成聽力損傷。

嘔吐

嘔吐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寶貝只是偶爾嘔吐,這是正常現象,媽咪無需擔心;但若嘔吐呈持續性或反覆出現時,則是嚴重疾病的主要表現,常可引起不良後果。

小兒感冒療法

常規療法

小兒小兒
感冒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俗稱“傷風”。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是,冬春季更為多見。現代醫學認為,感冒有兩種,一種是普通感冒,一種是流行性感冒。

(1)患兒由大人扶抱或俯臥位,家長以手掌蘸少許生薑汁沿脊柱兩側膀胱經,用大魚際著力推搓背,腰部,以紅熱為度。

(2)家長以雙手拇指在背部風門、肺俞穴分別按揉1分鐘。

(3)患兒仰臥位,家長以雙手拇指推鼻翼兩側各20~30次,然後推印堂、攢竹穴,再向左右分抹額部,抹到太陽穴後用拇指按揉法。如此反覆數遍,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

(4)家長以拇指先點後揉曲池、合谷穴各1~3分鐘。

隨證加減

(1)風寒感冒: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四肢關節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質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加:

①重推三關穴500次。

②揉外勞宮100次。

③雙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門50次,揉時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2)風熱感冒:症見發熱重,微惡風或惡寒,咽痛,口乾,有汗,面赤,鼻塞,流黃涕,咳嗽痰黃,舌邊尖紅,苔薄黃。

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經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鐘。

③以掌橫擦骶尾部,以透熱為度。

④拿肩井3~5次。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豐隆穴各1分鐘,推小橫紋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4)高熱驚厥者,加清肺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推湧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門100次,摩中脘3分鐘,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