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主要是由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自然資源狀況和貿易政策決定的。已開發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以進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為主;開發中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特徵是以出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為主。為便於分析比較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世界各國和聯合國均以聯合國《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SITC)公布的國際貿易和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進行分析比較。

定義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重要是由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自然資源狀況和貿易政策決定的。已開發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以進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為主;開發中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特徵是以出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為主。要了解國際上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學技術水平,通常都要查看該國的對外貿易出口商品結構。

介紹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結構

為便於分析比較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世界各國和聯合國均以聯合國《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SITC)公布的國際貿易和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進行分析比較。

一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科技發展水平等。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和科技發展水平。

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僅從對外貿易方面來看,中國進口總額從1978年的109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0059.2億美元,出口總額從97.5億美元到12016.1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顯著增長。

關於對外貿易的書籍關於對外貿易的書籍

與進出口貿易總額變化相對應的即為中國對外貿易商品數量及各大類商品在進出口貿易商品總量中所占比重的變化。據《2010年中國統計年鑑》顯示數據,1980年中國出口商品中初級產品出口總額為91.14億美元,2009年增加到631.12億美元。而工業製成品的出口總額在1980年時僅90.05億美元,而2009年為11384.83億美元,其在出口貿易中所占比重增長迅速。

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各國之間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發展重要性也日益明顯。因此,對進出口商品的構成以及各商品在進出口總貿易中所占比重以及其比重的變化進行研究,並將其發展與變化與本國國內產業結構變化等想結合思考,可以更清楚的探究引起外貿商品結構變化的原因。從而給進出口貿易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一個簡單的參考。

構成

中國出口商品構成分為初級產品及工業製成品。其中初級產品包括:食品及主要供使用的活動物X1 ;飲料及煙類X2;非食用原料X3 ; 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X4; 動、植物油脂及蠟X5。工業製成品包括: 化學品及有關產品X6;輕紡織品、橡膠製品礦冶產品及其製品X7;機械及運輸設備X8; 雜項製品9;未分類的其他商品X10。

關鍵字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