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由來已久,肇始於漢代,大興於唐代。 IPA推出的“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是被國際100多國家認可的。IPA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獲得了美國聯邦政府的全面認可,並得到美國國務卿的簽字。在中國,國際認證協會獲得了國家人事部權威認可並授權在全國推行。IPA證書是中國地區唯一獲得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全面認證,並由中國使領館代表簽字的。憑藉IPA證書,可申請獲得中國駐美大使館對證書及學歷鑑定和中國人事部國家人才網的鑑定,“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證”,實行統一考試。通過考試者將由中國駐美大使館、美國國務院、國家人事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國際認證協會、中國國家人才網對其聯合認證。頒發相應資格證書。

基本信息

對外漢語教學

正文

指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是一種外語教學。它的任務是訓練、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漢語進行社會交際;對以漢語教學、研究和翻譯為終身職業的學生則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多半是成年人。 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由來已久,肇始於漢代,大興於唐代。當時外國留學生、學問僧在國學肄業或在寺院習經法者多達數千。西起安息、天竺,東至高麗、日本都有來學漢語文的。他們學習或以經商、 傳教為目的,著重口語,或以研究漢學為目的,著重書面語。明末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和清末威妥瑪的《語言自邇集》可算當時影響較廣的、有代表性的漢語教材
中國把漢語作為外語在大學講授是從1950年開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 5個東歐國家派來了第一批留學生。教育部為此在清華大學設立了東歐留學生漢語專修班。學生在專修班進行1~2年語言訓練,然後轉入其他大學學習文學、歷史等專業。
1952年,上述專修班調整到北京大學,改名為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留學生的國別又增加了民主德國、蘇聯、蒙古、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等。以後又有荷蘭、義大利、加拿大、古巴等。50年代初為越南學生開辦了南寧育才學校附屬中文學校和桂林語文專科學校。60年代初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大批學生來華,為了對他們進行漢語教學,北京外國語學院成立了非洲留學生辦公室。1962年成立了北京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負責各國留學生的漢語預備教育。這所學校1965年改名為北京語言學院。其他有留學生的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學等,仍繼續進行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工作,結合他們的專業提高其語言水平。1965年越南政府派來大批留學生,中國20多所高等院校分別擔負對越南學生的漢語預備教育。漢語作為外語教學達到空前規模。
1973年以後,來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逐年增加。70年代初,來自亞非第三世界國家的學生較多。隨著中日關係的發展,中美外交關係的建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日本及歐美學生大量增加,至1986年有 10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在中國高等學校學習。
目前外國學生來華學習的目的已不限於為入中國大學作語言準備;有許多學生來華前就已學過漢語,因此,對外漢語教學在學制、課程設定以及教材上都應考慮各種不同的要求。現在設有為學習專業做語言準備的正規班,有為已經學過漢語、來華進修以提高某方面實踐能力的各種進修班,以及讀學士學位的四年制漢語文專業班,調整和增設了有關的課程,編寫了相應的教材。
1978年夏,中國首次舉辦署期漢語進修班。從1982年起這種短期進修班改為常年招生。目前共有60多所大學對外國留學生開設長期或短期的漢語課程。
把漢語作為外語在外國人中進行教學,有下列特點:
①教學時間一般只有1~2年,最多 4年,這就要求選擇最切合實際的教學內容。
②漢語是有聲調的分析型語言,書寫形式是方塊字,漢語語法又有一些獨特之處,所以,母語是沒有聲調、以拼音為書寫形式的屈折語言的學生對漢語感到特別陌生,這就要求更加講究教學方法。
③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和語言習得過程均有不同,必須在沒有現實語言交際活動的條件下,創造學習漢語的環境,精心設計並組織教學和模擬的交際活動。
針對上述特點,對外漢語教學過程始終要遵循實踐性原則、與學生母語進行對比的原則和啟發學生自覺性的原則,並結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具體地解決外國學生的疑難。
在教學法方面,從50年代起到現在經歷了很大的變化。50和60年代初雖然明確教學目的不是講理論,但是仍受傳統教學法的束縛,對初學者通過翻譯講解語音、語法理論。60年代發展成以精講多練為核心的強調培養語言技能的方法。後來受國內外外語教學理論的影響,部分地採用過聽說法。70年代又試驗過句型教學。80年代以來,中國對外漢語教學法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視,注意在總結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吸收其他外語教學法的長處,逐漸形成了下列主要的教學法傾向: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的,力求正確處理語言和文化的關係,加強文化內容的教學;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繼續貫徹實踐性原則;正確處理聽、說、讀、寫、譯之間的關係,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語言教學的規律,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正確處理語言的結構、意義和功能的關係,把結構和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正確處理漢語和學生母語的關係,有控制地使用學生的母語或媒介語。
對外漢語教學活動包括 4個環節:①總體設計,即針對既定的教學對象及其學習目的確定總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據此確定課程設定及各課程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制定出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計畫。②教材編寫(包括電教軟體的設計與製作)。③課堂教學(包括有計畫、有組織的課外語言實踐活動)。④語言測試(包括各種衡量語言知識和能力的手段)。
關於教材,迄今為止已出版了數十種,影響較大的有:《漢語教科書》 2冊,1958年時代出版社出版,有英語法語德語緬甸語注釋本;《基礎漢語》 2冊,1971~197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它的續編《漢語讀本》4 冊,1972~197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都有英語、法語注釋本;《漢語課本》 2冊,1977~197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有英語、法語注釋本;《基礎漢語課本》5冊,1979~1980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有英語注釋本和教師手冊;《實用漢語課本》 6冊,1981~198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有英語注釋本。
《漢語教科書》較為注重語言知識的系統性。《基礎漢語》企圖擺脫傳統方法,以突出“范句”來提高學生對基本句式的掌握,也偏重語言結構。《漢語課本》和《基礎漢語課本》突出了句型操練。 《實用漢語課本》則較多地吸收了功能法的長處,使學生能在生活中運用所學語言以達到熟練的目的。以上5種教科書,前4種適合中國國內課堂教學使用,第 5種供國外課堂教學使用,也可供自學用。
此外,各大學根據實際情況也編寫了各種教材以滿足不同的要求。今後將有計畫地編寫適用於各種教學對象的不同類型的教材,並注重聲像配套。
為了交流對外漢語教學的經驗,1979年出版了專業刊物《語言教學與研究》。1983年 6月成立了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教材建設,1984年在北京語言學院成立了語言教學研究所,出版了《漢語辭彙的統計與分析》(1985)和《現代漢語頻率詞典》(1986)。這兩項成果是通過人工統計和計算機處理相結合的方式取得的,不僅提供了詞的出現頻率,而且還提供了詞的使用度,字的頻率及其構詞能力。這對編寫教材有重要參考價值。1985年又成立了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該社的主要任務是出版對外漢語教材和跟對外漢語教學有關的其他書籍
在國際交往方面,建國初期中國政府即應若干國家之聘,派遣了漢語教師出國任教。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漢語教學的進一步開展,派出任教的漢語教師日益增多,1976~1985年間,共向37個國家派出教師數百人次。從1980~1983年,中美漢語教師定期舉行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學術討論會。1983年 7月中美雙方教師代表在北京商定了教材編寫、對比研究等多項合作項目。1985年8 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有20個國家的 260名代表參加,在漢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討論。會議還建議成立世界漢語教學研究組織、世界漢語教師培訓中心和情報資料中心,以加強各國漢語教學、研究人員的交流和合作。

資格證

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證介紹:

IPAIPA
IPA推出的“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是被國際100多國家認可的,具有權威性。IPA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獲得了美國聯邦政府的全面認可,並得到美國國務卿的簽字。在中國,國際認證協會獲得了國家人事部權威認可並授權在全國推行。IPA證書是中國地區唯一獲得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全面認證,並由中國使領館代表簽字的。憑藉IPA證書,可申請獲得中國駐美大使館對證書及學歷鑑定和中國人事部國家人才網的鑑定,“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證”,實行統一考試。通過考試者將由中國駐美大使館、美國國務院、國家人事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國際認證協會、中國國家人才網對其聯合認證。頒發相應資格證書。

漢語熱開始席捲全球,出國全職或兼職教漢語薪酬頗高,成為留學、移民、陪讀、旅遊賺取外快的黃金職業。

嚴重聲明:

目前已經獲得國家人事部的獨家授權。同時也是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授權的。

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全稱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考試,考試於10月22—23日舉行,中級包括三門:現代漢語、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理論和中國文化基礎知識,三門考試中,除後者考試時間為60分鐘外,其餘兩門考試時間均為90分鐘。高級包括現代漢語及古代漢語、語言學及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理論、中國文化三門,考試時間均為120分鐘。
ICA證書介紹
國際漢語教師協會(ICA),英文名稱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是國際性團體組織,協會下設北美、歐洲、亞太三個秘書處,協會宗旨是促進漢語全球推廣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
國際漢語教師協會(ICA)是專業的對外漢語教師資質認證的權威機構,所頒發的國際漢語教師執業能力證書已通過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的認證,獲得了中國人事和社會保障部的認證證明。
國際漢語教師協會(ICA)獲得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官方認可,在國際漢語教師行業具有廣泛的認可性和很高的權威性,獲得全球200多所漢語教學機構聘用漢語教師的認可。

配圖

國家職業培訓證書CETTIC

在全球經濟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漢語熱開始席捲全球,出國全職或兼職教漢語薪酬頗高,成為留學、移民、陪讀、旅遊賺取外快

對外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
的黃金職業。在歐美,漢語教師年收入達7萬至10萬美元,國內也能月掙萬元.國際職業培訓證書,CETTIC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作為漢語教師全球通行證,成為了有志于海外發展人士的必備首選。

對外漢語大學生上崗就業,國內對外漢語教師職稱評定和職業評估,都需要考取專業合法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而由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CETTIC國家職業培訓證書——對外漢語培訓師》是國家級的最高資格證書,比起其他證書都更具有法律效益,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大量的對外漢語行業的熱衷者,大學生,中青年在職者都學習並報考CETTIC證書。

作為唯一合法的國家職業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CETTIC國家職業培訓證書是對外漢語從業人員就業和升職的重要憑證,也能給增加個人的綜合競爭力。在校大學生、待業和在職人員均可去儒森報名參加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和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獲得證書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