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鎮

尉犁鎮

尉犁鎮成立於1984年9月,位於縣城中心,東、西、北三面與興平鄉相連,南隔孔雀河與團結鄉接壤,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占地面積7.9平方公里,鎮轄3個村,5個社區。全鎮總人口4044戶,14234人。其中:維吾爾族6384人,占總人口的44.8%,漢族7850人,占總人口的55.2%,基本農戶434戶,1775人,耕地總面積2485.2畝,2006年全鎮農村集體經濟收入12.6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587.9元,比2005年增長484.7元。有黨員144名,在職幹部71名。

基本信息

(圖)農村公路農村公路

尉犁鎮成立於1984年9月,位於縣城中心,東、西、北三面與興平鄉相連,南隔孔雀河與團結鄉接壤,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占地面積7.9平方公里,鎮轄3個村,5個社區。全鎮總人口4044戶,14234人。其中:維吾爾族6384人,占總人口的44.8%,漢族7850人,占總人口的55.2%,基本農戶434戶,1775人,耕地總面積2485.2畝,2006年全鎮農村集體經濟收入12.6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587.9元,比2005年增長484.7元。有黨員144名,在職幹部71名。

簡介

(圖)尉犁鎮尉犁鎮

尉犁,又名“羅布淖爾”,源於“羅布泊”而得名,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渠犁國所在地。位於新疆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北緣,總面積5.97萬平方公里。縣轄7鄉2鎮2個國營農牧場46個行政村,另有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駐縣團場及州直駐縣單位7個。縣域總人口10.94萬人,其中地方人口6.11萬人。2003年,全縣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0.91億元(全域),財政收入452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32元,較上年增加782元。

尉犁鎮地處縣城中心,往來的流動人口量大、成分複雜,流動人口涉及的刑事治安案件多發。為及時準確地掌握我轄區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第一手資料,更好地對流動人口進行服務管理和預防打擊犯罪,尉犁鎮將聯防隊員分成若干小組,下到社區協助社區警務室民警開展信息採集錄入工作。

地理位置

(圖)尉犁鎮尉犁鎮

尉犁,又名"羅布淖爾",源於"羅布泊"而得名。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腹地,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緣,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渠犁國所在地,地理座標東經84°02'50″-89°58'50″,北緯40°10'33″-41°39'17″。東西最長處502.8km,南北最寬 處165km,總面積59760km2。尉犁縣是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縣。 縣境內東北部橫亘著的庫魯克山(東端)向東南傾斜,高度以次遞減,平均海拔2000m;中部是塔里木河、孔雀河沖積平原;南部為著名的塔里 木盆地。縣境內有維、漢、回等民族人口10.94萬人,其中維吾爾族約占56%。全域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10.9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6.274億元,2003 年畜牧業產值為6187.63萬元,年末牲畜存欄33.27萬頭(只)。

精神風貌

(圖)達西村別墅達西村別墅

尉犁鎮第十個黨風廉政教育月在火紅的七月開展的紅紅火火。鎮黨委緊緊圍繞 “學習貫徹《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為主題,通過開展“學、看、展、講、唱、動、測”等多種活動方式,讓清廉之風走進每個黨員幹部的工作生活中間,把 “平凡、奉獻、正直、清廉” 的“胡楊魂”精神內涵熔鑄到每個黨員幹部的心底。
“學”:尉犁鎮舉辦黨支部書記學習培訓班,組織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認真學習了《黨章》、黨紀政紀、中央《工作規劃》和自治區《實施辦法》及法律法規,強化廣大黨員幹部的紀律觀念,增強廉潔自律意識。

“看”: 一是各支部依託黨員電教工作平台,組織廣大社區黨員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觀看警示教育電教片,使黨員幹部心中“警鐘長鳴”;二是積極組織電影進村入社區,讓民眾觀看愛國主義和廉潔影片,在潛移默化中民眾受到教育。

“展”:在社區設立以“立胡楊正氣、品清廉人生、創和諧社區”為主題的廉政文化板報、文化牆、文化圖書角和宣傳廉政建設的橫幅標語、書畫展,積極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

“講”: 一是開展以“胡楊魂”廉政文化品牌為主題的演講比賽,結合工作,頌正氣,揚清風。二是黨政主要領導講廉政黨課。利用周二夜讀時間,黨委書記、鎮長、副書記、紀檢書記給全鎮幹部講廉政黨課,利用身邊的實例對廣大幹部職工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廉政教育。

“唱”:鎮黨委舉辦了 “胡楊杯”幹部職工卡拉OK大賽,大家踴躍參加,並評選出一、二、三等獎。這項活動既豐富了幹部職工的文化生活,又進一步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展現了各黨支部黨員幹部的精神風貌。

“動”:一是以尉犁鎮解放社區為基礎,與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聯合舉辦的“民眾文化小廣場活動”,以民眾樂於接受的方式演出助廉文藝作品;二是在解放社區舉辦以“清風杯”為主題的尉犁鎮第二屆體育運動會,以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動方式增強廣大黨員幹部廉潔和諧的文化生活意識。

“測”:組織全鎮黨員幹部學習《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簡易讀本》和《工作規劃》、《實施辦法》,並進行知識測試。通過測試活動,進一步推動和黨風廉政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使黨員幹部加深了解廉潔自律的相關知識,增強紀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經濟發展

(圖)尉犁村民尉犁村民

尉犁以傳統的農牧業為主,農業占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堅持以棉花為龍頭,畜牧業、林果業為兩冀,以“突出兩個重點(工業化、城鎮化),夯實兩大基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兩篇文章(農牧民增收、最佳化生態環境)”為發展思路,不斷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力度,挖掘發展潛力,壯大了一批支柱產業、培育了一批特色產業,打造了一批龍頭企業,夯實了一批基礎設施,已基本形成棉花、畜禽、甘草、羅布麻等4條高效農業產業鏈及蛭石等礦產品產業鏈。2001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7.16億元,增速11.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831元;2002實現國民生產總值8.32億元,增速14.0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050元,2003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0.91億元,增速11.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32元,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為67.8:10:22.2。200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73億元,同比增長12.3%。

城市建設

(圖)尉犁鎮“科技之冬”系列培訓活動尉犁鎮“科技之冬”系列培訓活動

尉犁水土光熱、動植物等地表資源富集。域內有宜農可墾地352萬畝,林地255萬畝,草原1556萬畝,其中優質可墾地60萬畝、國家最大的原始胡楊林保護區100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628萬畝,野生甘草面積300萬畝、野生羅布麻面積130萬畝。尉犁羔羊肉、羅布淖爾烤全羊聞名區內外;塔河馬鹿人工馴養、繁育技術力量雄厚;蛭石、石油、鉭、鈮等地下礦產資源蘊藏豐富。其中蛭石儲量2880萬噸,占全國總儲量的93%,繼南非之後為世界第二。根據“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最新研究成果,尉犁境內孔雀河斜坡區的油氣資源量超過10億噸,中石化集團西部區把該區塊作為重點進行勘探,已在庫(庫車)尉輪(輪台)交界處打出6眼油汽井,有望在五年內(2001--2005年)實現大的突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尉犁人秉承“團結開拓、務實高效”的尉犁精神,搶抓機遇,奮發進取,相繼完成大批基礎設施與生態項目建設。生態環境、人文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兩個文明建設實現超常規的大跨越,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各族人民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城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市容市貌日新月異,城市建設已初具現代化規模。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湧現出塔里甫?艾山、沈恆發、沙吾爾?芒力克等先進典型人物;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廣播電視等項事業健康發展,先後榮獲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自治區級衛生縣城”、“科技工作先進縣”等殊榮。縣鄉道路、電力、通訊、控制性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基本配套,農村經濟形成了以棉花為龍頭的“糧、棉、肉、果”四大支柱產業。先後被自治區命名為“雙百斤皮棉縣”,被國家命名為“優質商品棉基地縣”;城市經濟依託特色農副產品和特色優勢資源構築起以棉紡、建築及蛭石、甘草、羅布麻、食用油加工為主的工業框架。蛭石、甘草製品和棉紗等工業產品遠銷美國、日本等地;“可利爾”羅布麻茶、“可利爾”系列紡織品已成為茶飲市場和紡織品市場上的知名品牌,暢銷國內外。旅遊業以羅布人村寨為龍頭,帶動特色生態游、文化民俗游的日漸繁榮。

旅遊景點

(圖)縣委書記劉福林等領導在尉犁鎮調研縣委書記劉福林等領導在尉犁鎮調研

羅布人村寨:羅布人村寨位於尉犁縣城西南35公里處,距庫爾勒市南85公里處。村寨方圓72平方公里,是中國西部地域面積最大的村莊之一 。

原始胡楊生態園 :尉犁縣原始胡楊生態園位於縣城西側,距縣城3.8公里,總面積約1.5萬畝,內有孔雀河道月牙小湖、胡楊林、沙丘荒灘、農田和小片果園

旅遊考古探險東線:擬建景點、驛站四處,一是渠犁丹,距縣城30公里。二是興地盆地。三是營盤古墓、古城、佛塔、烽墩共處一地。四是都拉古城

阿克蘇甫水上樂園 :阿克蘇甫水上樂園在縣城以東25公里處,屬水域風光旅遊區,水上備有遊艇、衝鋒舟、獨木舟供娛樂

白爾地湖生態旅遊區白爾地湖生態旅遊區位於墩闊坦鄉西25公里處的白爾地海子區,屬霍爾加牧場轄區,這裡胡楊密布,環境優美,是泛舟、垂釣、野營的理想去處。

農業

(圖)尉犁鎮努爾巴格村召開香梨冬季管護活動尉犁鎮努爾巴格村召開香梨冬季管護活動

為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我縣申請棉花良種補貼406.95萬元,補貼面積為27.13萬畝,補貼品種為新陸中26、新陸中33、中棉49,分布在全縣七鄉二鎮52個行政村13352戶,每畝補貼為15元。在引進棉花新品種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大了棉花優良品種的自主繁育力度,先後繁育推廣了田豐4號、田豐8號、田豐10號等數個優質、抗病、高產的棉花品種。在玉米種植上主要引進鄭單958和Sc704兩個品種。
2009年尉犁縣農業工作思路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2009年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州“農村改革發展年”的工作部署,把“三農”工作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林結合、林牧結合,努力形成農林牧良性互動發展模式,促進農業增效、農牧民增收,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2009年,尉犁縣計畫種植棉花58萬畝,玉米2萬畝,推廣棉花高標準節水滴灌15萬畝,實現農牧民人均收入6500元,比上年增加600元。

截至目前,全縣儲備優質棉種4800噸,玉米種子80噸;儲備地膜1800噸;儲備化肥4.3萬噸。2009年,計畫發放農業貸款4.5億元,已發放農業貸款2.39億元,完成總計畫的53.1%;其中,農業銀行計畫發放貸款2.5億元,目前已發放1.4億元,完成計畫的56%;農村信用聯社計畫發放貸款2億元,目前已發放0.99億元,完成計畫的49.5%。

社區生活

巴州尉犁縣尉犁鎮解放社區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建設服務型社區,充分利用政府職能向社區下放的有利時機,拓寬社區服務渠道,增加服務功能,目前社區已經成為面向城鎮居民服務的一扇視窗。

一是提高服務知名度,打造社區服務品牌。為便於居民辦理各項工作,解放社區利用社區信息傳達快優勢,在社區廣泛張貼便民服務聯繫卡300餘張,把社區便民利民服務項目及聯繫電話也一同張貼,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二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解決居民實際困難。解放社區以資源整合、促進再就業為目的,成立了解放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著力解決社區眾多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當前正值民工返鄉期間,社區成立的火車票代辦點,陸續為近600名農民工辦理了車票,即方便民工返鄉又解決了部分失業人員的就業。同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所下屬的家電維修站、送水換氣站、電腦維護點運轉良好,陸續為20餘名失業人員解決再就業問題

三是以服務為載體,宣傳社區服務形象。解放社區利用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便利條件,每年組織社區老黨員做二次免費體檢,其中有一些企業退休無醫療保障的老黨員,還可以在社區衛生服務站領到低價的藥品。社區衛生服務站自籌建至今,已免費、低價為社區老黨員、下崗困難職工、社區低保戶殘疾人等解決看病難問題400多人次。

四是體現國家幫困政策,致力服務特殊人群。根據國家對城鎮特殊群體的幫困政策,解放社區相繼把社區貧困戶、殘疾人、下崗困難職工等困難人群納入城市低保補助對象,使這一特殊群體能時刻感受到黨的政策溫暖。

經濟建設

(圖)燃氣接通燃氣接通

尉犁鎮轄3個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11625人,其中維吾爾族4834人。 21世紀初,尉犁鎮政府積極引導農民搞活經濟,實施“科教興農,科教興鎮”戰略,鼓勵農民多種植經濟作物,推廣訂單農業,並新建立一個庭院經濟示範村,大面積推廣大棚蔬菜,“菜籃子”工程亦在籌建中。鎮黨委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針,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
是,以穩定為前提,改革為動力,發展不目的,以市場不導向,積極探索和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地緣優勢,重農業興牧業,積極發展旅遊業

1999年,尉犁鎮經濟快速發展,全鎮耕地面積己達2485畝,其中棉花1200畝,糧食500畝;牲畜存欄1693頭。工農業總產值增加到342.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521元。

1978年以來,尉犁縣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綜合改革,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胡總書記的兩次覆信精神指引下,建立了以達西新農村實驗區建設為代表的全縣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達西村30年的發展變遷濃縮了尉犁縣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30年前,達西村還是一個貧困村,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現在的達西村已是國家農業部和自治州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驗區。2005年5月4日和今年6月9日,胡錦濤總書記先後兩次給達西村團員青年覆信,勉勵達西村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達西村充分發揮“試點示範、積累經驗、以點帶面”的作用,2008年,達西村預計可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5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105萬元,集體固定資產達到1850萬元,人均純收入9800元。

1999年以來,尉犁縣依託豐富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重點開發了羅布人村寨、原始胡楊生態園等景區以及胡楊人家、西尼爾農家樂等民俗風情園,2008年4月又開發羅布泊大峽谷景區,基本形成“一點兩線”的旅遊格局。近三年來累計接待遊客7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500萬元。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與遊客的大量進入,有力地帶動了商貿流通、金融保險、郵電通訊、交通運輸等待業的繁榮與活躍,最佳化了產業結構,提高了經濟運行質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尉犁縣立足本地資源基礎,揚長避短,集中力量發展工業,歷經30年的努力,工業已成為該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九五”、“十五”期間,縣委、縣人民政府審時度勢,實施工貿強縣戰略,建成了西尼爾工業園區、依託豐富的棉花和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棉紡、蛭石和甘草加工業,初步構建起以“棉紡、蛭石加工、醫藥、機械製造”為主體的工業框架,形成了“軋花、紡紗、漿粕、油脂加工、精飼料加工”棉花產業鏈。

30年間,尉犁縣城從一個“一盞路燈照亮全城、一個喇叭全城聽”的邊陲小鎮發展到現在2.4平方公里1.65萬常住人口的庫尉地區副中心城市。“十五”、“十一五”以來,縣城主要街道標準化改造基本完成,綠化、美化、亮化以及公共文化生活等設施逐步配套,基本形成了五縱五橫九個區塊的城市整體框架。占地400畝、總面積24萬平方米、住宅房1978套的銀華小區整體開發建設成效顯著,成為城市一景及尉犁的繁華商住區。

(圖)尉犁鎮尉犁鎮

30年前,尉犁縣物質財富貧乏,生產生活條件非常簡陋。30年後的今天,全縣人民民眾生活正向小康邁進。2007年,平均每百戶農村家庭擁有腳踏車176輛,擁有電視機108台,擁有行動電話108部,擁有固定電話100部。各族民眾的飲食衣著消費由量的需求向質的提高和多樣化轉變。近幾年,相繼實施了一大批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庫尉引水、農村防病改水工程順利實施完成。天然氣工程已使4500戶城鎮居民用上了天然氣。教育教學和醫療衛生條件也得到明顯改善。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全面推進,全縣參合農牧民已達30486人,參合率96%以上。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救災救濟、優撫安置、社會福利、扶貧攻堅等工作全面展開。2008年,隨著縣委、縣人民政府整體工作部署的有效推進和24項重點工程的深入實施,全縣各族民眾享受發展成果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相關資料

[1] 尉犁鎮府信息網 http://www.yuli.gov.cn/

[2]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黃頁 http://xinjiang.b2b168.net/cllistf2s11c0p2.html

[3] 巴洲平安網 http://www.xjpeace.cn/baz/2007-11/20/content_11724048.ht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