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姓氏]

尉[姓氏]
尉[姓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尉,拼音yù和wei,是指姓氏、官名。

念"yù"和"wei"

出自春秋時期鄭國。此姓有"yù"和"wèi"兩個讀音,讀音不同,來源有別。當讀"wei"時,相傳出自春秋時鄭國,是當時一位掌管刑獄的官吏的後代。他的官名叫尉正,後世尉姓來源於他的官名。至於讀"yù"時,則出自古代少數民族複姓尉遲,是由這一複姓簡化而來的。尉姓歷史上以太原、滎陽、河南為郡望。歷史名人有:春秋時人尉止、尉翩,戰國時軍事家尉繚,北魏定州刺史尉古真等到。周王室成員大夫尉止為子產、子蟲喬所殺,其子尉翩宋國。戰國時,尉翩後人尉繚尉 氏人,治商鞅之學,有賢名,著書《尉繚子》二十五篇。尉繚的後代皆尉氏。見《通志·氏 族略》.

郁姓源流 郡望堂號

一、尋根溯祖

1、相傳大禹的老師叫郁華,郁華為郁姓的始祖,其後代子孫稱郁氏,遂成郁姓,郁姓與尉姓通。

2、古代有郁國,春秋時成為吳(知)國大夫的封邑,其後代子孫亦稱郁氏。

3、歷史上西域有郁立國,國人或有以郁為姓。

4、歷史上有郁夷縣、郁秩縣、郁致縣,有以地名郁為姓者。

5、春秋時魯相郁貢的後代皆姓郁。

6、尉姓與佘姓通。

二、姓氏起源

尉(yù)氏起源於鮮卑族,漢魏時代,鮮卑族生活於大興安嶺北段的大鮮卑山,是個遊牧民族,善於騎射。後來逐漸內遷,進入中原。 386年,鮮卑族拓跋部落領袖珪建立了北魏王朝,定都於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市。當時,鮮卑族人只有名字,而沒有姓氏。皇帝珪想學習漢族先進的文化, 決定先有自己的姓氏,他以自己的部落名字為姓,為自己起姓為拓跋。族人紛紛仿效,大多按照部落的名字當做自己的姓氏,以紀念即將消失的部落,比如尉 (yu)遲、宇文、慕容等,多為多字姓、複姓。

493年,北魏皇帝拓跋宏為鞏固江山、拓展疆土,決定遷都到洛陽。他率領百官、帶著30萬大軍進駐洛陽,隨後宣布洛陽為首都。拓跋宏被 史學家稱為“少數民族改革家”,就是因為其在位期間,在政治和社會風俗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消除鮮卑與漢族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

拓跋宏以身作則,將自己的拓跋姓改為“元”,以此顯示自己的決心。隨後,鮮卑族人紛紛效仿,尉遲姓氏的臣民百姓,將自己的姓氏改為尉。這就是尉姓的起源。

後來,又有部分尉姓人將名字恢復到尉遲姓。554年,西魏恭帝元廓在位期間,一些家居平城一帶的舊臣,復古思想嚴重,就鼓動皇帝要求改 回原來的複姓。元廓同意,但並沒有嚴格要求必須恢復原來姓氏,大部分百姓也沒有捲入到這股復古風,保持了自己的單姓,只有少數舊臣將姓氏恢復為原來的複姓 或多字姓。

多年的漢化,以至於鮮卑族在唐朝之後,從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上,已不存在。“尉姓雖是鮮卑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鮮卑皇帝的漢化政策,讓鮮卑族逐漸消失,尉姓全部納入了漢族。”

三、郡望

尉姓望族居太原(今山西太原)、黎陽。

黎陽郡:西漢置黎陽縣,北魏改置郡。在今河南省中部濬縣一帶。

又有古代軍官名。春秋時晉國上、中、下三軍均設“尉”。主發兵使民。戰國時趙國設有“中尉”,主“選練舉賢,任官使能”。各國在將軍之下多設有“國尉”、“都尉”。秦國曾以國尉為武官之長。以後各代中樞設“太尉”(有時改為“大司馬)”以掌兵事。漢代的諸侯王國內設“中尉”。地方各郡、縣則設“都尉”、“縣尉”。

官名。春秋時晉國上、中、下三軍都設尉,亦稱軍尉。《淮南子·兵略》:“正行伍,連什伯,明旗鼓,此尉之官也。”《許注》:“軍尉所以尉鎮也。”戰國時趙國於軍中設尉和都尉,並於朝中設中尉,主“選練舉賢,任官使能”(《史記·趙世家》)。《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命太尉,贊桀俊,遂賢良,舉長大。”性質與趙的中尉相同。秦國亦于軍中設尉,並在朝中設國尉,白起、尉繚曾任此職。秦代起朝廷設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續漢書·百官志》。

歷史名人有: 春秋時人尉止、尉翩,戰國時軍事家尉繚,北魏定州刺史尉古真等。周王室成員大夫尉止為子產、子蟲喬所殺,其子尉翩宋國。戰國時,尉翩後人尉繚。尉氏人,治商鞅之學,有賢名,著書《尉繚子》二十五篇。尉繚的後代皆尉氏。見《通志·氏族略》。

尉健行,男,漢族,1931年1月生,浙江新昌人,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

尉天池(1936.4-)安徽省碭山縣人。中共黨員,1960年7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1960年9月起,在南京師範學校(今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執教書法,1986年4月晉升為書法教授。曾任日本文部省1986年度特聘書法教授,執教於國立愛知教育大學書法系。1985年起,任碩士學位書法研究生導師、日本書法留學生導師。先後師承沈子善、林散之先生。書學篆、隸、草、楷、行諸體,尤擅行草,書風蒼勁渾厚,瀟灑豪放,秀逸清奇。書作曾多次參加全國書展和對外交流展。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尉天驄,文學評論家。江蘇碭山(今屬安徽)人。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歷任台灣《筆匯》、《文學季刊》、《文學雙月刊》、《文季》主編,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蓍有《民族與鄉土》、小說集《到梵林墩去的人》,編有《鄉土文學討論集》等。

姓尉“yù”的人群

1、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尉家莊村,90%以上的人姓尉(yù)

2、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尉家小堡村,90%以上的人姓尉(yù)

3、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三南尹村,90%的人姓尉(yù)。

4、安徽碭山縣朱樓鎮前尉屯、中尉屯、後尉屯、竹園、毛閣、回龍集、小寨子、祖寺廟、梁寨、小尉屯自然村;程莊鎮楊埝自然村,90%以上的人姓尉(yù)。

5、江蘇豐縣,90%的人姓尉(yù)。

姓尉“wei”的人群

1、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白鶴鎮浦塘村(現與其他兩個村合併為紅旗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姓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