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陝名勝白帝神洞

長嶺崗《山海經・西次三經》:“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 西安半坡遺址《呂氏春秋》:“其帝少昊,其神蓐收。 ”《淮南子》:“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

基本信息:

拼音:baidishengdong英語:baidishengdong所屬地區:陝西 寧陝縣

白帝神洞來歷

白帝洞白帝神洞位於寧陝縣城關鎮旱壩村“白神洞溝”,其溝長1公里,均寬15米,兩畔山岩壁立,是傳說中的“白帝走廊天街”,附近有“天池埡”。溝內有一巨大石洞,相傳為黃帝長子白帝少昊曾居此洞而名“白帝洞”;白帝洞的傳說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設五郎壩巡檢司於旱壩,明清移民傳說曾有白髮神仙(老道士)出入此洞,故於清初更名“白神洞”;清末因從崇祀白帝少吳為太白金星,故又銘文“太白洞”。此洞系石灰岩溶洞,其內高大寬敞,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納遊人數百;洞壁呈階坎狀,層次分明;石鐘乳、石筍形態奇異,各顯絕美;洞內冬暖夏涼,實為遊覽避寒暑勝地。

白帝神洞的歷史

長嶺崗《山海經・西次三經》:“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寧陝縣中部的“長留山”海拔2679米,相傳漢中王劉邦赴封地時沿途燒絕棧道,以示項羽長留此山之南無北意,漢朝建立後此山屬西漢京城長安轄區南緣,系長安河的發源地,戰國秦漢魏晉時長安通往漢中巴蜀的交通要道“子午道”翻越此山;南北朝梁武帝年間因此山頂平坦而積水如河,故更名“平河梁”,而今“西(安)萬(源)公路”越梁而過;白帝神洞位於此山南坡,附近有原始地名流變的“長嶺崗”。西安半坡遺址《呂氏春秋》:“其帝少昊,其神收。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旗,衣白衣,服白玉。”《淮南子》:“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白帝少昊是秦國始祖,《史記・封禪書》:“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為諸侯。自以為主少昊之神,祠白帝。”白帝神洞附近有古地名“秦家彎子”。相傳少昊居白帝神洞時其子民分別居住“岩屋”和“桿房”,因而該洞附近有遺存地名“岩屋溝”和“桿房溝”。“岩屋”即山洞石室;“桿房”即木桿搭房、禾草垛屋,俗謂“垛木房”,其形制如同“西安半坡遺址”原始先民房屋復原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