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縣職業中專學校

學校成為全縣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的各種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 目前,學校已具備108個工種的培訓能力,2010年已經完成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等10個系列的1800多人的培訓,學校計畫每年定點培訓3000人。 學校新建的體育館命名為“寧鄉職教會展中心”,將發揮縣域乃至長沙的工業園區文化體育活動、技能競賽、產品展銷活動中心的功能。

寧鄉縣職業中專學校1985年創建於陶家灣,是寧鄉縣內唯一的公辦職業中專學校。1995年評為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0年評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9年6月,寧鄉縣委、縣政府按照建設省示範性縣級職教中心的要求,在寧鄉縣金洲新區新建學校,2010年8月學校實現整體搬遷。學校一期工程投入2億元,占地215畝,建設有職教會展中心、職教大樓、實訓樓、實訓車間等主體建築17棟,建築總面積79500平方米,能容納70個班、5000多名在校學生、年培訓能力5000—8000人。
以寧鄉縣職業中專學校為牽頭學校和辦學主體的寧鄉縣職教中心建設項目是由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全縣職業教育辦學和管理協調機構,得到各級各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被定為長沙市“兩幫兩促”聯點單位。該項目自籌備以來,成立了由縣長黎春秋任顧問、副縣長李平任指揮長、縣教育局局長黎愛蓮任主任的職教中心建設指揮部。國家發改委社會司處長陳劍平,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汪鴻雁,國家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劉建同,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省教育廳廳長張放平,省教育廳副廳長楊定忠,省教育廳副廳長王鍵、職成處處長張大偉,長沙市教育局局長彭新、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健林,中共寧鄉縣委書記黎石秋,縣長黎春秋等國家、省、市、縣領導多次親臨職教中心調研、考察、指導。2010年5月,寧鄉縣職教中心順利通過湖南省示範性縣級職教中心驗收。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4141人,學校教師隊伍共有246人,其中專任教師208人,生師比為19.91:1;學校“雙師型”教師103人,外聘企業專業課教師24人,170人具有本科學歷,占92.89%,54人為高級職稱,占專任教師的25.96%。學校有2名教師成功申報省級專業帶頭人,學校要求專業教師每年進企業掛職鍛鍊3個月,這是學校認定“雙師型”教師的基礎條件。與此同時,學校每年從企業引進大量企業家、工程師、技術骨幹充當學校的兼職教師,以普及現代企業文化、推廣新技術為重點,既培養教師,又培訓學生。學校以良好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聲譽爭取更多的生源,擴大發展規模。
學校建立了以機械加工技術和電子電器等為主體的專業體系,模具設計與製造、製冷空調設備與焊接技術、汽車運用維護與維修、計算機及套用、財會與經濟管理、商務外語、機電一體化、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汽車製造與運用、機械加工技術等專業成為學校的主要專業。學校實訓建築總面積1.1萬平方米,實訓設備總值2215萬元,生均約為6968元。擁有裝備數控加工車間、焊工實訓車間、鉗工實訓室、電子產品組裝室、製冷制熱實驗室、財會模擬實驗室、機械加工技術加工實驗室、電子元件檢測室、電視維新實驗室、計算機操作實驗室、汽車發動機實驗室、汽車電路拆裝實驗室、汽車底盤實驗室、整車裝拆實驗室等實驗實訓室32個,實驗實訓平均開出率為100%。機械加工、汽修、鉗工實驗實訓室基本能模擬生產一線環境,財會模擬實訓室能模擬會計崗位環境。電子電器開設了電子產品設計與製作、模具專業開設了根據實物測繪與加工製造產品、汽修開設了發動機拆裝的綜合實訓項目。在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實訓設施的基礎上,學校重視與工廠、工場的有效對接,在三一重工(寧鄉)、蘭天集團、富興邦田、山河智慧型、北汽福田、廣汽菲亞特、東風日產、西遇商業品牌連鎖、格蘭仕、株洲齒輪、富士康鴻超準模具、美的集團等企業建立了頂崗實習基地。
學校處於長沙河西先導區,學校成為先導區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以寧鄉縣經開區、金洲新區為依託,強力引進企業,園區集中了楚天科技、三一重工等200多家規模企業,學校搬遷至兩個經濟開發區中央位置,實現了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逐步形成了“三基地、一中心”的辦學格局。據調研,兩個經濟開發區每年需要引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3000人以上,職校生將成為企業的首選。適應縣域經濟發展需要,學校確定了“服務縣域經濟、推動富民強縣”、“從學歷教育為主轉移到學歷教育和培訓同步”的工作思路,面向市場需求,實施校企合作,強力推進職業培訓工作。
學校成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全縣支柱產業發展輸送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先後與三一重工(寧鄉)、山河智慧型、蘇寧電器(寧鄉)、西遇連鎖、廣汽菲亞特等多家企業簽訂了校企聯合辦學協定,一是對在校學生實行訂單教育,由企業來校組織培訓和規定培訓內容,2010屆高一新生中學校三一重工機械、汽修專業學生數達500多人;二是為寧鄉支柱產業發展,面向園區企業舉行形式多樣的職業培訓。學校規劃,面向園區企業培訓的指標每年將要達到3000人以上。
學校成為全縣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的各種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為發揮職教中心的培訓功能,增強培訓效益,縣委、縣政府從2010年開始,加大了職教資源整合力度,全面構建了“職業培訓進中心,黨員培訓進黨校”的繼續教育模式。縣委組織部的新農村黨、團員農業技術培訓整合到學校舉辦。目前,學校已具備108個工種的培訓能力,2010年已經完成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等10個系列的1800多人的培訓,學校計畫每年定點培訓3000人。
學校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學校培訓工作帶動鄉鎮農校培訓,切實加強勞動力轉移前培訓,確立了年培訓5000人,年轉移農村勞動力4000人的奮鬥目標。學校面向行業的定點培訓獲得了部門單位的高度認同,成為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農業局等十個部門的定點培訓基地,成為經市、縣兩級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批准的農民工和再就業職工定點培訓機構。
學校新建的體育館命名為“寧鄉職教會展中心”,將發揮縣域乃至長沙的工業園區文化體育活動、技能競賽、產品展銷活動中心的功能。
學校構建了形式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訂單培養”、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方式,實現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堅定不移地走“教、學、做”合一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之路。大力開展“訂單培養”,學校制定了周密的訂單培養方案,並派出由專業老師和專業指導組成的考察團先後與富士康、美的、格蘭仕、山河智慧型等知名企業簽訂了訂單協定;與三一起重機、西遇商業品牌、廣汽菲亞特等企業簽訂了定向培養協定,分別設立了 “三一班”、“西遇班”、“廣汽菲亞特班”。為推動校企合作的穩健運行和良性發展,學校將成立了校企合作專業指導委員會和組織機構,制定人才培養計畫,簽訂校企合作項目相關協定,建立互惠雙贏的驅動機制,設立校企合作的調控機制,確保校企合作的長期、高效、有序的進行。
學校利用大河西的前沿優勢,積極參與集團化辦學,成為了長沙市政府主導的大河西區域性職教集團—長沙現代工業職業教育集團成員單位,力圖通過集團化辦學,將學校打造成本集團中一個舉足輕重的成員單位。學校與威勝電子、中意電器等企業聯姻,進行半成品加工勞務承包,有效探索出“外包項目”的工學結合的新模式。
寧鄉縣職業中專學校辦學25年來,為社會培養了16000多名技能型人才,培育了資產過千萬的致富典型20人,牽手鄉鎮農校,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前培訓,年轉移農村勞動力5000多人;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農村幹部1000多人;重視失地農民培訓和下崗職工培訓,年培訓人員達3000多人,學校取得令社會矚目的辦學成績。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小星火杯科技先進集體”、“全國成人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先進單位”、“湖南省中等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對外視窗學校”等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學校成功的辦學經驗被《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湖南日報》等國家權威報刊推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