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江區回族國小

寧江區回族國小,於1960年正式更名,地處松原市所屬的寧江區中心,整體建設和軟硬體設施設備基本達到了省、市標準化學校辦學的要求。

基本信息

1917年,旅居吉林老扶餘縣(現寧江區)的孟恕孔(祖籍山東)先生,在虎王廟旁(回族國小舊址)創辦了山左旅新國小堂,經受近百年的戰火洗禮和風雨變遷,學校於1960年左右正式更名為回族國小。
回族國小地處松原市所屬的寧江區中心,校園面積不足10,000平方公尺,1990年在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建起了第一座教學樓,隨著學校的壯大發展,2002年又一座綜合教學辦公樓拔地而起,樓前“體苑”、“藝苑”、“科技園”充滿了理性的情趣,雕像矗立,鹿鶴相傍,竹石相伴,各處景點與花圃草地和諧輝映。新樓2002年落成,樓前“智慧之門”群雕處鏤刻著周恩來總理“努力學智”的題詞,板報櫥窗布置考究,內容豐富,色彩斑斕。走廊牆上懸掛著教育圖片和學生畫作,新樓畫廊展示的是師生各項活動風采和“五會五能”教育標語,各種設施、植蓓、雕塑、景點、畫廊既獨具情態又渾然一體。
學校現有27個教學班,2486名學生和131名教職員工。樓內除設有學生教室和老師辦公室外,還設有實驗室、衛生室、圖書閱覽室、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電教備課室、體育活動室、舞蹈室、繪畫室、德育教育室、大隊活動室等。整體建設和軟硬體設施設備基本達到了省、市標準化學校辦學的要求。
“老三室”設備齊全。實驗室備有儀器140餘種,1429件;圖書室擁有各類書籍資料30,000餘本,生均20餘冊;衛生室有醫療器具50餘種,100餘件;音樂室有電子琴、手風琴、架子鼓、三音號、小提琴、打擊樂等30餘種,100餘件;美術室有各種器具用品20餘種,80餘件,體育活動室有各類器材50餘種,2,000餘件。
“新三室”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僅2002—2003年就投資近40萬元,購置了60台微機和65座語音設備,目前,學校已有微機105台,在硬體建設上力求達到省級要求標準。學校還專門設立了多媒體綜合備課室,內裝微機1台,實物投影儀1台,為進一步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學校先後還添置了1台監控機,1台放相機,2台彩電,25台錄音機,1部地面衛星接收器,25台投影儀和25座螢幕,達到班班有“兩機一幕”,逐步與現代化辦學水平接軌,為廣大師生從事現代信息教育學習提供了舒適的操作平台,這一切無不凝聚著老校長程亞芬等一班創業者的汗水與心血。
近年來,在以校長劉華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堅持以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示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博學日新,德行天下”訓導的激勵下,本著“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明天,讓每一個學生都成人成才”的辦學宗旨,以改革發展為主題,以提高質量為根本,堅持“依法治校、德能管校、科研興校、質量立校、名師揚校”的辦學方略和“重管理、重德育、重教學、重科研”的管理模式,整體實現了學校管理優質、教師隊伍優秀、教學設備優良、育人環境優美、教學質量優異的標準化、現代化學校的奮鬥目標。逐步形成了“活潑明理,善教樂學”的校風,“嚴謹求實,睿智創新”的師風,“樂學勤思,自主實踐”的學風。
在各級各類大賽中,學生有1200多人次獲獎,教師有80多人次獲獎,教師所寫論文有200多篇獲獎,有50多篇分別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教師有30多人被評為省、市、區級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有40餘人次受到區以上級政府表彰獎勵。學校多次榮獲全國“雙龍杯”書畫大賽優秀組織單位;“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示範校;省藝術教育示範校;市藝術教育先進校;區關心下一代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學校還連續被評為區優秀學校;區優秀少先大隊;市級精神文明單位;市、區級法治教育先進單位。共獲各種集體獎牌50多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