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鴉劫

寒鴉劫

盛顏,貴州人,以《連城脆》出道,因《寒鴉劫》成名,憑藉《三京畫本》徹底奠定其新武俠宗師、新俠情巨匠的地位。

出版信息

作者:盛顏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其文字被評價為“金堅 玉潤,鶴骨龍筋,膏液內足”。
這是作者的作品首次簡體出版,也是“魅麗文化·紅俠館”書系呈現的第一部作品。

出版目錄

寒鴉劫
第一折 不教花瘦
第二折 西園問梨
第三折 置之死地
第四折 生如夏花
第五折 且聽風吟
第六折 紫玉成煙
第七折 生之中途
第八折 蝴蝶迷夢
第九折 遠大時節
後記
連城脆
第一折 連城易脆
第二折 血里相思
第三折 其人甚遠
第四折 朝花夕拾
第五折 情深不壽
第六折 幽靈之花
第七折 素紙無聲
第八折 一點相思幾時絕
後記
牡丹錯
第一折 直道相思了無益 未妨惆悵是清狂
第二折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三折 桃花流水窅然別有天地非人間
第四折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第五折 夢魂慣得無拘檢 又踏楊花過謝橋
第六折 我當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謝如枯蘭
第七折 衰蘭送客鹹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第八折 得成比目何辭死 願作鴛鴦不羨仙
後記

媒體評價

數十年來,武俠作者沒有能離開金庸和古龍的,她(盛顏)作品個人風格濃烈,不受金、古羈絆,再加文字優美,情節動人,人物個個鮮蹦活跳,這就卓然自成一家了。在武俠小說史上,就必然可以金、古、盛三大家並列
——倪匡(著名科幻、武俠作家,中國暢銷書天王,與金庸、古龍齊名,代表作“衛斯理”系列,現居香港)
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超越文類,盛顏勾畫愛情的功力,超越金庸。
——劉叔慧(台灣明日工作室主編,著名出版人,現居台灣)
在武俠女作者之中,盛顏的風格獨樹一幟,令人為之眼前一亮。其文猶如冰川上的蓮花,晶瑩剔透,不染塵埃,讀之心神寧靜,讀後唇齒留香,乃是吾之摯愛
——滄月(著名幻想、武俠作家,當今中國幻想界最具號召力的作家,代表作“鏡”,現居杭州)
趙扶風與江快雪的愛情比楊過和小龍女更美,更堅貞。我已經快要把它背下來了
——小獅(著名青春暢銷書作家,《花火》主編,代表作《錦夜》,現居長沙)
無論你在何時何地讀起它,隨著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句句皆可入詩的文辭,你都會置身於春風沉醉的夜晚,醺然忘返。
——麗端(著名東方式幻想作家,與滄月齊名的雲荒三女神之一,代表作《越京四時歌》,現居倫敦)
文史並茂,意興洋洋,行文間既有不讓男兒的蒼茫大氣,又以女性的視角觀照人世,情感細膩柔美,婉約有致
——鳳歌(大陸新武俠宗師,少數幾個打破金古溫黃梁壁壘的新生代武俠作家,代表作《崑崙》、《滄海》,現居成都)

網路連載信息

今古傳奇武俠版

網上公認的“武俠第一中篇”,作為一篇小說而言,《寒鴉劫》並非十分出色,但從武俠小說而言,寒鴉劫卻是一篇先行者式的文章。不僅文章玲瓏剔透、清麗明快,而且將俠者的視角轉移到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東西方時空的交錯,給人恍若隔世之感
孱弱久病的少女江快雪得到少俠趙扶風的愛慕,趙扶風為救愛人,前往西方求取聖藥底野迦。而江快雪則被趙之情敵徐輝夜所囚禁,受盡磨難。結局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令人欣慰。故事是極簡單的,但盛顏描人狀物、抒情寫景的功力卻令人擊節讚嘆,臨安春色秋景的古意,仿佛唐宋名士的詠嘆,而聖索非亞教堂的富麗堂皇,又儼然是西國大師的手筆。盛顏昭示了一個道理,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名武俠作家要獲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必須具有融會東西文化的才力。《寒鴉劫》囿於文章的篇幅和作者的閱歷,只是這道中西之門的一絲縫隙,而要真的破門而入,還需時日。

網上評論轉載

泣讀《寒鴉劫》(~*蘋果花飛揚*~ )
一、他忍不住擁她入懷,不敢用力,但她柔軟到不可想像的身體,卻與他的契合無間,填滿了少年的寂寞胸懷,帶給他直指靈魂的滿足。他輕輕含著她的嘴唇,只是含著,卻柔嫩甜蜜得令他快要溶化。他就這樣守著無法逾越的界限,心甘情願地承受她的殘忍。
他在碑林中逡巡,驀地素白碑面上,蒼黑的“江快雪”幾字跳入眼帘。他跪下來抱緊她的墓碑,直到體溫熨熱了冰涼的石頭,冷月的光輝灑落一地。
二、江快雪站起來,看徐輝夜坐在窗邊,筆直地朝他走過去。她捏著他裸露的肩膀,嘴唇顫抖,說不出話。尖尖的指甲刺進他皮膚,沁出血來。他伸手攬住她,溫柔地道:“快雪,我從此與你一樣。”
徐輝夜的身體冰冷,眼白透出微微的藍色,正是中了寒鴉之兆。江快雪全身發抖,連牙齒都在打戰,卻推不開他。這瞬間,這囚了她二十年陪了她二十年的男子,她不知是恨他或是愛他……
……
“快雪,我從此與你一樣”——險些就要淚落。趙扶風異域跋涉二十年帶回了寒鴉的解藥;徐輝夜禁錮了快雪二十年,不惜染上寒鴉毒也要與她有所聯結……寒鴉劫,究竟是誰的劫難?快雪、扶風、輝夜還是秀人?《寒鴉劫》,讀了又讀,每詞句,淒清頑艷,滿口馨香,痛入心底!如籠在心頭的寒煙,遲遲不肯散去!愛,真要如此殘忍,才能夠打動人心?
能將感情寫到這種境界,能讓文字透露出如此寒徹心扉的悲哀和悽美,那個叫做盛顏的女子,究竟是人還是妖?她筆下的男子一水的絕色容顏、蓋世絕學,胸襟手腕,睥睨天下;執愛一念,即使不容於世也至死不悔,卑微又痴長。除了笑他痴,也只能掬上一把同情淚。嘉樹這個名字本是不怎么喜歡,因為《三京畫本》,便深深陷在了那鏇渦般令人沉醉的藍里。嗚呼,盛顏啊盛顏,拜託你筆下留情,別把他寫得太慘了!
評盛顏《寒鴉劫》——此情此愛!(作者不可考)
這個江湖,缺少刀光劍影,沒有快意恩仇,有的只是纏綿悱惻的,令人震撼的愛情。
一 趙扶風
他,只是一個人,為自己而活,至少是在遇到江快雪以前,我想。可是,那一天,那一身火紅的女子,如同燃燒的火一樣,溫熱了他整個胸膛。他只知道這個女子的笑容是多么的燦爛,有如冬天裡那暖暖的陽光,讓人感覺舒服極了。可是他卻不知道,這個女子的笑容背後背負著卻是莫大的痛楚。
那一夜的刺殺,這個女子震撼了他。那個血腥之夜,你還有閒情賞花,是么?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承諾:江快雪,我願以手中之刀,護持你年年看這熱鬧花朵。這是怎樣的豪情,不比海枯石爛,不如山崩地裂,卻更輕易的滲入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
他知道,她活在寒鴉之毒的痛苦裡,不能如平常人一樣喜怒哀樂,不能遠行,不能習武,······將是荒涼乏味的一生;可是,他不想她這樣,他只願她痛快淋漓的笑,肆無忌憚的哭。於是,他踏上了尋求寒鴉之毒解藥的艱辛旅程。 “你一定要等我回來。”許下的諾言,他一定會去實現,可是,他不知道那個女子是否還有命等他歸來?她能熬過這漫長的相思之苦嗎?
歷盡千辛萬苦,多少次徘徊在死亡的邊緣,是臨死之時她美麗的容顏,是自己對她的承諾,讓他有了絕不能死的信念和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他知道,他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她,所以他連死都不可以。可是當他回來之後,他卻發現,原來她早已不在了。那是怎樣的失落,那是怎樣的痛苦,甚至就連我們這些局外人都可以感受得到。他不禁抬頭仰望蒼天:為什麼?為什麼賊老天你要對我如此?我不要!
“我答應帶快雪去南海,就一定會做到,不論她是生是死,別人怎么想,我不在意。”當他執意要如此之後,帶給他的不是痛苦,也不是傷心,而是一絲希望:或許那個令他魂牽夢繞的女子並沒有死去?我想:也許是那個賊老天也並不願意拆散這樣一對痴情男女吧,他最終還是找到了那個女子,發現的卻是這所有事情背後所隱藏的另一段不為人知的畸情。當愛情變的如此,天還有什麼辦法呢?
寫到這裡,有感而發,小作詩一首:
你我的相遇
老天的嫉妒
寒鴉之毒
對愛情的禁錮
我的承諾
想讓你幸福快樂
尋求解藥的路
歷盡千辛萬苦
換回來的卻是痛楚
然而命運不會讓你無助
你的希望還有支柱
寒鴉之毒終不再是禁錮
對愛情的專注
是彼此的幸福
二 江快雪
她,看似柔弱,卻堅強的令人震撼。
注定今生的她,不能如常人一樣擁有強烈的情感,可是那個趙扶風來了,改變了這一切。外公的死,家族的滅亡,都不曾讓這個女子的堅強有過任何的退縮,一切只因為有他。
活在寒鴉之毒的痛苦下,想找一個解脫,想找一個依靠。他不辭艱辛踏上了尋藥之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在思念中慢慢過去,她也曾懷疑過:當初讓他走是否是正確的?如果當初讓他留下來陪伴自己到如今,或許也是另一種幸福。多年以後,再見他時,她才發現自己對他的愛戀竟一至如斯,她知道自己以後離不開他了。自己終於有了解脫,也有了依靠,當人生如此,還有什麼遺憾呢?
本文對於趙扶風與江快雪在一起的場面並沒有很刻意的去描寫,也只是僅僅的幾個場面。初見時的微笑,再見時的贈書,梨園裡的復見都只是前奏;而刺殺之夜的相救,刺殺之後的纏綿,愛戀,則是高潮;然而高潮注定是短暫的,轉瞬既逝的,接踵而來的則是痛苦的離別。也許這一次的離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見,為了彼此的幸福。文中並沒有很突出的去寫趙江之間的愛情,有的只是平淡,然而卻也能夠讓人見證這平淡之中的偉大。相反的,徐輝夜對江快雪的愛情則來的更強烈點,強烈得有點讓人窒息。徐輝夜這個人物,心計太深,占有欲太強,讓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我想,若不是江快雪,或許徐輝夜將定有一番驚人的成就。說到徐輝夜,那就不得不說連秀人了。連秀人在書中是一個令人惋惜的女人。 “枝頭初放的純白,片刻間零落成泥,猶有細細香氣,如她哀傷而卑微的愛。”這句話是對她愛情的真實寫照,她的愛情太過於哀傷,因為她愛的徐輝夜心中只有那一個江快雪,縱然是嫁給了徐輝夜,可得到的也只是自己甘願承受的不為人知的委屈與痛楚。她愛的太過懦弱,我想,或許古代女子大多如此吧。
“阿秀,我這一生,負你極多,此刻我極願有來生,與你做真心夫妻。或者你不愛聽,不過我真的這么想。”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心中猛的一頓,原來徐輝夜這個男子還有這樣的一番情感啊。縱然是他臨死之前對阿秀的一點補償安慰,就算是欺騙,這個男子在我心中讓人有點痛恨的形象已經不再那么的深刻,而是變的有點讓人痛惜了。結尾之處,徐輝夜那被冰封的一枚毒針,是不捨,還是來不及,······就猶如《雪山飛狐》最後胡斐那舉起的一刀,是劈還是不劈,無人知曉。另外,文中對趙扶風異地之旅雖沒有多少的描寫,但卻可以讓人感受到那其中的艱辛。當解藥觸手可得的時候,他固執的放棄了。在他心中,“用遊俠的自由交換底野迦,是可恥的。即使為了愛情或承諾,他也不能這樣出賣自己。”這算什麼啊,難道在這個“像石頭一樣固執”的男子心中,愛情不是第一位的嗎?我不禁有點痛恨他,可是我又反過來想,如果他就那樣的出賣自己的信仰來換取解藥,或許我們會有點看不起他吧,儘管我們也會想去他對愛情的付出是多么的偉大。但是,這也許並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吧。
總觀全文,就如我前面所說,我們在這故事裡看到的不是快意恩仇,不是刀光劍影,而是一段又一段令人快樂,憂愁的愛情!
似是而非——《寒鴉劫》讀感( 清狂書生)
整部小說看完了,總體上,感覺作者力求一種復古的感覺,語言上有些明清小說的影子,或者乾脆說作者《紅樓夢》看得挺熟,雖然在復古,但遣詞造句上仍然沒有擺脫網路小說所固有的特徵,就是求新求奇,不可否認,這篇小說如果單從詞句上來看的話,可以稱得上是精品,字詞的使用比較考究,非常的書面化,感覺一板一眼的,有時候有些字句還要頗費些心思才能理解,破壞了情節的連貫性,讓讀者感覺這就是在講故事,而很難入到故事中去,通篇讀下來,像是在讀敘事散文,而不是在讀武俠。
小說中還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原文]饕餮獸面銜著的銅環已被訪客摩挲得光潤無比,趙扶風握住圓環,叩響了門。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青衣小童上下打量著趙扶風,“公子何事?”“請問府上是否有一位叫江快雪的姑娘?”小童張大嘴巴,吃了一驚,“你找我們小姐?小姐從來不見外客的。”趙扶風懶得解釋與連家的淵源,一笑改口:“我是來請連先生品評武功的。”“你等著,我去問問秀人姐姐。”小童哐一聲合上門。[結束]
看到這一段出場的描寫,我以為趙扶風原來是認識趙家小姐的,為什麼?試想一下,作者描寫的時代背景是在南宋,連家雖是武林世家,但從小說開頭描寫的連家的宅院也可以知道,連家的主人還是一位很有品位的雅士。
並且趙扶風本人也並非是頭腦簡單的莽漢(趙扶風低頭看看自己快要爛成一條條的長衫,以及咧開嘴巴的破靴子,笑嘻嘻地道:“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講的就是我這種落魄俠少啊。” 她睜大眼睛,表情天真,“咦,你還讀過《開愁歌》?武林中肯讀古詩的年輕人不多,你很……有趣。”),難道他不知道,初次拜訪一戶人家(還是大戶人家),至少也要先見見一家之主或者長輩吧,哪有一上來就要見人家小姐的道理!
作者也解釋了一下,江快雪的父親與趙扶風的師傅是八拜之交,趙扶風出遊之時,他師傅交代“若過江南,定要到連家來看望江妹妹”,如果他師傅真是這樣交代的話,那他師傅也是個糊塗蛋,讓自己的徒弟拜訪自己的八拜之交,怎么也要先拜見長輩呀,這是起碼的禮數。所以說,這樣的開頭實在是沒有道理。
另外,當江快雪公開了她爹的死訊之後,整個武林竟沒有一人(除了趙徐二人)前來幫忙,作者在這裡也有一個解釋,[原文]趙扶風握緊了酒杯,‘連先生的死訊已經傳遍整個武林,連家的形勢可以說是危如累卵。我想不通,江快雪不會武功,又不向人求援,難道就這樣坐以待斃?’[結束],原來整個武林連個鬼也沒有來,是因為江快雪沒有向人求援,唉,看來,作者筆下的武林是在也是個沒有半分血性和義氣可講的武林,竟非要等著人來求才考慮是否出手幫助,難道說是連家在江湖上的人緣太差嗎?且慢,後面還有一句,[原文] 天色大亮,連家已有親友聽說昨日西園會之事,趕來增援及弔唁,見到的卻是這地獄般的景象。[結束],不是沒來,是太遠了來不及了,這一解釋反而更讓人不理解了,難道“西園會”上的武林俠士們竟沒有想幫連家一把的(包括那個劍花社),遠親不如近鄰,就算是連家這么不招人待見,也不至於混到這個地步吧!不理解。
到了小說的最後,徐輝夜說出一切的時候,另一個問題又出來了,他布局讓龍殺與連家火併,“如此,我便消滅了龍殺內的反對力量,也清除了我接近快雪時的障礙”,難道他沒想想如果江快雪被幹掉了怎么辦?如果他自己被龍殺幹掉了怎么辦?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會有個趙扶風(“我唯一沒有算到的,是那個橫插一槓子的趙扶風”),看看那一戰(天色微明時,兵器之聲漸止。一地縱橫屍體中,還能站著的,不過趙、徐、江、秀四人而已。雖然慘澹,終究是勝了),幸虧有個他沒有算到的趙扶風,如果沒有趙扶風的話,他們早被龍殺殺乾淨了,徐夜輝的這番布置簡直是在拿自己和江快雪的命開玩笑!
我說小說描寫的江湖是個沒有血性和義氣的江湖,但恰恰是在這樣的江湖中有這么一個趙扶風,是不是作者太想突出這個人物了?而作者想突出的趙扶風的“俠”氣,又沖淡了他的情。
這篇小說的主線是複雜的四角戀愛(不算暗戀),描寫的重點似乎也在一個“情”字上,但是,在這些或純真、或熱烈、或變態的種種情里,主角之一的趙扶風卻是一位始終把男女之情擺在第二位的人。
我不知道這是作者的有意還是無心,這位深情款款的人物,在自己和所愛的人面臨危險的時候沒有放棄神刀門的戒律,這個戒律想想都感覺好笑,連作者自己可能都說服不了自己,所以還來了一句,[原文]如果說神刀戒條初現血雨腥風的江湖,大家都只當是個笑話,數十年後,它卻成為一種神聖武功的昭示。寬大仁慈依託的是一種超越人想像的武功。[結束]到底是要練到“超越人想像”的地步才可以“寬大仁慈”呢,還是乾脆不練武功呢,如果是前者,大家(至少是神刀門的老少爺們)都要先練到“超越人想像”的地步,但這個條件實在是太難了一點,可能只有天下第一的人才能夠這么說,對其他人基本上就是廢話,如果是後者,那這條戒律就更是廢話,因為你只有等人宰的份兒而難有他想!
而當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知道了藥在何處,而主教提出要他信教才可以把藥給他的時候,[原文]“信奉?”趙扶風沒考慮過這問題,仔細想去,遊俠子的率性便在血管里復活了。他握緊從不離身的刀,回答主教長:“我就是我,從不膜拜,從不匍匐在任何人或神面前。”這黝黑、瘦削的男子,一時間氣勢昂然,教人俯首。[結束]原來他對江快雪的情終究敵不過他血管里的遊俠子的率性,這股子率性一出來什麼都要讓步,進一步想,他遠赴異國為江快雪求藥是不是也是這股子遊俠氣使然,讓他毅然離開那位隨時都有可能命喪黃泉的江快雪呢,而不是他自以為的一腔深情!
通篇看下來,這個情字,還是那位徐輝夜得了真髓,愛情,就是一件自私的事情,在她面前,沒有什麼大道理可以講,任何一個深陷其中的人就如同徐輝夜那樣的無法自拔,而像趙扶風這樣個人原則重於一切的人,真的會領悟到愛情嗎?

《寒鴉劫》前後章節

《寒鴉劫》- 第一折 不教花瘦
《寒鴉劫》- 第二折 西園問梨
《寒鴉劫》- 第三折 神刀之戒
《寒鴉劫》- 第四折 生如夏花
《寒鴉劫》- 第五折 且聽風吟
《寒鴉劫》- 第六折 紫玉成煙
《寒鴉劫》- 第七折 生之中途
《寒鴉劫》- 第八折 蝴蝶迷夢
《寒鴉劫》- 第九折 遠大時節

作品年表和考據(盛顏)

寒鴉劫的年代背景不是架空的,雖然除了“且聽風吟”一節,故事本身與歷史沒什麼關聯,但為了自己敘述方便,還是做了一個簡單的年表。
1192年(紹熙三年):風雪相遇。趙扶風出發尋找底野伽。江快雪思念成疾,葬於連氏墓地。趙扶風時年十九歲,江快雪時年十六歲。
1195年(慶元元年):劍花堂規模初成。徐輝夜迎娶連秀人。
1196年(慶元二年):連秀人產子,取名錦之。
1201年(嘉泰元年):趙扶風至耶路撒冷,逢列奧。宋臨安大火,焚五萬三千餘家,連氏舊宅也在其中。
1204年(嘉泰四年):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趙扶風取得底野伽。
1212年(嘉定五年):趙扶風歸來。
關於題目的劫,是梵語“劫波”(Kalpa)的略稱,意思是“遠大時節”,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偶取這個意思,而不是通常所指的劫數、浩劫或厄運。
關於底也迦,《唐代的外來文明》中這樣描述:667年(乾封二年)拂林國使臣向唐朝皇帝獻“底也迦”,這是一種貨真價實的萬能解毒藥。據普林尼記載,這種丸藥有多達六百種不同的成分。據漢文史料記載,底也迦“出西戎,彼人云用豬肝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胡人時將至此,甚珍重之。”蘇恭也說,底也迦主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至於這種萬能藥的製劑中是否會有諸如沒藥、鴉片以及大麻——中世紀伊斯蘭的解毒藥中通常就有這些藥物——之類的成分,我們還不清楚。
漢文“底也迦”是從“theriaca”翻譯而來。這是《舊唐書》、《唐會要》以及《本草綱目》中都有明確記載的藥物。學者們指出它是一種萬能解毒藥,對具體的成分和功效卻語焉不詳,那么它到底有多神,自然由得偶去亂寫了,嘿嘿。
[拂林——拜占廷]
當時中國與拜占廷的來往並不頻繁,但確有使節、醫生、僧侶和商人在兩國間穿梭,這在中國的正史和筆記中均有明證。
——《舊唐書》中有《拂林傳》,講到拂林國進貢底也迦之事。
——印度僧人跋陀,相傳是少林寺的創始者。他先遊歷到拂林,而後從拂林經絲綢之路到達中國的平城,魏孝文帝對他給予了高度的禮遇。而拜占廷的宗教在唐太宗時由阿羅本傳入中國,被稱為景教,到德宗時還立了著名的景教碑。
——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提到產自拂林的奈柢,即水仙花。水仙是在中世紀傳入中國的地中海植物,奈柢這個名字應由希臘名“narkissos”轉來。提到了底稱實(即無花果),不消說也是地中海特產。亦提到產自拂林和波斯的野悉蜜,就是茉莉油了,非常香滑,野悉蜜的波斯名字是“yasaman”,又譯成耶塞漫,記得偶以前寫一個長安市中的胡姬,便是把這個名字篡改成伊絲曼。(參見謝弗《唐代的外來文明》,該書直譯是《撒馬爾罕的金桃》)
——拂林犬(古典時代的叭兒狗,馬爾他種,尖嘴絲毛犬系)是希臘妓女和羅馬主婦珍愛的寵物,也為唐朝宮廷貴婦所豢養,這在唐朝的仕女畫中可以瞧見。
——松贊乾布時,一位拂林醫生噶列俄赴西藏,被任命為太醫或醫師長。歐陽修《新唐書》亦指出,拂菻有“善醫能開腦出蟲以愈目眚”。能夠開顱,醫學是相當發達了。
到宋明,拂林國仍有使節到達中國。所以,寫一個宋人到拜占廷溜達溜達,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是可行的。
對了,關於是先有拂林國而後有琺瑯器之稱,還是先有琺瑯器爾後有拂林國之稱,簡直像雞和蛋的問題一樣讓偶迷糊。為了行文方便,偶假定後一種說法成立。拂林(琺瑯),屬翻譯名稱,其音應該源自希臘文吧?若有懂得希臘文的高人,誠懇請教。
作者後記
啦啦啦,終於到後記了。摸出一張小條子,開始致感謝辭:我要感謝123、judy、小衣和江水的留言,尤其是123和judy兩位,以堅韌不拔、履坑如平地之精神、以及或溫柔貼心或俏皮潑辣的鼓勵,時時鞭策某個懶人,催她奮發向上……(但見西瓜皮、西紅柿、茶葉、雞蛋紛紛扔上台來:嘿,你不過填了一小坑,以為是奧斯卡的頒獎台么,還不快快下去。)
神刀門的故事有三部,一是北宋的《連城脆》,三是南宋的《寒鴉劫》。二就是北宋亡、南宋始這樣一個過渡時期的《刀上舞》了。
刀上舞的篇幅預計是10到12 萬字,現有的5萬字我要擱置,重新寫過。故事的名字也要換掉。因為最近睡眠嚴重不足,所以想休息半個月再開始(江水,水水,不要拿眼睛恨我)。
去年7月,劍花社與感覺古龍聯誼,題目中有一道《風雪夜歸人》,偶搶了來寫。不過偶生來怠惰,一個月期限到時,堪堪寫了三分之一,違反了規則當然出局,越發懶得去續。其時正寫到趙扶風去找底也迦,便開玩笑說想寫拂林國——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想中國的俠客游歷到那裡,豈非好玩得很。未料曉風大搖其頭,勸我若果然手癢,不如另開一篇細寫,當時頗以為然。
偶還是寫了拜占廷,但只有一折的篇幅,並不透徹也不完整。寫這個,可說是考據癖發作的結果,也是想換一個新的場景。本來就不擅長製造一瀉千里的氣勢,任性地插進這一節,會使文氣更加散漫吧。而明知這一點仍然為之,除了汗,還是汗。
《寒鴉劫》的語言仍然讓偶煩惱。記不清以前誰人說過,能使讀者忘卻語言的存在、進而專注於故事本身的語言,才是真正好的語言。這一次偶也努力了,卻沒啥進步,搔頭,躑躅。
劍花社和東方佳木都是實有其址、實有其人滴。劍花是偶一直喜歡的地方,木頭是劍花網站的製作者和維護者,忍不住便在故事裡穿插了一下。如果要寫同人小說,把劍花社的朋友都放進去的話,汗,拂姐的《哪怕滄海變成桑田》已經專美於前,是不作第二人想的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