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風害

寒露風害

寒露風害,是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所要求的溫度條件得不到滿足而受到0℃以上低溫的危害,它可分為延遲性冷害、障礙性冷害、混合型冷害。

基本信息

簡介

寒露風害是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所要求的溫度條件得不到滿足而受到0℃以上低溫的危害。

分類

它可分為以下三種:

延遲性冷害,是指作物生長發育期間(主要是營養生長期、有時也包括生殖生長期)遇到低溫,消弱了生理活性而使生育期顯著延遲,作物不能正常成熟而減產;

障礙性冷害,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長期(主要是從穎花分化期到抽穗開花期)遇到短暫而強烈的低溫,生殖器官受破壞而減產;

③混合型冷害,以上兩種冷害兼而有之,危害最重。中國東北的水稻、玉米、高粱、華北的麥茬稻和南方的雙季晚稻等作物的生長後期,正值秋季冷空氣逐漸南侵的時候,遇到低溫,影響孕穗開花,水稻的空殼率增加,玉米、高粱的千粒重下降,造成減產甚至失收。這種情況,在長江流域一帶叫做秋季低溫;在兩廣和福建一帶,因是在寒露節氣前後大風降溫而造成的冷害,故稱為寒露風害。防禦冷害的主要措施有:合理搭配品種,適時早播和早插;選育耐寒品種,按農業氣候區劃種植農作物;合理施肥和灌溉;營造防護林;實行化學防寒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